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清王朝“天朝大国”真空给惊醒了,国仇家难,随时光流逝而日蹙.一些封建士大夫诸如林则徐、魏源等抛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富国强兵思想,然而长期的闭关自傲,其实施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连林则徐也叹曰:“殊不堪设想矣”.世道必进,在民族战争炮火洗礼下,为抵外侮而不惜“以夷变夏”已成为时尚了.19世纪60年代,太平天国洪仁玕设计提出了比日本明治维新更加光辉夺目的《资政新篇》,然而好景不长,伴随天国政权失败而夭折了.农民起义军鲜血染红了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新权贵的顶子,为他们造成一种局势,能够依靠镇压农民战争而崭露头角,并凭借手中掌握的有限权柄,在太平天国的废墟上,把林则徐、魏源等人开其端绪于实现,并扩展起来,形成一个“图富强”洋务运动,其首着乃为“自强”,以使大清王朝苟延残喘.建立三洋海军,就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把毛泽东有关太平天国的论述同中国学术界研究太平天国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太平天国发生的特殊时代结合起来,在太平天国的地位和性质上形成和提出新的认识和新的概括:太平天国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农民起义地位之"最"、彰显了其地位和性质之"殊"。  相似文献   

3.
论曾国藩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较为全面、客观、公正地分析评价了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洋务运动、外交活动、处理天津教案中的是非功过,重新确立了曾国藩的历史作用和地位;指出其重要性,在中国近代历史前六十年里,几乎无人可与之相比。  相似文献   

4.
1948年7月,以新华社信箱的名义发表的《关于农业社会主义的问答》,将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定论为“农业社会主义”.自此后,《天朝四亩制度》就一直被认为是“农业社会主义”或“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近年来,学术界又有一些同志对此阐发论述.刘其发同志在《光明日报》的“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讲座”中指出:“近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最早形态就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农业社会主义.它的实践就是太平军中实行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它的理论表现就是《天朝四亩制度》……《制度》不仅反映了农民的民主要求,也反映了农民的社会主义要求.”①有的同志甚至称历代农民起义是“农业社会主义”的实践.②笔者认为,《天朝四亩制度》是“农业社会主义”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有些问题值得讨  相似文献   

5.
读《历史教学》1993年第1期陆干斌作《太平天国的国号有几个?其演变原因是什么?》一文,其中所称“金田团营时的国号为太平兴国”、“在东乡改国号曰太平天国”、“洪秀全在永安即帝位,改国号为太平天国”一说,颇可商榷: 一、据陆文称洪仁玕《太平天国起义记》说:“洪秀全在永安即帝位,改国号为太平天国”,《起义记》的作者实非洪仁玕,而是瑞典人韩山文(Theodore Hamberg),陆文引用有误。按洪仁玕曾参与洪秀全早期的革命密谋,他亲身参加金田起义以后,去广西浔州圩,时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革命,是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所发生的是伟大的一次农民革命。由于所处时代的特点决定,这次革命不同于以前的历次农民起义,是一个带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序幕性质的农民革命。它不仅提出了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并且,在它所解放的区域内,曾试图按着自己的愿望去解决城市工商业问题。在早期,太平天国根据“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  相似文献   

7.
作为20世纪30年代上海以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神剧"代表,《红羊豪侠传》在《申报》上的大量广告极力宣扬其"革命性""世俗性""艺术性"与"技术性",在"神化"太平天国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使历史"俗化",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否定人民的反封建斗争,否定革命:对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直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全部给予否定。太平天国起义被说成是把历史“拉向后退”,是“破坏”。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都是“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有  相似文献   

9.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从秦朝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起……直到清朝的太平天国,总计大小数百次的起义,都是农民的反抗运动,都是农民的革命战争。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次数多、规模大,这是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重要特点。远在战国时期,就有小规模的民众暴动。自“陈王奋起挥黄钺”,农民革命更是绵延不断,此伏彼起。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时期的"红单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红单船”是广东民问用于对外贸易的大货船。太平天国时期,清政府利用红单船武装镇压农民起义,给农民起义军造成了重大的损失。由于其月饷不能及时供给,于是私设关卡,抢劫商旅,杀害民众。祸行终被揭发,被陆续裁撤。红单船问题是太平天国史上很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时代,而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剧烈的变动,阶级关系开始显著的变化,则是从太平天国革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即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在这个期间,清政府开始重用汉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洋人也开始进入了朝廷,清政府的机构为了适应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关系的变化,也开始有某些变动,同时又唱出“办外交”“以求中外和好”,“兴工业”以谋“富强”。于是开始了所谓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对中国政治经济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封建统治阶级中有人曾把这个时期说成是“同治中兴”,买办资产阶级称赞它是中国的“工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巨片《太平天国》即将上映之际,回顾这场伟大的农民革命战争,它给后人提供的历史经验既丰富又深刻;它以殷红的鲜血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刻骨铭心的教训.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同封建主义交相为恶,使本来就尖锐的国内阶级矛盾迅速激化,汇集成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革命洪流.太平军高举义旗,从广西一隅出发,所向披靡,迅速席卷大半个中国,仅用两年又两个月的时间就建立了同清王朝相对立的农民革命政权,并维持了十四年.它建立和实行了一系列完整的制度和政策,是历史上历次农民起义所不可比拟的.特别是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更把历代农民起义“平均”、“平等”的要求系统化和制度化.1859年洪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振世诗文为满清王朝注入了活力。太平天国烽火遍及大江南北,他创作了大气磅礴的军事动员今《讨粤匪檄》,使湘军成为太平军的克星。《缕陈金陵废鏖战四十六日得解重围折》《次韵何廉防太守感怀十六首》为后世展示了太平天国都城沦陷前后命运大搏斗的悲壮历史画卷。外国列强压境,曾氏文章《复陈购买洋船炮折》倡导洋务运动,古老的东方大国终于向近迈出第一步。他针贬时弊,重典治世,《备陈民间疾苦疏》《议汰兵疏》等策论诗文卓有建树,使岌岌可危的晚清王朝迎来“同治中兴”。  相似文献   

14.
清朝官吏间直接论及太平天国、捻军起义的书信资料,可为研究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史提供间接线索。遗憾的是,这方面的史料流传至今者已极少。一九六二年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辑的《太平天国史丛编简辑》第六册《清朝官吏书牍》篇内,也只登载了二百十四通信稿。最近,我们在工作中新发现了咸丰九年至同治六年间,湘军沈葆桢等十人写给首领曾国藩的信件原稿共二百三十七页。这部分信件,经考订,可分为五十六通。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化的主要标志是频繁的农民起义与农民战争的太爆发,以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交替兴起。随着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而来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艰难起步。中国卷入或部分地卷入世  相似文献   

16.
拙作《太平天国的国号有几个?其演变原因是什么?》刊于《历史教学》1993年第1期。后唐志澄先生写《太平天国曾用过“太平兴国”的国号吗》提出异议,读后得到启示,写了这篇文章,以请教于唐先生及各位专家学者。 太平天国文书《天兄圣旨》记载,己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850年2月10日),韦昌辉说:“回朝见太平王。”这时洪秀全在平山已称“太平王”。庚戌年(1850年)二月二十七日,肖朝贵在平山拜上帝会总机关假托天兄下凡,渝潭添顺说:“太平事是定,但要紧口,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史上,作为清王朝的“中兴名臣”,曾国藩因其在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中所表现出的对清王朝的死命效忠和对农民群众的无比凶残,已被当作封建地主阶级中疯狂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无情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相似文献   

18.
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在史学界还是在文学界,对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都陆陆续续地产生了一些"新论"。面对这些"新论",本文从四个方面——"农民起义"的发生是否具有必然性的问题,起义者首领的身份、性格及"借用"问题,关于农民起义是否推动历史前进与发展的问题,农民战争与国之内外矛盾的处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辨正",旨在揭示我们在探讨历史问题时必须拥有客观和公正。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国修辞学研究空前繁荣,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新局面,令人鼓舞。这里,我想谈一点看法,也算一“鸣”吧。 一 1.1 中央电大《现代汉语》关于修辞的性质是这样说的: “乱世之音怨以怒”。“十年动乱时期,那时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语言,不能不说是充满了‘怨以怒’的色彩。” “修辞的社会性,包括阶级性。同在封建社会,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就公布了  相似文献   

20.
2003年3月修订后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这样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破产”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谓彻底失败”,那么洋务运动真的是到甲午中日战争就“彻底失败”了吗?我认为甲午战争的失败不能等同于洋务运动的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