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知识之一。教材侧重于纯理论的教学,学生一般较难掌握。如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向学生讲授清楚,并利用这部分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利用自己设计的板图,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1.绿色工厂 为了使学生能形象地掌握“光合作用”这部分的知识,我们将植物体喻为绿色总公司,绿叶是它下属的工厂,厂房是叶绿体,叶绿素分子是生产车间;光合作用所用的能量来自光,原料是空气中的CO_2和由根吸收来的H_2O与矿质元素,其产品是有机物(C_6H_(12)O_6)和  相似文献   

2.
纠正学生解题错误的方法山东安丘市第一中学(262100)李志福学生在作业、考试中的解题错误形形色色,不可避免。根据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的“反馈一纠正”原理,采取行之有效的纠错方法,不仅可以收到“纠错一道题,掌握一类题”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通题先分析、审...  相似文献   

3.
光合作用概括地说来是指绿色植物吸收太阳的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糖类等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过程。其总反应式可写为: 光 6CO_2 6H_2O→C_6Hv(12)O_6 6O_2 叶绿体光或CO_2 2H_2O~*→(CH_2O) H_2O O_2~* 叶绿体 (注:O_2~*表示同位素O_2~(18)) 此反应式只能简单地表示光合作用的总概念,然而,绿色植物是怎样捕获日光能的?叶绿体和其中的叶绿素又各起到什么作用?CO_2是如何被还原为  相似文献   

4.
纠错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纠错课是数学教学的常见课型。传统的纠错课是教师针对学生作业或考试中的解题错误,错在哪里就在哪里纠正,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近年来,我对纠错课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瞄准中等水平的学生在解题中常见的知识缺陷和能力缺陷,进行针对性训练。我选编和设计了一定数量的“易错题”和“陷阱题”,借以充分暴露大多数学生的解题错误。通过学生进行系统的练习之后,发动学生自己找错,自己纠错,进而从根本上克服错误,实现学生在解题能力上的“跃迁”。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通过分析2016年几道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高考题发现:CO_2中部分氧原子经光合作用的确可以转移到H_2O中;叶肉细胞产生O_2不一定都在生物膜上进行;光反应产生的ATP不是只专用于暗反应。例1(2016年高考浙江卷第30题,节选)下面是关于植物光合作用的问题。请回答:(3)给某植物提供C~(18)O_2和H_2O,释放的氧气中  相似文献   

6.
沈惠娟 《广西教育》2009,(35):54-55
使用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解题中的错误,在共同分析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让学生将第一阶段的“双基”类型题理解透、掌握好,对必须掌握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2.智能目标:通过将学生的“错误”进行开发、利用,变“废”为“宝”,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使解题能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7.
<正> 在使用《生物》(必修本)中,感觉新版本比原版本确实修改得好,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现列举三例。 其一,关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式中将H_2O中的“O”和放出的O_2用*号标记,并说明用*号标记的氧是~(18)O。这种表示和说明给人的感觉除O_2来自H_2O以外,还误认为光合作用所需H_2O中的“O”和释放出的O_2都是~(18)O。其实自然情况下都是~(16)O。对反应式所做的  相似文献   

8.
高中化学第一册(甲种本),第141页第9题。学生根据题意不难推出A为H_2、B为Cl_2、D为HCl,唯C答案不一,有的学生答CO_2,有的学生答SO_2,也有的学生答可能是CO_2,也可能是SO_2。产生多种答案的原因是题中(4)“石灰  相似文献   

9.
同样对一道习题的错误解答,不同的学生的“错误”可能不同.如果能合理地利用学生在解题中的“错解”,引导学生分析各种错解的原因,尤其是在班级中集体纠错,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是在高三测试中遇到的实例.  相似文献   

10.
<正> 题1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生成1 moL的C_6H_(12)O_6,需要C_5、C_3及H_2O的摩尔数依次分别为( ) A.1、6、6 B.1、2、12 C.6、12、12 D.6、12、24 解析解答本题要理清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元素的转移途径:暗反应中CO_2的固定可表示为:CO_2+C_5(?)2C_3,大部分的C_3经过复杂变化,又重新形成C_5,用于再次固定CO_2,所以暗反应每进行一次只能固定一个“C”,要固定6个CO_2才能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疲于“题海战术”,结果浪费精力和时间,事倍功半,原因主要是只重视解题的数量和结果,不重视解题的思路、方法和题型的变化。本人认为应指导学生解题后思考、多角度分析解题思路,继而变题,挖掘引申,让学生思考讨论,探导多种解题方法,总结规律,提高应变能力。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体会,以抛砖引玉,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初中化学教材第74页有这样一例题:在实验室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取铜。若制取10克铜,需要氧化铜多少克?解:设需要氧化铜的质量为x克CuO H2=Cu H2O79.563.5x克10克我们除了让学生掌握根据化学方…  相似文献   

12.
<正>正确解读信息对于学生准确解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提取信息错误而失分,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知识点在生物高考中是必考题,下面我就以净光合作用题型为例说说信息提取错误与矫正。净光合作用强度=总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即:净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总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净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总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  相似文献   

13.
数学学习离不开解题,让学生做得又对又快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梦想.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有些题学生做过了,考过了,有的还不只考过一遍,最终学生还是做错了.究其根本,可能是学生自己的错已在他脑海中形成了定势,教师的讲解对他们来说效果并不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与学生应该一起放下怕解题出错的担子,共同探索一种有效的途径来扭转这种局面.“错误分享”是我们的一次尝试,本文主要阐述通过“建立错题本、上好纠错课、开展纠错赛、坚持每日5分钟纠错练习”等途径,与学生一起查找错误原因,加深了对错题的真正理解,也避免了以后练习中再出错的情况,达到了增强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学习数学离不开运算,而运算又离不开思维这一心理活动。因此研究学生在运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是极为重要的,它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也可以起很大的作用。 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就学生而言,运算就象是一匹难以驾驭的烈马,难以控制它的精确度和正确性。在解题或测验中,除了对概念不理解和技巧难度上造成的错误之外,大量的错误则是来自于运算,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在不自觉中所产生的。那么造成这样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的回答是:“粗心”,家长们的回答也是“粗心”。而老师对这样所谓的“粗心”是怎样认识的呢?或者说应该怎样认识呢?这正是值得研究的所在。  相似文献   

15.
绿色植物吸收太阳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始于1771年。历经70年后,科学家才完成了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最初使用的光合作用方程式为: 6CO_2+6H_2O叶绿素/光→C_6H_(12)O_6+6O_2 这个方程式已使用多年。为了方便起见,人们把上式两边除以6,简化为: CO_2+H_2O叶绿素/光→(CH_2O)+O_2式中(CH_2O)表示糖类。这个式子简明  相似文献   

16.
例题 3.3gCO_2通入含有3.7gCa(OH)_2的澄清石灰水中(假设全部反应),可得沉淀多少g? 分析 该题涉及两个反应:Ca(OH)_2 CO_2=CaCO_3 H_2O,CaCO_3 CO_2 H_2O=  相似文献   

17.
纠错,重在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纠错,不仅是帮助学生获得问题的正确解答,减少在解题过程中不应有的错误。更要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才能获得提高解题“免疫能力”的长期效益,本文将纠错的措施几要简列如下:  相似文献   

18.
学生解答应用题最常见的错误是因数量关系没弄清而导致错解。如果以题论题,即使错题改对了,收效仍不大。用“还原”和“变式”的方法改错题,称得上是彻底纠错的方法之一。一、原题“还原”解题错误出在哪里?查找原因后改正过来仅仅是第一步。重要的是让学生弄清题目中...  相似文献   

19.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这些能力主要是通过解题数学来获得和提高的。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许多学生虽然能努力去寻找解题途径,但往往对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有的视而不见,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发现,只是从题目中表面所给的条件去求解,而忽视了“隐含条件”。其结果造成解题过程中不同程度的错误。要排除“隐含条件”对解题正确性的干扰,关键在于如何发现题中的“隐含条件”。例1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lgk)x~2-2x+1=0有两个不同实根,求k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20.
高中化学(甲种本)第一册第86页,列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2NaHCO_3 Na_2CO_3+H_2O+CO_2↑有人认为该方程式应写为;2NaHCO_3 Na_2CO_3+H_2O↑+CO_2↑笔者认为:这种写法不无道理。H_2O 后的箭头“↑”是不可少的,建议课本中的方程式给予修订。理由是:1.生成物中的箭头“↑”表示该物质脱离了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