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社会称谓语是在社交场合应用的称谓语,反映人们的社会关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具有泛化现象。"领导"一词属于称谓语范畴,由于社会文化、语言系统演变及其自身特点等因素的影响,"领导"发生泛化,成为一个流行于大众之间的普通称谓语。本文主要分析了"领导"称谓泛化的具体表现和泛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社会称谓语的泛化指的是用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特征的称谓语称呼不具有这种社会关系特征的人,“亲”称谓也出现了泛化的趋势,成为了一个社会称谓.本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这一泛化趋势并探求其泛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称谓语直接继承了中国古代的称谓传统,无论自然称谓、亲属称谓还是社会称谓,都与中国人的原始崇拜有着或隐或显的关联,很多称谓语的语素构成及使用的泛化体现了中国人对天地、祖先和君师的崇拜,而且显示出三大崇拜的相互融通。  相似文献   

4.
汉语社交称谓语"先生"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指称对象发生转移,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形式多样、灵活性增强,呈泛化现象.本文将历时的考察与共时的分析结合起来,探讨社交称谓语的实际使用状况,说明"先生"称谓语的泛化决非偶然,而是与它的高频使用和人们在交际中求新求异性原则及汉语称谓系统自身不自足性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5.
<歧路灯>一书称谓语丰富庞杂,而"老"在其称谓语中的用法更是丰富全面,成为全书称谓语系统的一大特色."老"在姓名称谓、亲属称谓、拟亲属称谓、排行称谓、身份称谓中均见使用,本文将着重对这些用法进行归纳,并简要分析其在语言交际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老"类称谓语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称谓形式,既可以作为名词、形容词、数词前缀,构成"老XX"的结构,也可以放在名词之后,构成尊称称谓。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它可以用来表现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情感波动。这种称谓形式自明清以来定型并被普遍使用,直到现代社会,新型称谓的兴起,"老XX"仍然在称谓领域具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美女"称谓语的流行过程分析它泛化的趋势.通过对它泛化的社会文化背景、语言学成因、言语交际功能以及它在具体语境中使用特点的探究,说明"美女"称谓语的泛化决非偶然,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并由此引发对社会称谓语有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称谓(appellation)是对人之身份角色的称呼,体现了人类社会中特定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对一定社会文化或特定语言环境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反映,应进行无泛化的中西亲属称谓语比较、泛化的中西亲属称谓语比较和昵称比较,其中昵称比较又包含反语昵称、乳名昵称、叠字昵称和拟物昵称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浅谈称谓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系统是人类用于识别身份、指代称呼对象以及交际中角色关系定位的特定的语言符号系统,称谓语是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中不可忽缺的一部分,称谓的选择是一个过程。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考察一下语言称谓系统在社会语境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相琳 《现代语文》2008,(3):114-115
汉语称谓语"老板"的词义演变一波三折,几度沉浮.本文回顾了"老板"和"同志"称谓语在我国的使用历史,然后考查它们的使用状况,最后重点分析近年来它们发生变化的各种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叔叔”和“叔”只是有语体上的差别,但在实际使用中它们在语法功能和语用价值上都有着不小的区别的。本文从“永成叔叔”的歧义说起,考察分析了“叔叔”和“叔”的不同,认为“叔叔”不仅是亲属称谓,还经常作社会称谓,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叔”首先是称谓词,同时是个成词语素,也可以用作社会称谓,同时很少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叔叔”在社会化程度上相对于“叔”更彻底。  相似文献   

12.
释"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卿”的献常用义为职官之称,但“卿”的词源义亦即命名的理据是什么,则其说不一。“卿”的甲骨为两人相向对食之形,与“(乡郎)”本为一字之分化,“卿”与“(乡郎)”为“饕”之本字。“卿”、“饕”、“皂”在音义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证“卿”的词源义为“集聚”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北京语言大学研制的BCC语料库,通过其历时检索功能,探讨"先生"称谓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经历的起起落落并探究其深层社会原因。从"先生"称谓的语用嬗变可以看出,称谓和政治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的社会语言学表现形式中非常有意义,也非常重要的一种便是称呼或称谓.每种语言中的称呼形式都反映了说话的人和被称呼的人的社会特征,也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从昵称这一领域对翻译学进行一次新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作为称谓词之后区别个体、集体概念的最主要词汇,"们"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使用情况。它既可以加在称谓词后表个体概念,又可以加在称谓词后表集体概念。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古代,“婿”可以用作称呼“女夫之称”、女儿的丈夫、妇女的丈夫等表示姻亲关系的称谓词。文章具体分析了汉语方言中表示“姑夫”、“姨夫”、“姐夫”“女婿”、“妹夫”这五种姻亲关系的称谓词,其中,表示“姑夫”和“姨夫”这两种亲属关系的称谓词内部差异最大,文章归纳为六种形式;其他三种内部较一致。在分析中还发现,“夫”有逐渐取代“婿”地位的趋势。汉语方言称呼长辈或平辈中长于自己的姻亲多为“夫”,如“姑夫”、“姨夫”、“姐夫”;“婿”只是用来称呼晚辈或平辈中小于自己的,如“女婿”、“妹婿”等,而“妹婿”一词也逐渐为“妹夫”所取代。  相似文献   

17.
"公",原本是爵位,最早指部落首领、诸侯君主。至东周时代,有社会地位的人物如贵族功臣也有"公"的称号,在秦汉时期平民百姓也能被称为"公";与此同时,"公"作为对统治阶级的恭敬尊称,在周秦汉三代逐渐演化为社会交际中的常见尊称、特殊詈称和特殊蔑称。本文以《史记》中的公字作为研究视野,试析公字称谓在周秦汉三代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8.
商人称谓社会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字本义为“古代滴漏上计时的刻度”。“商星、商朝”的得名都与这一本义密切相关,而表“生意人”称谓的“商”,其出现又缘于商朝。按理,这一称谓的出现应是在周灭商之后不久,但事实上,它却在战国初期才出现。因历史、商业发展等原因,“社会”由指称“国家”逐渐过渡为指称“生意人”。  相似文献   

19.
搜集莆仙戏古剧本中习见而当代口语和剧本已不使用的特殊称谓词语,依性质分为亲属称谓、尊称、谦称、蔑称和身份称谓五类,分别举例说明,可作为莆仙戏具有古老性、保守性特征以及方言词汇发展变化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史籍和出土汉简中均有"秦胡"之名,而对此的解释学界存在诸多看法。现根据出土汉简中"胡骑""秦骑"的相关记载,结合传世文献,指出"秦胡"应是"秦"和"胡"的合称。"秦"即见于《史记》《汉书》的"秦人",是对秦时亡入胡地的华夏遗民的称谓;"胡"亦即"胡人",是对北方和西域外族的统称。"秦骑""胡骑"即分别指两汉属国中的秦人骑兵和胡人骑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