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评价中,也应体现这样的思想。过去听课时,我们习惯于坐在学生的背后,与执教者面对面地观摩。这样听课对评价“教”与“学”容易出现一些缺失:一是更注重对上课教师的评价,执教者关注的也是自己的“表演”是否成功;二是听课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三是不利于评价学生,听课者不能观察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新课改中尝试换个位置来听课,听课者从与教师的面对面改变成与学生的面对面。选一个能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适当位置(可坐在靠墙边第一排学生坐位前…  相似文献   

2.
听课是教师学习他人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最直接的形式。听课教师听课前不做必要的准备,那么听课时就有可能无法理解上课者的教学意图;如果听课教师没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底蕴,就很难提炼执教者的教育理念;如果听课者不能敏锐地感受到教师的教育机制与学生的思维火花,就无法通过听课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无怪乎,当有些教师外出听课活动后,问其收获如何?只会说“差不多”、“很好”这样的评价。这样没有产生效益的听课,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给学校的其他教师增加了工作量,更枉费了主办者的各种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3.
公开课名目繁多,但听课教师对许多的公开课并不感到满意,究其原因是这些公开课在让听课者感受了一番热闹、享受了眼花缭乱之后。给他们留下的可学可用的太少。那么,公开课究竟该给听课者留下什么呢?一、为听课教师留下“课就该这样上”的感叹公开课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课,是因为讲台下还坐着特殊的学生——听课教师。因此,公开课的举办者和执教者关注的就不仅仅只是当堂学生的发展,而更应该关注听课教师的发展,前者是教师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就能够做到的,而后者才是公开课的意义所在。公开课为听课者提供的应是在全新的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让听课教师在自己的听、看、思、悟中  相似文献   

4.
听课,是学校教研活动中最基本也最常见的形式。通过听课,可以让执教者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其学科素养和组织、驾驭教学的能力;也可以让听课者观摩学习执教老师怎样钻研课标分析教材,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怎样设计教学方案,怎样创设教学情境,怎样激发学生思维,怎样调控课堂节奏,怎样处理重点难点等等。听课活动对执教者和听课者都大有裨益,自然成为广大教师相互学习、探讨、研究的主要形式。但在目前的听课活动中,我们也注意到,这种形式常常局限于同一学科的教师,局限于学科文本的解读与课堂教学技术  相似文献   

5.
听课新视点:观察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课是教师业务学习与交流最常用的方法和途径。传统意义上的听课重点在“听”,是听课者把自己当作一名学生来学习或考察,评价执教教师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也往往是从“我”是否听“懂”来衡量。然后,再兼顾教师的表达能力、讲课的条理性、学生接受是否顺利、板书是否合理等方面对授课教师进行评价。再后来,多媒体引入课堂,评课时再对课件进行一番评价,大体还是离不开教师课堂教学对知识传授是否得体,  相似文献   

6.
严碧友 《江苏教育》2011,(12):53-53
听课.是学校教研活动中最基本也最常见的形式。通过听课,可以让执教者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其学科素养和组织、驾驭教学的能力:也可以让听课者观摩学习执教老师怎样钻研课标分析教材,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怎样设计教学方案,怎样创设教学情境,怎样激发学生思维.怎样调控课堂节奏.怎样处理重点难点等等。听课活动对执教者和听课者都大有裨益,自然成为广大教师相互学习、探讨、研究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7.
与备课、上课一样,听课、评课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听课、评课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一线教师中受到如此的重视和关注,这是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可喜变化。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更加关注课堂,在课堂中获取新经验、发现新问题。在评课中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提高听课者和执教者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的共同提高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1.以学习者的身份听课无论听课者是何身份、何地位,一旦进入课堂听课,无论这堂课上得如何,你都会从中学习到可取的东西。即使是很不理想的一堂课,也要思考教学中问题出现的原因,反思对照也会有收获。2.观察教师的教学智慧听课时,一是要观察执教者示范、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学习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手段。二是要观察执教者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情境的展示过程,评价方式的采用情况。三是要观察执教者机智、合理地吸收、处理反馈的学习信息,并灵活地依据各种信息进行课堂教学的适当调整和再生教学智慧的场景。3.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时要着重观察所…  相似文献   

9.
教师或领导听课要听出特点,抓住实质,评出水平,需要准确定位自己的听课角色。1.进入“学生”角色听课者必须首先有意识地转变角色,充当小学生,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从学生的角度看任教者的教学是否兼顾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2.进入“教者”角色听课者要设身处地地思考:这堂课由自己来上该怎样讲? 将讲课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这样可避免两种态度:一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讲课者的良苦用心;二是无原则地同情、理解,看不到短处。3.进入“指导者”角色听课者如果从指导者的角度来听课,就能做到:⑴居于学术的高…  相似文献   

10.
听课,是教师间互相学习和切磋教育教学技艺的一种重要形式。听课者走入课堂,一切言谈举止和情绪反映都与课堂效果密切相关,理应成为课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有些教师在听课时大大咧咧,不拘“小节”,致使课堂上出现了许多不该有的尴尬。事后师生对此颇有微词。笔者认为,教学无小事,处处有学问。听课是一种学习,而且是一种更讲究艺术性的学习。 听课者应有“备”而来。课前,对于授课内容、教师情况和学生情况应有个大概的了解与把握,设想一下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心中有数,听课时方能有针对性地思考、比较与学习。听课者衣着色彩不可艳丽,款式不可新奇,否则会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备齐各种应用材料,力避在课堂上东挪西借,以致于扰教与学的正常进行。 听课者走入课堂,就是课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首先,要注意选定合适的听课位置,尽量坐在教室左边或右边的中间位置。这样便于观察学生学习时的表现,较客观地测知学生的学习情况、听课时坐姿要端正,不宜两腿交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师复习《诗经》中相关篇章时,往往会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常说的‘诗三百’是指哪一部书?”可是,一次公开课上,这个老问题却引出了个“新问题”。当执教者征寻学生疑问时,一个学生质疑:其它国家有无“诗三百”? 意外的这一问,当时就引起了执教者的注意、听课者的兴趣。课余,  相似文献   

12.
佐斌 《湖北教育》2003,(9):14-15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个人往往是中心,教师“讲”得好不好。板书是否美观工整就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的常用的最重要标准。“听课”、“看课”的对象当然都是讲课者——教师。“听课”“看课”之后要“评课”,听课者一般对上课教师评头论足,区分上课人的名次与好坏,自己好像是局外人。我们倡导看课后要将看课者自己的认识、感受、理解、评价和建议等表达出来,与上课者和其他老师分享。 那么,“看课”该看什么?概括来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听课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了,因为在每个学期里面,每位教师经常需要开设一次或几次公开课,也需要到其他教师的课堂上听课。从授课者到听课者,我们的角色变了,但我们往往并没有对听课者的角色进行认真的思考,而习惯于作一个评价者、欣赏者。但当我们把听课看成授课者和听课者互相促进、共同学习的过程时,听课者就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让自己在听课过程中成为一个“共同遭遇者”是个很好的选择。什么是“共同遭遇者”呢?所谓的“共同遭遇者”就是两个人或多个人相互之间的角色置换,是对某个人所处的情境的感觉、认同和理解,具…  相似文献   

14.
正听课,作为学校的一种教学研讨方式,得到了一线教师的热捧。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执教教师的优秀教学设计,还能了解教师的设计意图和对课堂的评价标准,从而促进自身教学理念的更新,改善自己的教学状态。在听课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画面:听课教师带着听课记录本,搬个凳子坐在教室的后面,奋笔疾书,认真记录着执教者的教学流程,生怕遗漏了精彩的环节。课后,执教者交流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听课者围绕教学环节展开评论,亮一亮教师在课堂中的精彩点,点一点不足之处。最后,曲终人散,大家各自忙着各自的工作,曾经的听课活动成了一种记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教师提起计算教学,都会有这样的感触:看花容易绣花难,能教出新意更难。在区教研中心的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教师执教的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由于教师的巧妙引导和学生扎实的口算基础,课堂教学和谐、顺畅。听课教师都折服于教师的巧妙构思,学生的精彩发言,然而最后教师的小结扰乱了听课者的思绪。实录如下:  相似文献   

16.
课堂观察一般分两类,一类是执教者观察教室内自己的学生对自己的教有什么反映,便于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另一类是听课者观察教师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是否有效.课堂观察应该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教师课后进行反思的途径,也是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方式,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活资源.本文仅从听课的角度,片面地阐述参与课堂观察需要选好角度,还要有善于思考的能力,这样才能做到观察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所谓“随堂听课”,指的是对执教者事前未打招呼而随机进入课堂听课。多年来教育界对此类听课形式颇多微词:不尊重人,缺乏礼貌,有损教师颜面,甚至公然说,“听课事先不打招呼,执教者可以拒绝”云云。 课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素质教育须贯串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反映在学生个体上的素质教育达成度如何,要凭借教  相似文献   

18.
听课、评课是研究教材教法,检查教学工作,交流教学经验的重要手段,是教研员、领导干部、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如何听课、评课呢?下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听课(一)牢记一个信念;人人可为我师。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对“科学”的把握,“艺术”的修炼,主要靠课堂实践。自己带班上课是实践,坐入他人课堂听课也是一种实践,别人上课,你去“旁观”,从执教者对课堂的驾驭,到学生对提问的回答,各种各样的现象都会呈现于听课者面前。成功,有其前提;失败,必有原因。听课者在课堂上接收很多教学信息,加以解剖,…  相似文献   

19.
听课是一项能让听课者与上课者双方均受益的活动。但是,如何全面地阐释听课的作用呢?由于听课者的立场、目的不同,对于听课作用的认识各异,有的强调听课的评估作用,有的强调听课的监督作用,有的强调听课的研究作用等等。这些不尽相同的观点,为我们全面认识听课作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概括起来说,通过听课活动,上课的教师能经常地调整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升华课堂管理的艺术;而对于听课者来说,发现别人的缺点时,可以增长自己的业务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可向上课者汲取长处,从各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听课活动也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评课是基础教育实践中的一项常规活动。它是参与听课的人员(包括教师、领导或专家)在听完教师的课后,对该节课的教学状况、教学效果以及师生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价的教学研究和交流活动。评课至少有三方面的作用。其一是诊断作用,通过评课可以帮助执教者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其更快地进步;其二是互惠作用,评课是听课者与被听者之间互相切磋、互相研讨的交流过程,对被听者来说是一个促进,对听课者也是一次学习,大家可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有助于共同提高;其三是导向作用,评课的过程中,大家可以在学习优点和发现不足的基础上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