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历史学习中,“背过就忘”是不少学生十分苦恼的问题.教师可以尝试采用精致化策略改进学生的历史记忆,具体有三个步骤:教师先运用精致化策略给学生示范历史记忆的方法;学生接着尝试用精致化策略进行历史记忆,明确精致化策略的特点;最后,学生能有意识地使用和创新精致化策略改进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大数据理念和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带来前所未有新机遇。文章立足于当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现状,阐述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分析大数据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影响,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3.
地方志是记载某地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著作,其具有记载内容广泛、规范、地方性、时代性等特征。地方志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史料来源,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性史料,在经济史、社会史和特定阶段历史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地方志编纂方法科学性与中国近现代史现代研究方法具有一致性,两者可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课堂之外的信息。高校的历史教学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广泛运用"微课"和"翻转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此提升其自主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浅析了"微课"与"翻转课堂"在大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记忆历史知识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大多数知识要靠机构记忆,要象背外语单词那样反复背诵才能记住。许多中学生对此只能“望史兴叹”。科学的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历史是一门科学,它有自己的特点,也有自己的规律。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掌握其特点和规律,就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较快较好地达到学好历史的目的。“奇思妙想法”仅为一种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6.
邓宝珊是一位重要的民国人物,其生平事迹和我国近现代史中的许多重大事件有关,在党史研究中,一些人物和事件亦涉及到他.1979年版《辞海》中邓宝珊条目的内容颇多谬误(见缩印本第481页;历史分册之《中国现代史》子册第163页),特作订误.  相似文献   

7.
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高等院校,将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形成与发展过程融入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体系之中,通过发挥民族地区的特色和优势,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从而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功效,提高民族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育人、育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时,教师既要让学生走进历史,把学生引入具体的历史场景,同时,又能够让学生走出历史,站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高度对历史进行反思和总结,能够由历史走向现实,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先进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历程中,最早是主张以西方近代文明来救中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巴黎和会,深刻暴露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弊病与危机,它与先进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来一直探寻资本主义文明来救中国的思想发生了剧烈碰撞,在碰撞中先进中国人开始发生观念转变,并以之为思想武器,用来指导中国革命.在经历比较、尝试...  相似文献   

10.
刘容筝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1(2):46-48,75,109,110
毛泽东诗词光辉再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它不仅是中国革命的辉煌史诗,而且是毛泽东伟大人格的生动体现。将毛泽东诗词引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悟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和人民做出"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1.
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目的,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性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一要坚持和创新课堂讲授法,二要尝试师生角色互动教学法,三要适当采用案例教学法,四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2.
高三阶段对历史的复习一般会进行三轮,不少学生反映在二轮复习中常常感到云里雾里、不知所云.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历史二轮复习中可以选择的一些方法. 二轮复习主要是专题复习,分为三大部分进行,分别是古代史(中国和古希腊、古罗马)、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这三大部分又分为多个专题,可以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划分.通过二轮复习,一方面可以对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理清历史发展线索,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总结比较,更好地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帮助大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着力点和根本目的之一,也是检验本课程教学效果的优劣的评价标准。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在阐述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这一历史范畴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方法和过程,组织好教学。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本分析、田野考察等研究方法,融合特纳仪式理论、族群理论等,基于福建珪塘"三公下水操"仪式中身体运动为研究样本,对历史记忆、身体运动及族群认同之间的相互逻辑进行探究.认为,乡土社会仪式中身体运动的展演具有重要的历史记忆保持与传递功能;在身体运动呈现历史记忆的现实场域中,始发性历史记忆勾勒出民间乡土体育文化的多元化源起,建构性历史记忆强化了族群认同,历史记忆的现实"结构与反结构"升华了身体运动象征内涵;在历史情景再现的场域中,论证了历史记忆、身体运动及族群认同三者之间的相互建构逻辑.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至关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时也是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有效途径。对此,本文分别从教学目标、课程切入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十九大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路径,旨在有效帮助大学生明确中国梦的内涵,帮助他们了解我国近现代历史的演变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因,推动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源内容丰富,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素材。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在实践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方式,充分发挥地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般性历史文化资源、高校校园文化资源的作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内容与中学历史教材内容存在过多重复,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除了注意了解把握两者的重复情况、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衔接、在中学历史教材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纲要》教材内容等外,还可以依据教材体例,充分开发、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但开发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需注意适度性、一致性、政治性、情感性、适应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8.
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中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笔者进行多年的教学探索,积极地将本土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9.
胡惠芳教授     
《池州学院学报》2010,(4):F0002-F0002
胡惠芳,女,1967年生,安徽池州人。1990年7月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4年9月至1995年7月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进修学习。2001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生毕业,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引发不合规律的教学行为,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只有认识并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媒体教学的适切性,处理好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实现有效教学,进而促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媒体教学朝系统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