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思想家,他的学说融合了战国末期的各家学说,以儒家的天命观及其社会政治伦理思想为主线,并揉和吸收了墨家宗教神学、阴阳家自然哲学、道家人法天道等学说,最终构成了一个博大而精微的理论体系。他提出了独特的天人感应理论,并以其解释异常天象、自然灾害及其他自然现象,同时他还主张统治者应“奉天”而“法古”,又以“三统说”的历史循环论来解释朝代更替时的改历现象。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成功地将阴阳五行引入到天与人的沟通和感应中,成为连接天象与人事的桥梁,将天道自然与人事政治紧密连接在一起,从侧面推动和影响了天学与政治的互动发展,使天学与政治的互动成为中国古代天学在历史发展长卷中的主线索。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的学说以儒学为主体,杂糅诸子之学,使其学说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他的天人感应学说的重要理论来源即是墨子的“天人格化”学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董仲舒的治学特色。  相似文献   

3.
董仲舒的学说以儒学为主体,杂糅诸子之学,使其学说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他的天人感应学说的重要理论来源即是墨子的"天人格化"学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董仲舒的治学特色.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曾有“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这一观点历来都为众人所知。一般人都因它强调“不变”而视之为形而上学的典型.这一论点的提出者董仲舒也在人们心目中成了一位顽固守旧的人物。但是,究竟什么是“道”?董仲舒是否认为“道”绝对不变,“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真实涵义到底如何?董仲舒是否如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守旧乃至反动?我认为.这些问题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5.
苟况(约前313一前238)(无论)中有一段很受人称赞的论述,意思是:把天看得非常伟大而思慕它,怎能比得上把天当作一件物来畜养它、控制它?顺从天而赞颂它,怎能比得上控制天的变化而利用它?盼望天时而等待恩赐,怎能比得上因时制宜,使天时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因此,放弃人的力量却去思暮天,那是不符合事物发生发展实际情况的。这种“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是苟子的主要思想之一,在当时是十分进步的,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苟况,字卿,又称孙卿,赵国人,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博学善辩,年轻时便到齐国都城稷下…  相似文献   

6.
学界一般认为司马迁的天人观存在着天命论和反天命论的矛盾性,问题没有这样简单。司马迁的“天”、“天道”、“天命”,是德与力相统一而成的历史必然性,只因其超个人性而被称为“天”,它已经把董仲舒之“天”的神性虚化了。这种“天”与内涵不同的两种“人”构成了两种天人关系。一种是王者自己的活动决定了王权的兴废,被司马迁认为是“天”对“人”的支配;另一种是历史个人自己的活动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使司马迁对“天道”产生了怀疑。使司马迁产生理论困惑的原因在于他没有把个人对历史的作用与以王权为象征的“历史合力”对历史的作用区分开来。尽管如此,他把当时神学阴影下的天人关系之讨论引向了人自己的活动与自己命运之关系的讨论,使他登上了当时思想史的顶峰。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之友》2014,(1):F0002-F0002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手段,“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堪称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教学刘禹锡《陋室铭》一开始,便有学生就其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主动提出这样的问题:刘禹锡是文学家,与他“谈笑”的人是渊博的学者(鸿儒),还比较好理解;而与他“往来”的不是没有学问的人(白丁),理解就困难了——这是因为在当时,没有学问的人(白丁)往往是穷人,即老百姓。“往来无白丁”岂不是刘禹锡瞧不起老百姓吗?  相似文献   

9.
董仲舒是汉代极具代表性的儒家,他的“天人感应”学说在汉代乃至以后的儒家文化发展中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今天从生态美学现的角度来进行审视,董仲舒的思想理论仍然闪耀着极为重要的生态智慧之光。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现代,董仲舒的思想学说在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的和谐关系上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董仲舒借鉴了先秦诸家的“自然天论”思想,并吸收了殷周时期神秘的“天命”理论,而且综合了秦汉之际人们所获得的自然知识,以解决西汉社会的政治、经济问题为出发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天”的哲学。“天”在董仲舒的哲学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既统摄董仲舒的“天人”思想学说,又贯穿董仲舒思想的始末。在董仲舒“天”的哲学理论中,为了解决儒学在西汉发展时所遇到的,如何将先秦儒家的德治理想与专制体制相结合的问题,“天”被赋予了多层含义,但最为重要的是董仲舒对天赋予了儒家伦理道德的成分,并以“仁”作为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君主被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取法天的仁德之政。  相似文献   

11.
在儒学的发展过程中,董伸舒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之一,董仲舒继承了孔孟学说,并对本学派思想进一步发展,形成对教育的诸多认识。 作为众多儒生的老师,董仲舒切身体会到教师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重要性,故提出“置明师”,并论述“为师之道”。 《对贤良策》应汉武帝招贤良问答而产生,是董仲舒的代表作之一。董仲舒所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兴太学和选贤才三大文教改革政策,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韩愈     
唐代中期的韩愈,是我国历史上继孟轲、董仲舒之后的又一个特出的尊孔顽固派。为了维护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他在我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反动的“道统”说。他作为当时地主阶级保守派在哲学上和文学上的代言人,顽固地坚持儒家复古倒退的政治立场,疯狂地反对以王叔文、柳宗元为代表的革新集团及其所推行的法家路线。由于他打着“排佛老”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与以往对汉儒董仲舒所持批判态度不同.着重分析了董仲舒进步的史学观点。为了追求国家安定、社会发展,董仲舒从促使政治进步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大一统理论与“三统”学说。这些学说在汉代史学观念更新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对后世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词典》对“何况”“而况”“况且”这三个词的解释为:(1)何况:连词,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他在生人面前都不习惯讲话,何况要到大庭广众之中呢?(2)而况:连词,何况:这么多的事情一个人一天做完是困难的,而况他又是新手。注意“何况”前可以加“更、又”,“而况”前不能加。(3)况且:连词,表示更进一层:上...  相似文献   

16.
<正>五、董仲舒天付(副)人数的观点董的思想比较肤浅。董的天有二层意义:一是上帝,一是天空。上帝就是天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他强调天人统一。《黄帝内经·素问》从人身体中的气与外面的气的关系讲治病。唐朝刘禹锡提出天人交相胜。他讲天与人的关系较深。天可胜过人,人亦可以胜过天。  相似文献   

17.
记得刚见小伟(化名)时,我们初一已军训三四天了,小伟才插入我们班。当时记得他是由他叔叔和婶婶带他来报名的,我还问了一句:“你爸爸妈妈呢?”他说:“他们今天没时间,忙。”我当时也没多问。军训完,每天上课前,小伟都跑到办公室问:“老师,今天学什么?”“老师,星期天我预习了一下后面的课程,我觉得后面的课程不难”等等。每次我都和他边走边说地走向教室,课堂上他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成绩居中上游。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别人老爱欺负他。我私下问过学生,学生说:“谁越打他,他越对谁好。”还有这样的人,我实在想不通。还有初一的时候,也不知道他怎么弄到了各种答案,但是他自己不抄答案(从平实的数学作业中可以看出)。有了答案,别人都静悄悄的,而他却到处宣传,并且只要有人问他要,他都给别人免费复印好送给别人,我当时很奇怪,这家伙到底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8.
董仲舒是汉唐时期最重要的儒学代表,在思维方式上也是如此。世人多局限于批评其天人感应论中的比附论述,而不及其中蕴含的合理内核,此即其中和思维。在董仲舒看来,天人感应,历史演变,都要从天到人,“本所从来”,又要由人而天,“见端而知本”。“以中和理天下”则是基本思维原则;它建基于“天不变道亦不变”信念,表现为比类而推的思路。大一统的政治思想,天人和古今综合思考,都归宗于儒家道德为本的宗旨。董仲舒的中和思维可谓汉代中道思维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9.
董仲舒从个人循天道养生的角度,提出了“人其天之继欤”的著名思想,而其中所阐发的“中和养生”思想,更是非常深刻,发人深省。他指出,人因循上天之道,以便存养其身体,这就是道。董仲舒根据公孙之养气之说“君子怒则反中而自说以和;喜则反中而收之以正,忧则反中而舒之以意,惧则反中而实之以精”,指出君子无论喜怒忧惧,都必须返回到中,从而达到和、正、意、精的良好养生效果。董仲舒还从意、神、气三者密切关系出发,对于其“养气说”进行了很好的阐发。他又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对养生之道进行了充分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20.
董仲舒的天人之学具有深刻而独特的宗教含义和丰富的政治意涵。对董仲舒而言,上天主要是一种以神谴的方式所显现出的令人敬畏的力量。正是基于这一对天的神秘信仰,他推论出了一系列重要且影响深远的政治命题,如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应法天而治,以及上天会降灾异以警示、谴告君王的政治过失等。由于董仲舒开启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独特的政治理念,即政治之为政治,应是指对圣人孔子、儒家经典和超越者(天)所作的一种积极应答,因此,他可以说是一位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思想风气和政治思维发生根本转向因而具有分水岭或里程碑意义的政治思想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