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新移民"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他们能否顺利的融入到城市生活,成为城市未来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重点考察社交媒介的使用对"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融合所带来的影响。基于合肥个案的网络数据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新移民社交媒体的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这个群体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但这种影响是有限的,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城市新移民"群体的关注,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交往平台。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人口流动中,以追求个人发展为主导动机的城市"新移民",在迁徙行为完成后,空间情境的变化,必然伴随着自我建构的调整,地方差异性的媒介景观造成"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异,以及社会网络的重塑与调整。本文从"景观"差异出发,研究城市"新移民"由于环境变化自我建构的调整,导致媒介使用方式和内容选择的变化和差异。  相似文献   

3.
吴世文 《现代传播》2014,(4):132-136
历史—社会转型期中国爆发的新媒体事件集中体现了当下的社会问题,研究者们使用不同的命名模式和研究框架来探讨之。本研究主张使用"新媒体事件"的理论命名,进而在"新媒体与社会""新媒体与行动者"的宏阔背景中考察中国场域中的新媒体事件,聚焦事件行动者的行为、事件关系、新媒体的角色作用及其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事件的社会影响等议题,开展事件的扩散机制、影响机制与动力学机制研究,并连接起中国社会转型的实践与理论,致力于发展基于中国语境和新媒体特定使用情境的新媒体事件理论。  相似文献   

4.
张杰 《传媒》2017,(21)
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崛起,使新媒体快速发展.媒介赋权在技术的推动下迅速完成,传播由"权力"向"权利"演变,传受双方的一体化使得传播距离大幅度缩短.相比较以前较为单一的媒介环境,现在我们所面临的全媒体媒介环境变得更加多元化及复杂.作为受到媒介环境影响较大的一个社会治理问题——舆论,其重要性与复杂性也随之提升.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中山大学张志安教授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的《新媒体与舆论:十二个关键问题》一书,帮助我们解构了新媒体与舆论之间的关系,重构了一个新媒体相关的认识,这种研究认知视角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舆论危机对社会稳定的破坏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出版参考》2013,(18):30
本刊讯(记者邸荣芬)6月8日,青年蓝皮书——《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13)No.1——城市新移民的崛起》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13)No.1》是中国社科院"皮书"系列的首部青年蓝皮书,由廉思课题组经过大量社会调查撰写而成。围绕当代中国面临的三大转折点,第一次提出"拐点一代"的时代论断。并以"城市新移民的崛起"为主题,在实地调研、文献研究和政策梳理的基础上,对城市新移民进行了全  相似文献   

6.
中国目前正处于发展转型期,因此也面临各个层面的社会问题,其中城市新移民群体的自我认同成为当前中国社会较为突出的问题,也是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自我认同感是城市新移民自我发展、适应社会的重要素质。自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以来,移动智能媒体在外来务工人口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本研究以城市新移民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为主体视角,试图以此建构其自我认同的维度,来深入探究目前城市新移民自我认同的现状、造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以北京高校后勤员工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自我同一性,自我存在感和精神归属感方面的特征,并尝试从社交媒体的层面对其影响机制进行解释,从而对增强城市新移民自我认同感提出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清代是中国传统城市快速发展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城市生活日益将移民联接成为各具功能的新社群,随着移居城市"五方杂处"的格局明确化和城市内部事务建设的需要,以会馆、街巷为载体的移民群体不断强化,移民个体身份与社群身份逐渐统一,社群畛域不断被突破,"城市共同体"观念因移民原乡观念不断被赋予了超地域性新的内涵而逐渐淡漠、解构,"新家"得以重构并获得了广泛认同,从而使清代城市初具了某种"都会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8.
2010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于2010年12月9日-10日在暨南大学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网络传播学会主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暨南大学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协办.来自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的专家学者百余人参加了研讨.围绕"新媒体·新生活·新世界"的主题,除主题演讲外,会议分设"媒介融合与社会发展研究"、"新媒体与政治传播研究"、"移动新媒体研究"、"新媒体与公民社会研究"、"网络新媒体业务实践研究"、"新媒体产业研究"、"微博客传播现状与趋势研究"、"新媒体基础理论"、"新媒体文化研究"9个专场.本次年会的亮点之一是首次使用微博直播"上墙",实现了新媒体研究与新媒体传播的统一,体现出鲜明的新媒体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接入和新媒体的发展,使原本稳固的社会结构产生了裂痕,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小家庭里数字化移民和数字化土著之间的代际鸿沟。笔者以代际关系的演变为着手点,从接入沟——使用沟——知识沟研究了代际鸿沟的具体体现,得知文化反哺能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代际鸿沟,因此子代要积极做数字化移民们在互联网的这片新的土地上的引导者,以促进亲子关系,共享信息传播,维护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张漪 《东南传播》2015,(6):73-78
祝建华(2004)的新媒体权衡需求理论通过比较新旧媒体对受众需求的相对满足程度来解释一项新的技术的采纳和使用,本研究由此得到启发,并试图从另一个视角探讨权衡需求理论的适用性——新媒体平台的人际交往中是否也存在权衡需求成为了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选取了微信的使用作为研究内容,通过定量分析来建立新媒体人际交往——关系视角的权衡需求理论,将微信人际交往按"强关系"、"中等关系"和"弱关系"进行分类,讨论权衡需求与微信的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关系维度中,相比手机等其他媒体,微信确实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维系社会关系的需求,受众总体上认同微信能更好地满足维系社会关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一、民国政府实行"移民实边"政策 1.晚清政府的"移民实边"政策.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清朝的社会危机日益加深,政治腐败,财政困窘,军备废弛,内忧外患接连不断.这种情势之下,清廷对爱新觉罗氏"龙兴之地"的禁封和解禁之间就形成了矛盾.  相似文献   

12.
海外华文报纸与华文新媒体的发展并行不悖、彼此融合。华文新媒体在更广泛的跨文化交流人群中以更加"柔弱似水、润物于无形"的"软传播"方式滋养着华人新移民和当地国主流人群。  相似文献   

13.
城市的SoLoMo媒介生态构建将对城市居民的本地归属感产生直接影响,许多相关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美国皮尤研究中心(Milleretal,2012)所发布的"本地新闻爱好者"报告显示,热衷关注本地新闻的人与社区的联系更为紧密。当下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从人类学和社会学角度论证友好的本地传播环境与居民社区归属感之间的关系,但如何构建友好的SoLoMo媒介环境却缺乏相应的研究。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提出评估SoLoMo媒介友好度关键性指标来探讨城市文化与城市新移民群体间如何建立更好的连接。  相似文献   

14.
邓修明  宋双 《传媒》2010,(7):70-71
近年来,各地新媒体发展迅猛,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一些城市新媒体发展存在着"散、乱、差"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将影响新媒体的健康发展.本文拟以重庆新媒体的发展为例,对如何破解新媒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城市新媒体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4,(16):59-63
新媒体的兴起使企业危机公关环境变得日益复杂:网络手机媒体及时性与开放性特点使危机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新媒体"去中心化"的特性使信息传授角色模糊,危机信息高度共享;新媒体"把关人"角色的弱化使危机信息传播失真,引发更大的危机。本文从功能主义视角出发,分析企业与媒体之间的"使用与满足"关系,提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危机公关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第十三届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年会入围论文进行文献分析,从新媒体与社会热点事件、新媒体与人际交往、新媒体与城市传播、媒体自身发展、理论与研究方法等方面综述了年会的主要研究进展。文章认为,本次年会从多个方面深入剖析了新媒体所重构的社会,以及在网络社会中人际关系的改变,描绘了一幅新媒体时代社会各要素在变化中发展的新画卷,从新媒体视角切入,为当下社会的变迁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镜中我”理论和“互动认知”理论为研究框架,根据在深圳所做的移民城市归属感调查数据,研究深圳本地人、户籍移民和非户籍移民三个群体对城市归属的认知状况,通过分析不同群体媒体接触与使用情况,探索大众传播对深圳移民建立城市归属感的影响。期望本文的研究能为了解大众传播在移民文化整合、构建和谐的移民社会中如何发挥作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马晓凤 《新闻传播》2013,(12):282-283
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然而变迁中所带动的社会振动也使各种问题凸显。财富的积累伴随着资本的流动。由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为主力的新移民大军引人思考,中国是否正在经历一轮财富与精英流失潮。本文试图从芝加哥学派为起点,发展到后福特时代的洛杉矶学派的城市社会学角度,结合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和人们的社会心理动因进行分析,新移民浪潮背后的"推力"以及"拉力"。  相似文献   

19.
吴幼祥  李慧娟 《传媒》2018,(4):48-50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及新闻APP这些新媒体平台组成新的"微舆论场",在社会"安全阀"这个角色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网络社会中,政治力量、媒介技术与民间社会力量三方在不断的博弈,为舆论与社会情绪寻找最佳的减压机制与疏导平台,其中,政治力量的主导地位毋庸置疑,更承担着社会舆论引导者与平衡者的核心角色.经历了初创探索期和遍地开花期,目前各级政府的政务新媒体进入平稳发展期,并突破了"两微一端"原有格局,政务APP与微博、微信的数据联动成为发展新态势.截至2017年3月,全国范围内的政务微信已超14万个.与政务头条号、微信城市服务、直播、短视频等新兴平台上的优质政府账号渠道互通、相辅相成,打造为公众服务的多级联动一站式智慧城市平台.  相似文献   

20.
廖磊 《传媒》2017,(12)
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不断发展,其媒介形态也不断更新.从微博到微信,再到新闻客户端等都成为推动传媒业发展,实现传媒转型的重要工具.但是,在当前的新媒体研究中,学者们大多数以应用型研究为导向,关注新媒体的形态变迁、新媒体的传播特征和规律,以及新媒体对人与社会的影响等现实性问题,这导致对新媒体本身的研究不足.如何认识新媒体,如何定义新媒体至今众说纷纭.如一些学者认为新媒体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对其认识无论在内涵上还是外延上都需要不断扩展,加入新的媒体形态,如微博是新媒体,微信、新闻客户端也是新媒体,而今的VR也是新媒体.另一些学者则从新媒体的本质特征如交互性、数字化等方面来理解新媒体,认为新媒体之所以"新"是因为具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一些特征.还有学者从程度上理解新媒体,如新媒体使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面大大扩宽等类似的认识.当然,还有人从新媒体自身的逻辑出发,认为新媒体之所以"新"是因为以互联网为开端的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发展不具备的新逻辑.由此可见,当前对新媒体的认识多种多样,但是缺少理论建构,更缺少基于新媒体自身而形成的一系列运营模式.理论上难以理顺新媒体,就难以建构新媒体的理论框架和逻辑结构,也就更容易进入误区,影响新媒体实践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丰富业界经验和理论素养的暨南大学谭天教授从传媒经济学的角度切入,针对新媒体本身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媒介平台论:新兴媒体的组织形态研究》一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