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界之前关于“连”字句语用功能的结论不能解释所有“连”字句,我们认为“连”字句是一种反预期结构式,其语用功能是表达反预期信息。反预期其实是说话人“视点”的表征,因而是语言主观性的表现。因此,“连”字句是一种表达主观性的结构式。  相似文献   

2.
Ⅳ比较句的主要类型对两种或两类事物就某方面进行比较的句子,叫比较句.如: 1)黑兔比白兔少13只. 1)是对黑兔和白兔在数量方面进行的比较.数学语言中最常用的是“比”字句、“是”字句和“于”字句. (一) 比字句带有“比”字的比较句叫比字句,如1).它的基本格式是:A比Bx.A和B是比较项,x表示比较的结果.根据x中有无效量词语出现和出现什么样的数量词语,我们可以把比字句分为X_1、X_2、X_3三个小类.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从六个方面对“连”字句的研究作一概括性描述,其中包括:“连”字的词性;“也、都”的功能;“连”字句的语法化过程;“连”字句的结构;“连”字句的语义分析以及“连”字句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语言学家越来越关注对“连”字句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连”字句的研究逐步深入,研究范围日趋广泛,研究成果也不断丰富.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以“连”字词性、功能,“也/都”的性质和作用以及“连”字句的分类为切入点,对现阶段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5.
以介词“连”为标记的句式,是汉语一种特殊的句式,形成了独特的框式结构“连……都/也/还……”。“连”具有介引功能,引进强调对象,形成了五种结构模式。对这五种结构模式进行详细描写,既分析了句式形成的限制条件,又归纳了构句的规律,探讨了“连”字句的理据性。不同语境下的“连”字句的情景语义是不同的,可以把“连”字句的情景语义归纳为五种类型:强调义、隐含比较义、包括义、极性义、推测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连”字句的形式,也要重视“连”字句的情景语义,这样才有利于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连”字句。  相似文献   

6.
"连"字句中"都"与"也"的语义差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数理语言学角度对“连”字句进行语义解读,发现“连”字句激活了层级性预设或说“格”代数,并运用模型论和“格”代数哈斯图进行了直观展示,也由此将“都”和“也”分化为表示横向总括、类比的“都1”、“也1”以及在层级性哈斯图中表示纵向总括、类比的“都2”和“也2”。从“连”字句出发,本通过对“都”与“也”的句法对立分析入手得出二的语义认知对立:“都”在“格”代数哈斯图中强调上限或下限(即端点);与“都”相对,“也”不凸显端点,而强调哈斯图中段的对比。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从数理语言学的角度看,“连”字句的本质是将层级预设中两个以上的论元映射到唯一的一个值上,形成了一个补集为空集的特征函数。“都”与“也”的语义认知对立不只是在“连”字句中,在让步复句、比较句等其他句式中也是普遍存在的。这方面的研究为包括“连”字句在内的涉及“都”与“也”语义认知对立的各句型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连字句与甚至句的异同研究表明:"甚至…都/也…"句与连字句在主观极量、主观全量、违反预期三个方面相同,但是"甚至…都/也…"前一般需要语义序列的其他成分出现,而连字句则一般不需要这个条件。不用"都/也"的甚至句可以表达主观极量,但不能表达主观全量,违反预期的语气比连字句弱。  相似文献   

8.
<正> 含结果补语的“把”字句,从结构形式上可以分成两个小类。一类是组合式的,在述语和补语中间有个“得(的)”字(如“把个懒驴子逼的上了磨了”);另一类是粘合式的,补语直接粘附在述语后面(如“把灯吹灭了”)。这两种“把”字句,形式不同,作用也不同。这里,我们根据明清白话小说的材料,试图从语义方面探讨后一种“把”字句的特点。一1.1 含粘合式结果补语的“把”字句,除两个谓词性成分(下文记为V_1、V_2)外,通常还有两个名词性成分(分别记为N_1、N_2),如“他把我船板都打通了”(记为N_1+把N_2+V_1V_2了)。下面,我们先从V_2与N_1和N_2之间的语义关系来看这种句式的特点。先举  相似文献   

9.
根据“夹逼法”的特点,归纳出求极限问题中适用“夹逼法”的一些情形:含有乘方或阶乘形式的函数极限;易求出双向不等式的数列或函数的极限;含取整函数的函数极限。分析出具体运用“夹逼法”的技巧和一般规律:对于含有乘方或阶乘形式的函数极限,容易通过伯努利不等式或二项式展开将函数适当放大、缩小,使n或x从幂指数、根指数或对数中“解脱”出来,得到符合条件的函数,而后运用“夹逼法”;对于易求出双向不等式的数列或函数的极限,容易通过一般的放缩技巧找出符合条件的函数,运用“夹逼法”;对于含取整函数的函数极限,容易利用不等式x-1<[x]≤x脱去取整号,运用“夹逼法”。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三角函数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审题不清、思考不周而造成的解题错误,仔细究其原因,是由于陷入以下几个误区.误区之(一):忽略角的范围例1:已知sinx+cosx=31(00,可将x的范围缩小到(π2,3π4),再由π<2x<32π得出cos2x=-!917.误区之(二):忽略定义域、值域的讨论例2:求函数y=12-ttaannx2x的周期.错解:∵函数y=12-ttaannx2x=tan2x,∴T=π2.分析:上面错解忽略了对函数定义域的讨…  相似文献   

11.
赣语都昌方言中,“是”字句主要存在着三种形式类型,分别为“x是y”“是y”“x是y个”。日常交际中,“是”字句能够表达出诸如判断、强调、反驳、厌恶等语气情态。除表判断的“是”字句之外,其他“是”字句通常表现出说话者“驳斥”的感情色彩。“是”字句体现出的语气情态,从说话者方面讲,是主观性程度加深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是”字的逐渐主观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讨论的“又”字句,仅限于由表示重复的副词“又”修饰动词谓语造成的句子。例如: ①午饭之后,卫老婆子又来了。(鲁迅) ②福旦又笑了。(映泉) ③这个人昨天来了,今天又来了。(吕叔湘用例) 一、“又”字句的蕴含 上列例句告诉我们,“又”字句(记作S_又)可以单独出现,如例①②;也可与相关语句(记作S_1)同  相似文献   

13.
[题目]若关于x的方程2x+1√=x+m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错解一:将方程两边同时平方,得x2+(2m-2)x+m2-1=0.∵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2m-2)2-4(m2-1)>0,即m<1.分析:此解法出错的原因是,思路停留在套用公式上,而完全忽视了题目给出的隐含条件.错解二:将方程两边同时平方,得x2+(2m-2)x+m2-1=0.∵2x+1≥0,即x≥-12,设f(x)=x2+(2m-2)x+m2-1,则△>0,f(-12≥0 解得m<1.分析:错解二的思路是正确的,但却忽视了题目给出的另一个隐含条件x+m≥0.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是:12≤m<1.一般地,在判断形如ax2+bx+c=0,x∈(t1,t2)的二次…  相似文献   

14.
1.一种特殊的“把”字句:“S·把·O”在古代白话小说中,常遇到一种特殊的“把”字句,即“把”不是作为提前宾语的介词出现,而是作为主要谓语动词出现。也就是说,“把”后只有名词性短语构成的宾语,而不再出现其它动词。如果用S代表主语,用O代表宾语,这种“把”字句的句型公式即为:“S·把·O”。如:  相似文献   

15.
论《金瓶梅》的"连"字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金瓶梅》的“连”字,指出“连”有连词的用法,着重分析“连”的介词用法。与现代汉语相比,《金瓶梅)的表示强调的“连”字句,其后的NP以受事为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前人对“得”字句变换已做的研究进行了小小的综述,并对“得”字句一般都可变换为重复动词的“得”字句、“得”后是主谓结构的“得”字句仍可变换为重复动词的“得”字句、“得”字句的“把”“被”的转换、王还(1979)认为的“得”字句的三种基本形式的转换等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最近的一次高三联考中,出现了这样的一道选择题:设p:x≠0且x≠1,q:x≠x~(1/2),则p是q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笔者所选的答案是“B”,理由是:将“x≠x~(1/2)”两边平方即可解得“x≠0且x≠1”,但当x满足“x≠0且x≠1”时却不能得到“x≠x~(1/2)”,比如x取-1.究竟哪个答案对$江苏省射阳县教育局教研室@王克亮~~  相似文献   

18.
“如”字句是汉语比较句中的常见句式,但相比“比”字句的研究略显不足。通过对目前学界涉及到“如”字句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与梳理,发现目前“如”字句研究总体上呈现出重共时句式研究,轻历时梳理研究;重句法语义研究,轻语用研究;重描写轻解释的特点。整体存在问题有:(一)“如”字句尚未形成系统性研究;(二)“如”字句的历时研究较为薄弱;(三)“如”字句语用研究相对薄弱;(四)“如”字句研究成果中缺乏深入性与创新性。并随后提出一些浅薄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9.
很多数学题的设计 ,将条件隐含在题目之中 ,若不注意 ,很容易忽略 ,这就给解题带来一定困难 ,甚至不能求解 ,以至掉入“陷阱”,因此 ,我们在解题中 ,必须注意挖掘隐含的条件 ,初中数学中 ,隐含条件的设置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在方程中设置“隐含条件”例 1 .k为何值 ,一元二次方程 kx2 -( 2 k 2 ) x k 5= 0有实根 ?【误解】∵一元二次方程 kx2 -( 2 k 2 ) x k 5=0有实根 ,∴方程的根的判别式Δ≥ 0 ,即〔-( 2 k 2 )〕2 -4 k( k 5)≥ 0 ,解之 ,得 k≤ 13.因此 ,当 k≤ 13时 ,原方程有实根 .【分析】要使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根 ,必须注意二次…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对比和归纳的方法,从四个方面梳理"连"字句的研究进展:(一)"连"字的词性;(二)"连"字的功能和意义;(三)"连"字句的功能;(四)"连"字句研究的视角。尽管对"连"字句的研究有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进展,该课题的研究尚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