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析“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佛教哲学中的“空”这个概念的含义进行了发掘。佛教哲学对“空”的看法有6种,即:本体论的“空”、语义学的“空”、无自性的“空”、临死体验的“空”、“他空见”的“空”和自性不空的“空”。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囊中羞涩”这一成语常见诸报端,使用频率较高。这一成语是如何产生的呢? 宋代的阴时夫,在《韵府群玉·阳韵》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晋朝有一个叫阮孚的穷书生,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布袋,在会稽游学。有个客人问他:“布袋中装着什么东西?”阮孚说:“只有一个铜钱着守钱袋,害怕它不好意思。”(原句为“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唐代杜甫又因为这个故事写了一首《空囊》诗,其中有两句为“囊中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囊中羞涩”的成语即由此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3.
诗词鉴赏离不开炼字。高中语文课本古诗词欣赏中很多诗人都垂青于“空”字,似乎无“空”不成诗,无“空”不成文。本文试就“空”字的内涵和它所传达的意境加以分析,探讨“空”的妙用。  相似文献   

4.
盛唐诗人王维有“诗佛”之称,其佛教的“空”观思想在他的诗作中有充分的展现,主要集中一个“空”字上。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自然之“空”间接表达佛学禅意;二是以禅意之“空”直接体现自己的“空”观思想。“空”乃佛学之精髓,也是王维心灵追求的终极觉悟。  相似文献   

5.
2023年新高考语文默写范围调整后,王维的《山居秋暝》依然在列。由此诗联想到王维其他作品,发现王维诗中不时会出现“空”字,这些“空”,有人与自然之“空”,人与人之“空”,亦有其人本身之“空”。  相似文献   

6.
金式  许晖 《初中生》2012,(22):15
悦读之前:"你怎么没去买许嵩的新碟?""唉,囊中羞涩啊!"是否常这样对话?那么,"囊中羞涩"是我们惯常所理解的意思吗?"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一首《空囊》道尽了诗人杜甫生活的艰难。这句诗就是我们今天常用的成语"囊中羞涩"的出处,也写作"阮囊羞涩"。杜甫如此贫穷,应该叫"杜囊羞涩"才对,为什么叫"阮囊羞涩"呢?此典出自元人阴时夫《韵府群玉》之"七阳"一章。阴时夫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阮孚持一皂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阮曰‘:但有一钱看囊,空恐羞涩。’  相似文献   

7.
艺术伟力的源泉之一,在于它具有“空框”结构的性质。音乐是一个“空筐”,诗歌是一个“空筐”;电视更是一个大开放、大吸收的“空筐”。那么,由它们结合  相似文献   

8.
(一)“空室”是“空房子”吗? 《订鬼》中有“独卧空室之中”一句,课本没有注释,教参译为:“单独睡在空房子里。”“空室”译为“空房子”是不合实际的。凡住人的房子,里面必定有多少东西,绝非空无一物。“空室”应译为“大房子”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的诗人、词人对“空”字极为青睐。“空”不仅可以描绘多种具体物象的形貌、状态,如天空、山空、水空等;还可形象地传达抽象的心理情绪,如心空、思空、志空、禅空等。  相似文献   

10.
释空     
“空”字从穴,本义当为孔穴。《说文》:“空,窍也,从穴,工声。”段注:“今俗语所谓孔也。”《墨子·备城门》:“今之世常所以攻者,临、钩、衝、梯、堙、水、穴、突、空洞、蚁附、轒辒、轩车。”《韩非子·喻老》:“空窍者,神明之户牖也。”“空窍”即孔窍,指耳、目、口、鼻。《史记·五帝本纪》:“舜穿井为匿空旁出。”司马贞索隐:“(空,)音孔。”《汉书·张骞传》:“然骞凿空。”颜注:“空,孔也。”空的孔  相似文献   

11.
初唐诗人王勃有一个关于“空”字“一字千金”的趣闻。“闲去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口自流”,口即是“空”,此处着一“空”字,境界天成。不仅是令当时在场的人钦佩不已,即便是现在想来也是妙不可言。事实上,在古诗文中关于“空”的妙用远不止此。“空”字在古诗中的出现不仅频率高,而且效果也颇佳,文人墨客如此钟情于它,我们不防来探究一下吧。  相似文献   

12.
我曾有幸认识这样一位年逾七旬的钓者,他一生嗜钓如命,却几乎每次都是空囊而返,然而,这样“谦虚”的收成并没有影响他的心情,反倒是鱼篓越轻,他的心情就越好;如果是哪天真见他提溜着半篓鲜鱼回来,再观其颜面,必定是眉头紧蹙,口中念念有词:“失败,失败,选错地点了,今天我被鱼给钓了……”  相似文献   

13.
先秦诸子对虚空之用的发现与肯定对后世思想文化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先秦诸子对虚空之用的阐发在概念符号上表现为“无”、“虚”,专注于“无”与“空”、“虚”与“空”差异往往导致对该种思想的忽略。“无”、“虚”与“空”有差异,亦有相通、相近的含义。在先秦有关“无”和“虚”的思想中包含着对“空”的发现与崇尚。  相似文献   

14.
填空题是高考数学试题中的三类基本题型之一,这类试题虽然数量最少,比重最轻,但在改革创新方面却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一类题型.1994年改“6题6空”为“5题6空”,出现了“一题两空”,1995年“5题5空”,恢复了“一题一空”,1996年又改为“4题4空...  相似文献   

15.
佛教经典《金刚经》里面含有“空有不二”的哲学思想。在佛教看来,“空”并不是一般意义上所指的没有,而是“有”和“无”的统一体。《金刚经》中所说的有和无,有就是空,空就是有,空有皆是同样的东西,有无只是空的二面而已。佛教说“空有不二”,意思就是指有和无不是完全对立,而是相互统一,不能看到空就否认有,也不要以为有就否认空。  相似文献   

16.
“空”作为一个诗学范畴由苏轼正式提出。它的内涵包括审美意象、审美意境和审美功能三个基本层面,其核心是“空”与“境”。就哲学渊源而言,它直接取资于佛学的空、境论,又是儒释道三家圆融合一的结果。“空”作为诗学范畴对后世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现代高中生的心态与作文教学是相辅相承的,常言道:“教书育人”。现实中的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指导往往是:“备课不备人”。正如学生编的顺口溜:“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儿空,守来空去空对空。”因此高中生作文的”难”与“空”,似乎就成了学生作文与教师评文的两个基本点了。  相似文献   

18.
“空观”是禅宗美学的本体论范畴,把“心性本体论”作为禅宗美学的本体论是不妥当的。贯穿普遍联系原则的“缘起论”是禅宗美学“空观”的哲学基础,因而禅宗美学既要以“空观”为本体,又必须反对“顽空”观。禅宗美学正是以“空观”为本体,才把“无味”“至味”等作为美学最高范畴,作为最高的审美境界或者美的终根本原。因此,禅宗美学与西方理性主义美学是根本不同性质的美学。  相似文献   

19.
佛教的“空”,指的是一种如梦如烟,如水中月镜中花的虚幻境界:而作为艺术审美渗入文学,这种“虚”景即是意境。受佛教思想影响的中国古诗词,便不时的介入了“空”字,如“槛外长江空自流”“雪上空留马行处”“空山新雨后”“隔叶黄鹂空好音”  相似文献   

20.
王维的思想与佛家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脉关联,突出表现在其诗中“空”字出现频率颇高。文章以王维的“空”字诗为例,结合“空”在佛禅思想中的内涵,综合分析王维诗中佛禅思想的成因及王维诗禅交融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