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对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就舆论导向问题做出全面论述,这是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段话.那么,如何才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呢?如何才能让媒体始终发挥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而不产生错误的舆论导向呢?  相似文献   

2.
舆论,是指相当数量的个人、群众和组织,对公共事务所发表的倾向性一致的意见。新闻舆论是舆论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一切舆论中,它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充当着舆论领袖的角色。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领袖角色作用,是新闻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那么,新闻舆论导向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在新闻舆论导向中要时刻牢记党性原则。 在社会主义国家,传媒是党的喉舌,担负着传播党的方针政策的重大政治任务。因此,传媒在新闻舆论的传播中,必须以传播党的方针政策为首要任务,使新闻舆论在群众舆论和社团舆论等舆论中,始终起着领导和领袖的作用,而不能盲目地跟着其它舆论转。在群众舆论和社团舆论等其它舆论与党的方针政策相吻合时,要善于将这些舆论集中放大,造成更大的舆论威力,以鼓舞人民群众的斗志,引导社会潮流朝  相似文献   

3.
舆论即公众的意见,指多数人对某种事态或社会问题所形成的倾向性一致的意见。新闻舆论导向是新闻舆论引导人们、引导社会走向的倾向性、影响力,是近几年来新闻工作中经常强调的一个命题。从我国社会实践看.新闻事业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群众的思想和行动,舆论导向正确。人心凝聚,精神振奋;舆论导向失误,后果严重。那么,在新闻舆论导向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4.
“主旋律”与多样化是我们在新闻领域使用比较广泛的一个概念,那么什么是“主旋律”?什么是多样化?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又如何去做到“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统一呢?这是我们新闻工作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理论认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新闻舆论要有自己的核心或基调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传递飞速发展,人类新闻事业步入21世纪的今天,新闻的网络评论的价值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什么是新闻的网络评论呢?这些评论又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呢?同时,他又有哪些不足?我们该如何利用好网络评论呢?这些问题都已经成为我们研究新闻网络评论的重要课题。论文将从新闻的网络评论概念、特点、作用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科学的引导新型舆论形式的发展等多方面入手,从而扬长避短,让新闻的网络评论更好的为社会舆论和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6.
吴卉 《东南传播》2014,(6):124-126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环境更加自主开放,新闻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也有了新的载体和土壤。伴随人们参与制作新闻意识逐步增强,微新闻作为一种由公众提供原创新闻资源的模式被纳入新闻的发展视域,一度成为了网络行业和人们热议追捧的对象,随之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微新闻和传统新闻相比具有什么特点呢?微新闻如何形成并影响舆论?本文将对微新闻的传播特点及其舆论引导策略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7.
新闻舆论要不要引导?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实际工作中看法并不完全一致。由于受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的影响,一些人片面理解新闻的客观、公正,认为引导舆论就是对新闻的限制和强制;有的以“无冕之王”自我标榜,把新闻舆论视为超越于任何党派之外的独立的社会力量;有的以“文责自负”为借口,想方设法抵制上级主管部门的所谓  相似文献   

8.
新闻舆论要不要引导?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实际工作中看法并不完全一致。由于受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的影响,一些人片面理解新闻的客观、公正,认为引导舆论就是对新闻的限制和强制;有的以“无冕之王”自我标榜,把新闻舆论视为超越于任何党派之外的独立的社会力量;有的以“文责自负”为借口,想方设法抵制上级主管部门的所谓“干预”,等  相似文献   

9.
“新闻自由”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口号。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它似乎意味着可以从心所欲地从事新闻实践。有哪一个新闻工作者能泰然面对想写而不能写、想说而不能说的窘况呢? 在一般新闻受众看来,“新闻自由”似乎又保证了自己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获得各种各样的新闻。又有哪一个受众会欣然接受经过着意筛选过滤、只体现特定倾向性的一面之辞呢? “新闻自由”的反面似乎是新闻管制、新闻封锁、新闻检查之类丑恶的东西。又有哪一个政府或统治集团愿意担一个“箝制舆论”的恶名呢?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与舆论的关系新闻与社会舆论有什么关系呢?有的专家指出,“社会舆论通过新闻事业来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威力;新闻事业则把舆论作为反映对象,依靠社会舆论来获得力量,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引自郑旷主编《当代新闻学》第90页)这段话,恰到好处地界定了社会舆论与新闻事业的关系。我感到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新闻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方  相似文献   

11.
舆论监督是舆论发挥作用的形式和途径,是公众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反映舆论,影响有关的权力组织和个人行为的一种社会现象。新闻舆论监督具有监督面广,影响面大,作用力强的特点,把握不好,就会产生较大的社会波动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如何搞好新闻舆论监督呢?笔者认为,应把握好四个特性。导向的正确性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任何一种制度下的新闻媒体和新闻舆论都存在导向问题,超阶级、超现实的  相似文献   

12.
何为舆论?舆,即公众。论,即意见。新闻作为传播公众意见的工具之一,如何能够做到既客观地反映舆论,又正确地引导舆论呢?这里有许多实践和理论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探讨。 客体的广泛性与主体的能动性 从哲学的角度讲,新闻传播是主体,社会舆论是客体。在日常报道中,不论大千世界中有多少事、多少种舆论,新闻记者的主动性就表现在选择上。由于每一个新闻工作者所处的地位不同,受个人思想理论和业务素质的制约,每个人主动性发挥的正确程度也难尽一致。而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符合历史与国情、符合现代化发展方向的社会主导舆论,要  相似文献   

13.
新闻舆论要不要引导?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实际工作中看法并不完全一致。由于受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的影响,一些人片面理解新闻的客观、公正,认为引导舆论就是对新闻的限制和强制;有的以“无冕之王”自我标榜,把新闻舆论视为超越于任何党派之外的独立的社会力量;有的以“文责自负”为借口。想方设法抵制上级主管部门的所谓“干预”,等等。很显然,这些看法都是不能成立的。任何社会舆论,都是一定阶级、政党、团体、阶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时指出:“新闻舆论单位一定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的新闻单位是党的喉舌单位,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方面负有光荣的使命。怎样才能加强正确舆论引导的力度呢?笔者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体会是:一、要提高正面宣传的自觉性。舆论导向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国家命运和政权的巩固,关系到人民思想的统一,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应时刻想到自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活动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主要内容的今天,如何使经济报道活起来,做到融思想性、指导性、可读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呢?我认为,采编手法的创新是其中重要一环。地市报作为综合性报纸,以有限的版面做足做活经济新闻,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作用,不仅是新  相似文献   

16.
论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建设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谐共存的关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新闻传媒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宣传者和促进者;而社会和谐又是新闻传媒的奋斗目标和工作动力;同时,和谐的传媒与和谐的舆论本身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在逐步升温,作为党报,在激情不断高涨的西部大开发中应持怎样一个态度呢?笔者以为,对于西部大开发,舆论宣传一方面要满腔热情,用各种新闻手段及时记录下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事件,另一方面也要客观冷静,正确引导舆论,以推动西部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评论是新闻舆论中最直接最重要的发言手段,是新闻媒体的灵魂,是体现新闻媒体的政治倾向、政策水平和政治素质的旗帜。特别是在今天,不仅仅报纸中常有新闻评论的出现,广播、电视以及新闻刊物都常常通过发表重要的评论,阐明重大新闻的性质、意义,藉以影响、引导社会舆论。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一些地方性报纸,特别是电台、电视台对新闻评论往往忽视其重要作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认为不外乎有以  相似文献   

19.
报纸与舆论     
在我国,报纸已有1700多家,期发数在2亿份以上。但报纸反映了多少舆论呢?这是各界人士有目共睹的.我认为有必要从根本上探讨一下报纸与舆论的关系和报纸的舆论功能。三足鼎立的报纸功能报界新闻改革业已10年。头几年,人们指摘报上新闻的宣传味太浓,新闻性太少。许多报道,仅有新闻的形式缺少新闻价值。也有人提出要淡化宣传,但在实际上行不通。党的报纸,总要宣传党的主义、党的主张,没有这种宣传是不能设想的。况且广大读者对于党报的政  相似文献   

20.
电视是现代化的有效的宣传工具,也是党进行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武器。电视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具,要对社会起到推动作用,要很好地发挥其影响舆论,组织舆论,引导舆论的作用,这就要求它所传播的新闻信息,不仅有一定的数量,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度,同时还要及时发表有影响的言论。电视新闻能不能做好深度报道呢?国内外新闻界对此曾有不同的看法。在我国也有人把电视新闻目前尚存在的报道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