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教研员在课程领导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为教研员进行课程领导提供了政策空间,而教研员的特殊地位则为其进行课程领导提供了便利条件。教研员在课程领导中承担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激发教师的课程意识、指导学科教学的责任。教研员要担当起课程领导责任,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课程领导知能,并逐步从研究学科教学走向研究课程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园长课程领导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园本课程开发要求园长具备一定的课程领导能力,能基于一定的专业知识,运用各种领导策略,与相关人员一起开发并实施园本课程,提升教师的教育效能及园本课程的品质.在实践层面,园长课程领导能力的发展面临课程开发和课程领导专业知能不足、疏离课程开发和教学工作、其他人员参与园本课程开发的意愿不强等困境,急需获得相应的支持性环境、合作性文化和专业性培训.  相似文献   

3.
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解决复杂的课程实践问题,促进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完善学校课程管理都必须依靠有效的学校课程领导。职业学校课程领导通过构建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创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再造学校组织结构、建立广泛策略联盟、重塑学校课程文化等策略,引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4.
课程领导是学校领导者以其专业知能及影响力引领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发展的过程,课程领导与行政领导、教学领导、课程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深入理解课程领导有助于有针对性地改善学校课程领导的状况,从而保障学校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课程决策权,参与学校的课程领导,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的加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优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结构的优化)。通过对教师课程领导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就如何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出几点策略(教育叙事、专业对话、教学反思、校本教研等策略),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旨在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师课程领导,既是教师对课程及其实践的反思和修正,也是学校对教师人文关怀的体现。教师具有课程领导的权力、职责与义务,这意味着教师角色的增加与转变。然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教师课程领导的主体意识缺失、文化建设缺失和制度保障缺失问题。教师课程领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唤醒教师的课程意识、建构学习型组织和健全教师课程领导制度。  相似文献   

7.
校长课程领导遵循两个路径:对课程开发技术的领导,对课程文化的领导.主要是要转变学校原有一些陈旧的基本假定,形成新的教师观、学生观、组织观等,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课程开发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学校课程领导与教师专业发展是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提升学校课程领导,进而营造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组织文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达成高品质的课程实施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学校课程领导与组织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确实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但是现实的学校课程领导情况却并不令人乐观。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力量,要实现教师由课程传授者角色向课程领导者角色的转变。当前,教师课程领导还存在三个主要的问题:一是教师的课程领导意识薄弱,二是教师的课程领导能力不足,三是受到课程领导体制的制约。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要更新教师的课程领导观念,激发课程领导内驱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课程领导力提升相融合,对教师课程领导提供赋权增能的保障,创新课程管理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0.
王艳 《文教资料》2012,(31):140-141
全国第八次的基础课程改革的推行,对于我国中小学中的学校课程领导给予了重点关注。在当前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我国中小学的学校课程领导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校长的课程领导相对不足和教师的课程领导有待加强。作者对此提出了六个建议,即加强校长自身的课程领导,转变领导观念,放权给教师,重建学校为学习型组织,重塑学校文化,形成合作与分享的教学文化;注重发展学校中教师的课程领导,增强教师课程领导的技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师参与学校课程领导提供机会和条件,重视教师在学校课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教师赋权,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决策和管理权力,并组建有效的教师团队,实施学校课程的团队领导;转变传统的封闭型学校文化,塑造以对话、支持、合作、共享为特点的开放型的学校专业文化;重视和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师教研和培训活动并增强其实效性:整合和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积极争取获得学校外部资源和外在支持力量,建立学校与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在课程规划、资源建设、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规划力、整合力、开发力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是学校领导文化转性的标志;是课程实施从忠实取向走向创生取向的标志。课程文化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重要追求。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12.
校长课程领导力是学校课程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保障。基于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概念解读与维度分解,研究探讨了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构成要素以及作用机制。以中小学校长为调研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PLS-SEM分别进行现状分析与模型检验,探究校长课程意识等对课程领导效能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小学校长的课程规划与管理能力较强,课程意识与课程评估能力则较为薄弱;校长课程管理能力与课程评估能力直接影响课程领导效能,而校长的课程意识会经由六条中介作用路径正向影响课程领导效能。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注重校长课程领导力培训的科学精准、加强对校长课程领导情智要素的实证研究、构建基于叙事的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园本课程是当今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理想中的园本课程领导主体需由园长和教师构成,园长应是专业权威与良性制度的构建者,教师应扮演多重角色,首先他们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其次他们既是课程决策者又是课程实施者。现实中的园本课程领导主体缺乏专业信念、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应该定制园所长期发展计划,开展多主体、多样化培训,构建合作性园所文化,以提高课程领导质量。  相似文献   

14.
陈静  申卫江  茶世俊 《成人教育》2014,34(12):34-37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课程领导的效能成为学校特色形成和内涵发展的关键因素,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当务之急。为使校长进行自我诊断和改进时有一个参照体系,我们尝试提出一个校长有效课程领导力的要素框架及其特征表现。经研究,校长的有效课程领导力是一组要素的有机结合及其协同作用,包括"积极的成就动机"、"专业的课程知能"、"人本的领导风格"、"自觉的行为影响"、"创新的课程实践"、"高品质的学生发展"六个方面的特征要素。  相似文献   

15.
课程理解是教师依据个人的知识经验对课程进行的个性化解读和意义赋予,具有自我的主体性、精神的建构性和价值性等特征。课程理解直接关系着教师在课程系统中的存在方式,是教师课程领导的能动因素和内在需求。教师课程理解的促发必须创设利于课程理解的场域,使教师在人格的修炼中提升自我意识,在课程的实践反思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提高阅读能力,丰富学校生活和变革教学方式为目的,后海小学快乐阅读校本课程发展走过六年的探索之路。本研究目的在于刻画此校本课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探究其内在的课程发展机制。在过去五年间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和文件收集的方法采集资料。研究发现,呈现出情境分析模式下校长课程领导教师跟进的课程发展机制。此脉络中校长课程领导是与行政领导的结合体,培育校长课程领导能力是校本课程发展的关键。教师表现出有限的课程领导空间,在开放的学校氛围中,教师课程领导空间的拓展并不在于外在赋权而要依靠内在的专业成长以及提供足够的组织支持。  相似文献   

17.
学校课程领导主体,是指在学校情境中利用权力和影响力实施课程领导,构建民主、合作的学校文化,促进学校课程发展,实现学校课程愿景的团体和个人。学校课程领导主体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角色的复杂系统,由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员、课程专家等构成。整合学校课程领导主体系统,应使学校课程领导主体有意义、有能力、有条件参与学校课程领导,形成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构建学习型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较差,表现为幼儿园领导课程管理水平有限、教职工对园内外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较弱和课程资源利用能力不足等方面。农村幼儿教师网络信息素养的高低将会影响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建设。通过开设专业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课程、有效利用国内外学前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建立区域内课程网络服务平台等途径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网络信息素养,有利于农村及偏远地区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搜集与整合。  相似文献   

19.
课程领导是一种分布式的专业领导,在这个分布式专业领导的格局中,校长站在怎样的位上理解"校长课程领导力"决定其行动。我们认为,不能站在"先知位"上要求校长什么都先知先觉,而应站在"合作位"上与教师共同成长;不能站在"行政位"上满足于"做了"多少事情,而应站在"专业位"上"做好"这些事情,形成专业影响力;不能站在"偏科位"上满足于无穷的细节,而要站高一个位,站在"整体位"上,从政策层面、顶层设计层面、原理层面实现对学校课程的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