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王芳芳 《教师》2010,(29):123-123
诗歌本源于性情,性情个人有千面。在苏轼的诗歌中,竹诗不下百首。苏轼对竹了解甚多,感情至深。竹象征着诗人虽饱受忧患却保持傲骨劲节的倔强性格,竹又象征着诗人浑朴豪放的坦荡胸怀。本文从苏轼的几首竹诗说起,探寻苏轼与竹的不解之缘.揭示竹诗背后诗人旷达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
我们中国人,无一不喜欢竹子,无一不受过竹子的恩惠.仅以我们一日三餐吃饭的筷子来说,其大部份均为竹子所制.松、竹、梅,历来被中国人誉为象征"高风亮节"的"岁寒三友".从苏轼的诗中,可以看到,他对竹子的喜爱到了何种程度:"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这恐怕和苏轼从小就生活在盛产竹子的岷峨故乡有关系.在苏轼的诗和画中,他已经把竹子人格化了.郑板桥在解释苏轼画竹何以缠满荆棘时,认为这是表示"君子能容纳小人"之意,看来此言颇有见地.苏轼的另一首赋竹诗:"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亦无心"更是对竹子的神形兼备的绝唱!  相似文献   

3.
写鉴赏短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展开议论,谈自己的看法。竹是古代诗人喜爱的咏诵对象。但在不同的诗人笔下,竹的形象是迥然不同的。唐代诗人杜甫笔下的青竹是“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恶竹”成了邪恶势力的象征。但宋代苏轼却说:“宁  相似文献   

4.
北宋有位大夫叫王祈(qi)。他作了一首咏竹诗,自己感觉比较满意,就决定拿给大诗人苏轼看看,希望得到诗人的一些好评。不料苏轼读完那首诗以后,指着诗上的两句:“叶攒千口剑,茎耸万条枪”,笑了笑,说:“你写的竹子,看来是叶子太少了吧?”  相似文献   

5.
文天祥留给后人的八百多首诗歌中,有四首带有柳絮意象。这种意象往往象征着诗人向往自由不受羁绊之意,象征着诗人慨叹时光流逝之快、劝勉自己和他人珍惜时光,还象征了个人身世的艰难、无可奈何之感以及国家命运的动荡不安,诗人对风雨飘摇局势的难以把握、不能自主的意蕴。  相似文献   

6.
墨君堂记     
苏轼的表兄弟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是北宋著名画家、诗人。文同是一个爱竹之人,他种竹、画竹,被后人奉为墨竹之宗。文同早年在永泰故居的竹林深处建立起一座“墨君堂”。在这里,他采撷竹的风采,领略竹的风骨,描绘竹的神韵,吟哦竹的情思,自比竹的节操。为此,他特地请与他性情相投、人品相近、爱好相同、感情笃深的苏轼为他写下了这篇《墨君堂记》。  相似文献   

7.
从符号学角度解读,杜甫咏竹诗前后意象变化,不仅是诗人个人的感知认识,也是悲欣交集的离乱社会生活经历作用于诗人情感后所发生的审美意趣逆转。杜甫所创造的“恶竹”意象,颠覆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竹”的蕴涵,成为了唐诗名句,具备了在特定时空的语境中符号解释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苏轼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有诗人的自我形象,又有秀才寒士、朝廷大臣、歌妓艺人的人物形象,无论怎样,诗歌中的形象都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李白与苏轼均是具有豪放个性的诗人,均在我国的古代诗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两者均具有顽强追逐理想、完善自身人格、性情率真、诗歌风格不拘一格且雄齐的豪放个性,但两者因为时代的影响以及个人际遇的不同,导致李白与苏轼在博大境界的构成、诗歌内蕴等方面完全不同,此外在诗歌抒情、说理功能以及乐观豪迈等诸多内涵上均有着明显差别,唐朝盛世对李白的影响以及宋代风云变幻对苏轼的影响导致了两者存在内在差异,余光中写道,"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体现了李白豪迈、潇洒的形象,是盛唐文化最有活力的象征,苏轼有着宋朝文人豁达睿智的心境,寓理于诗,将其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这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苏轼这首诗,历来为人所称道。人们常把此诗和《吴中田妇吟》《乡村五绝》等诗放在一起,作为一组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诗歌。就这么一首诗,解放几十年来,人们评价起来并不一致。当说到苏轼诗歌的人民性时,就在这首诗里分析诗人如何表现劳动人民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受压迫的苦难生活。当说到作者反对王安石变法时,又从这首诗里分析诗人  相似文献   

11.
朱大银 《巢湖学院学报》2005,7(2):111-113,123
中唐诗人李贺,其诗歌中浸透着强烈的生命价值意识,此乃是其诗歌中明亮高亢的一面,而这一点向被研究者所忽略.本文试图通过对李贺诗歌中马诗、剑诗、竹诗及英雄诗的解读来分析之.  相似文献   

12.
沪教版高中语文课本(试用本)一年级第一学期课文《香菱学诗》,节选自中国古代优秀长篇小说《红楼梦》第四十八、四九回。诗人借助诗歌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不鲜见。问题是,香菱的三首诗,一首比一首做得好,可究竟第三首诗好在哪里,其余两首诗有何不足,涉及诗歌欣赏的层面。本课的教学重点,自然是香菱的性格特点,其难点却是如何引导学生去读懂香菱的三首诗,理解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性情。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评析了李白、杜甫、苏轼、陆游四位伟大诗人的绝笔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并以这四首绝笔诗为切入点论及了四人诗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近代台湾诗人丘逢甲诗歌中,最习惯使用的诗歌意象是"海",最习惯使用的意象和弦是"山""海".丘诗的"山海"意象和弦寄托着诗人对台湾故居的思念,体现着诗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淡化了闲适隐逸的情怀,而强化了统一河山的意志和信念;象征着以海般宽阔的心胸接受时代新思想,又象征着以山般坚定的意念执着于祖国的振兴.丘诗"山海"意象和弦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有着时代印记,也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段历史.的确,纵观这些千古传诵的诗歌,有多少不是诗人真实生活的写照?读着一首首诗歌,仿佛是踩着历史的脚印一路走来.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评析了李白、杜甫、苏轼、陆游四位伟大诗人的绝笔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并以这四首绝笔诗为切入点论及了四人诗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沦陷区诗人南星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诗歌具有很强的共性,它们具有浓厚的古典主义情调,和谐宁静。而“庭院”一词,作为他诗歌中的常用意象,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这些诗歌内部空间的自足与封闭。而作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特例的《沉忧》则象征着对“庭院内的世界”的突围。它和南星其他诗歌一起,反映着诗人的创作心态和时代语境耐人寻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准确掌握诗歌的节奏、韵律、停顿、轻重音,读出每一首诗歌特有的情感。2.学习诗歌意象选择与运用方式,分析诗人选择意象表达情感以及设置安排意象来表达象征哲理的方法。3.学习品味语言,能抓住诗歌语言交流阅读审美感受,能运用凝练的语言,选择合适的意象进行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9.
<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T.S.艾略特早期的优秀作品,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派诗歌领袖的地位.这首诗通过大量象征手法的运用,展现出现代西方社会空虚迷惘的生存状态,隐晦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现代人回归本性,张扬生命的期望,同时也确定了诗人今后的创作方向和表现主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诗歌文化源远流长,诗人灿若晨星,从现实土义的“诗三百”,到浪漫主义的鼻主屈原。从汉魏南北朝的曹操陶渊明到充满真情挚爱的古诗十九首。到了唐宋时期,诗歌文化更是发展到了历史的顶峰,诗人数不胜数,涌现出诸如李白、札南、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超越时空的伟大诗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