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文芳 《江西教育》2011,(11):13-14
<正>何谓生态阅读课堂?意即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以建构阅读教学课堂中自然、和谐、统一的对话关系。缘起我一直在苦苦思考三个问题:对学生来说,为什么要阅读,读什么,怎么读;对于文本来说,作者为什么要写,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对于教师来说,为什么要教学生阅读,教什么,怎么教。思考的结果是,我发现,每个大问题中的三问具有密  相似文献   

2.
课堂是语文教师的舞台.炼就与展示语文教师教学功力的方式自然就是课堂语文教学。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功力,要从解读文本与解读学生开始。解读文本与学生就是“走进”文本与“走进”学生。“走进”文本就是关注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即关注文本“说的是什么”、“怎样说”以及“为什么这样说”等问题:“走进”学生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效果.即关注学生“需要学的是什么”、“怎样学”.以及“学得怎样”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何谓生态阅读课堂?意即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以建构阅读教学课堂中自然、和谐、统一的对话关系。缘起我一直在苦苦思考三个问题:对学生来说,为什么要阅读,读什么,怎么读;对于文本来说,作者为什么要写,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对于教师来说,为什么要教学生阅读,教什么,怎么教。思考的结果是,我发现,每个大问题中的三问具有密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借助自身阅读经验引领学生阅读实践的过程.教师首先要凭借自身的阅读经验“浸入”文本,借助文本细读发现、挖掘课文独特的教学价值.教师走进文本的深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决定了学生解读文本的深度.教什么决定怎么教,“教什么”取决于教师能够在文本中“读出什么”,因而教师细读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改进的重要基础.下面以《项链》为例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5.
一、怎样正确解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要使这一理念真正落实于课堂,不走样不变味并非易事,正确解读是个前提。课程标准面世至今已三年了,课堂中出现的诸如忽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独特体验不加指导等偏向,都与没有正确解读有关。正确解读要抓住两个概念,一个是什么叫“独特体验”,另一个是什么叫对独特体验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阅读文本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对文本的“意义”进行构建。由于学…  相似文献   

6.
陈秀征 《天津教育》2013,(16):28-30
语文教学中,“教什么”是决定课堂效益的重要因素,而教师的文本解读是确定“教什么”的先决条件.一、教师文本解读的内涵和意义文本解读,“用‘文本’取代‘作品’”,强调的是文本的自足性和读者阐释的开放性,文本的意义有待于读者的理解.“用‘解读’取代‘欣赏’”,强调的是文学阅读活动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师在每教一篇课文之前都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课文写什么、怎么写,我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恰当地去解读文本。解读文本,是教学的前期工作。教师能想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教师把文本解读到什么程度,才有可能引导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8.
教学解读中的“教学”不仅明确了概念的性质和适用范围,还体现了“教”与“学”的动态特征。“教”是基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生活成长阅历和阅读经验积累,根据文本的类型和特征,进行教学层面的阅读分析,与个人阅读不同,教学层面的阅读更侧重于把阅读结果呈现于课堂,并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教学目标,寻找学理依据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有条理地、讲逻辑地引导学生解读课文。  相似文献   

9.
文本解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抓手,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起跑线。然而,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文本解读中一些令人堪忧的现象:一是教师对教材价值缺少应有的认知,教学偏离了应有的价值取向;二是某些教师以“个人独特的见解”错误地引导学生。对此,笔者认为:规范、深化文本解读离不开对文本背景、编写意图、课标要求、学生发展等方面的探究,应当将这些融人到我们的文本解读意识之中,内化为我们的阅读视角与品质。从而深化文本解读,打造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0.
【我解读】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学什么永远比教什么更重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让他们去自由地呼吸,自由地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去感悟语言的魅力,在感悟中走进文本的深处。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应该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从文本的特点起步,挖掘出适宜的有...  相似文献   

11.
说明文教学正面临尴尬,亟待突破。教什么、怎样教正困扰着许多一线教师。作者认为,说明文的说法只是文体划分,它本质上属于语文,需要从语文的角度去把握。而文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应立足于文本,紧扣文本,组织和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写作思路、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应用,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解读文本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因为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教师才能知道教师该教什么,学生该学什么;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教师才能决定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师能否准确、深入的解读文本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解读文本?一.把握原则,即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则说工具性就是指要培养学生理解汉语,运用汉语能力,让学生会听会读,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宰教学过程,学生这个主体被忽视,课堂教学呼唤改革。课堂教学中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少教多学"落到实处。一、目前教学的现状一直以来,人们对"教学"的理解是教师教、学生学。课堂上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的教,重在对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学,重在知识的接受。"教"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  相似文献   

14.
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视角看文本,这就要求教师不应站在教者"教"的角度解读文本,而应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解读文本,在全新的阅读中感受文本,形成新的阅读体验,获得对文本的直接认识,积累阅读教学的"本我"资源。这就要求教师不带任何结论进行阅读。不带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在努力营造和谐、自主、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中,提供给学生个性学习和阅读的“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以“这是一颗怎样的沙粒”为线索,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引领学生多角度、多创意地朗读,培养其主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教什么","怎样教"有效,是许多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疑难问题.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是对话的核心,对话的依据对文本的有效解读,将为学生开凿一条登山之路.如何深入解读文本,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以<孔乙己>几堂课为例,浅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解读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必要准备,阅读教学过程又反过来体现师生对文本的解读。没有不是为了"学"的"教",教学之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在多视角解读文本时,更应该从学生视角来解读;组织课堂教学更要尊重学生这个阅读主体。当然,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还须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教师文本解读水平的高低,关乎学生学习的范畴、感悟的外延、收获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一个语文教师对文本解读到什么程度,决定着课上到什么程度;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有怎样的高度,就会引领学生登上怎样的高度。文本解读,是教师语文素养、鉴赏水准、知识能力、人文精神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那么,如何实现文本细读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把学生的阅读欣赏引向作品的深处,也引向学生心灵的深处,从而主动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笔者结合《春酒》,归纳出了五种文本细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教学过程中,首推文本解读。文本解读的多元化,能创设出一个灵动的课堂。不过,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不经意间就会陷入一些误区:粗浅解读,流于表面;曲解误读,误导学生;脱离文本,忽视重点等。因此,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提出文本解读的几点建议:以普通读者的身份,对文本进行陌生化阅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换位性文本阅读;以教师的身份,细读文本,潜心会文。一、文本解读的误区(一)"仅仅是封建教育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吗?"——文本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做到情境相生,能让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本的特点,通过"换位阅读,以情激情""互动阅读,以意激情"和"延伸阅读,以境激情"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共生的境界中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构建高效的阅读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