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新发现的清初小说<姑妄言>,是一部在内容和形式、思想和艺术上均有创新的章回小说,是介于<金瓶梅>与<红楼梦>之间的又一部世情小说杰作,是集中国古代小说性描写之大成的奇书.本文仅就<姑妄言>的思想内容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子夜>是茅盾小说的代表作,历来评价甚高.但笔者在现代文学研究中却发现,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这部作品的实际内容,特别是有关它的评价标准以及对吴荪甫的形象分析,是存在着不少偏差的.本文立足于茅盾创作<子夜>的主观动机,以科学的文学理论为基础,试对<子夜>进行重新评价,从而论证吴荪甫不符合现实生活当中民族资本家的艺术真实,是非现实主义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3.
<不落的明月>是前苏联20世纪20年代问世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刚刚出版便备受关注,引起轰动,屡遭责难.小说的作者皮利尼亚克曾是那个时代一度独领风骚的作家,其创作的众多小说不同凡响,但<不落的明月>以及<荒年>、<红木>等作品也给作者带来了厄运.  相似文献   

4.
鲁迅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中的荒原意象是鲁迅先生苦痛和孤独在小说中的投影.从根本上说,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荒原意象正是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内心的真实体验.作者类似于灵魂拷问式的焦灼感,通过<呐喊>、<彷徨>的荒原意象得以展示.  相似文献   

5.
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世情小说开山之作的<金瓶梅>,几百年来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明代"四大奇书".诞生于封建末世的这部作品,汲取前代小说之精华开创后代世情小说之先河,尤其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金瓶梅>在文学艺术上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以一个家庭的兴衰为整个社会的缩影,融女性悲剧和商贾发迹历程于一体.其丰富的内容与高超的表现手法的确值得今人去揣摩探究.  相似文献   

6.
笔记小说实际上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言微篇小说.唐代以后的笔记小说非常发达,最有代表性的是<太平广记>、<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它们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各具特色,体现了文言微篇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简·爱>这部小说不仅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其贯穿全书的风景描写也十分有特色.本文试从内涵与艺术手段两个方面分析<简·爱>中的风景描写,指出这些风景描写对反映主人公心理历程、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并论述描写本身所展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作为英雄传奇,旨在集中反映一般"市井细民"的英雄人格理想,以其多元丰富性构成了小说丰满典型的形象体系;同时,<水浒>作者又把各自独立的多元英雄人格理想裁剪归并到以"忠义"为基调的相对统一的英雄人格理想上,并因而形成了小说叙事上"单线条连环式"的独特结构艺术.  相似文献   

9.
<绿林英雄罗宾汉>是英国作家罗丝玛丽·萨克利夫于1950年创作的一部处女作,它直接取材于<罗宾汉谣曲>,是一部展示英国中世纪以罗宾汉为代表的农民起义的赞歌.这部小说的价值已逐步为世界人民所发现.文章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两个方面分析了<绿林英雄罗宾汉>一文.  相似文献   

10.
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别从思想主题、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和叙事结构等诸方面,对小说<纪念>和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对比分析,阐明了电影在改编上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发愤"说和"忠义"说是李贽<水浒传>批评思想的集中体现.前者强调小说应是"发愤之作","不愤则不作",即现代所说的创作激情;后者是对小说主题的概括,肯定了梁山起义的正义性.李贽的<水浒传>批评思想及其艺术分析在当时的"小说界"影响很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背影>在写作艺术上有很多特点,文章从角度、白描及对比等艺术手法,对<背影>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普遍认为<鹿鼎记>是一部反武侠小说,并因此而认为<鹿鼎记>是一部脱离了通俗小说范畴的小说.事实上,<鹿鼎记>没有脱离通俗小说的范畴,它是一部体现了市民意识、市民文化精神的小说,是市民意识形态最为经典的表现,所以笔者认为它是一部市民文化神话.  相似文献   

14.
语言风趣是<聊斋志异>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蒲松龄运用大量趣语是使<聊斋志异>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的原因之一.分析<聊斋志异>中趣语的类别、艺术效果及其使语言生趣的方式方法,以利于把握趣语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5.
蒋丽萍、程俊英的长篇小说<女生·妇人>脱胎于庐隐的<海滨故人>,但又不同于该小说.<女生·妇人>忠实了<海滨故人>的基本精神,做到人物、情节与环境、时代背景的真实性的统一,但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却强于<海滨故人>,具有很强的解读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秀拉>是托妮·莫里森小说创作的新起点.该作品中的黑人女性形象十分引人注目,她们的生命轨迹隐含了莫氏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背景下黑人女性命运的深切思考和探索.从小说的表现手法来看,<秀拉>也基本上莫定了莫里森的创作风格.因此,对该小说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莫氏的创作思想和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7.
英国现代主义小说鼎盛时期的代表,除了劳伦斯之外,还有堪称意识流小说大师的詹姆斯*乔伊斯.在<尤里西斯>中,乔伊斯除了将意识流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外,还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把神话与现实、象征与写实之间的关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里另辟蹊径,通过将<尤里西斯>及<奥德赛>的故事情节、框架结构及主要人物加以比较分析,达到揭示这部小说深刻内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隐藏与缺失、对比与对照、隐喻与象征三个方面论述了<圣殿>的艺术技巧,认为<圣殿>是福克纳精心构思、创作,有很高艺术技巧的杰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人物形象、艺术结构、救世方法三个方面分析了<金瓶梅>对<水浒传>的创造性发展,点明了它的超越特征,并指出了这一超越特征给后世留下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人情诗情悲情--论《红楼梦》的"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红楼梦>的艺术世界和明清情欲美学思潮出发,透视了<红楼梦>的"情"的体现;从人情、诗情、悲情三个方面论证了<红楼梦>是中国古典艺术的极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