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高层次专门人才。德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德育工作者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相适应的健康心态,成为“四有”专门人才的教育过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高校德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等都将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如何确保德育的首要地位,突出…  相似文献   

2.
德育作为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政治态度、思想观点、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价值判断和自我教育能力,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政治课作为德育的手段,是受教育者良好道德形成的主阵地。但目前,政治课的德育实效不明显,特别是相对于军校这一特殊群体而言,较传统德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加之学员心理的急剧变化,使得德育不能取得良好的收效。本文从影响军校政治课德育实效的因素出发,思考如何提高政治课的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3.
德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观点、法制观点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是思想教育、政治(含法制,下同)教育、道德教育的总和。一、成人学校必须重视德育,必须把德育做为头等大事来抓。为了探讨这个问题,必须重新认识思想道德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4.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程,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根据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塑造其灵魂,调节其行为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大体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即教育者(德育工作者)、思想品德规范、受教育者,而这三者发生联系,产生矛盾运动,这就是所谓的德育。教育者以一定的思想品德规范要求,影响受教育者,同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基础发生矛盾,就构成了德育工作的特殊矛盾。认识并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是德育的全部内容所在。但是,回顾过去,在解决这一矛盾时出现了明显的不足,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十年最大的失…  相似文献   

5.
随着规范化德育向主体性德育的转型,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者主体性与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关系成为德育实践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教育者主体性与受教育者主体性作为人类主体所具有的类特性的个体表现形式在本质是相同的,但二者在主体性德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发展水平又是不平衡的。双主体性在德育实践中的交互作用是复杂的,只有实现双主体性的正向一致的协同,才会达到主体性德育的最佳效果,因而探讨双主体性协同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对德育内化进程所起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其具体作用方式呈现出动态自组织特点。德育内化过程的顺利运行,首先有赖于受教育者品德认知因素的激活;其次,有赖于受教育者品德情意因素的激活。德育内化过程中品德认知因素与情意因素的结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着教育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德育内化过程的不同运行阶段上,品德的认知因素与情意因素发生着一个有序的、动态的结合过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过去道德教育的反思,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必须弘扬人的主体性,关注人的主体需要,才能充分实现社会道德的内化.文章表达了通过确立受教育者主体地位、发挥环境德育功能、设置隐性德育活动等多种途径方法来提高高校学生的德育主体性的主张.  相似文献   

8.
正一、数学教育的德育内涵(一)德育的内涵德育即是道德教育,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德育是指针对学生个体进行的道德品行相关的教育和引导,广义的德育是指对客体所进行的关于思想、品行、德性、政治等层面的教育引导。本文研究的数学教育中进行的德育教育是指狭义的对于学生个体的道德品行的教育、引导和塑造。数学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应基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首先,塑造个人的政治品格,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教导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热爱祖国,  相似文献   

9.
德育过程主要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过程,而在这种互动中最重要的就是"爱"。教育如果没有爱,就像无水之池,总是空虚。儒家的德育是以"仁爱"为中心的德育,"仁爱"思想在儒家德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德育也应该从儒家"仁爱"思想中汲取有益养分,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产生情感的互动,这种"爱的互动"决定了德育能否取得成效以及取得成效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学校德育中,应确立和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目标和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实践中,通过尊重受教育者个体的主体地位,彰显个体的教育功能,发挥受教育者个体的能动性,发展个体的主体能力等途径,能够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王清 《保定学院学报》2012,25(4):109-112
高校德育工作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全面提高高校德育工作实效,必须转变观念,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结合实际,力求理想与现实结合;有效切入,达成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有机统一;锐意改革,倾力打造高校德育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后现代主义中所提出的"对话"具有开放性、启蒙性及理解性、反思性等特征。在道德教育中存在于人与文本,师生之间。教育对象自我对话中,将道德教育视为个体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3.
摘要:在道德社会学理论视角下,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针对运动教育模式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所体现出具体的德育实践形式与价值进行分析和阐释,为我国运用运动教育模式来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提供参考,为开发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载体提供启示。研究结果如下:1)运动教育模式下围绕某项体育比赛组织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形成模拟的集体社会生活世界,这是一个渗透德育理念的道德实践场域,参与者在该场域中作为担负不同角色职能的道德实践个体,被不同的道德实践单元接纳;2)道德实践个体在活动中,通过道德实践单元内的言行交往,生产出“角色职能、团队认同、分享成败”道德事实,而在所处道德实践单元与其他道德实践单元之间的言行交往,生产出“公平竞争、分享成败、行业认同”道德事实;3)生产出道德事实的言行交往,不仅实现了其“社会群体归属感”和“纪律精神”的属性,更是将社群属性的纪律精神内化为“自律”属性。  相似文献   

14.
道德教育不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占有突出的地位.当前我国道德教育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始终把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置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加强社会道德教育,对于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道德滑坡的现象,应加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净化道德环境、进行新观念的宣传教育,以及应关心人们思想问题等.  相似文献   

15.
略论德育寓于体育与健康教学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阐述了德育主要通过四个要素 -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进行以及如何加强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德育工作是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要重视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掌握中学生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网络,落实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相关要求,坚持学生自我教育为主,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德育工作队伍,不断提高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美与善结合的最好载体,音乐与伦理密不可分,应注重将伦理教育寓意于普通音乐教育之中,首先通过音乐作品熏陶给人以美的震撼和享受,继而升华为对受教育者进行伦理教化。普通音乐教育是美育和德育的结合,面向青少年,在基础音乐教育实践过程中,强化伦理熏陶,发挥音乐的道德涵育功能,应该成为普通音乐教育的价值依归。  相似文献   

18.
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眼,分析了当前高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论证了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揭示了高校德育科研工作亟待回答的几个基本问题:德育质的规定性、大学生德育规格的科学性、高校德育教育的开放性、战斗性和实效性问题,探讨了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高校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展生命教育以来,总体上中学德育倾向于生命认知教育,忽视和缺失生命情感教育。生命是“种生命”与“类生命”的有机结合,德育关注人,关注个体,也关注人内隐、活泼、丰富的生命情感。生命情感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对个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英国女性哲学家苏珊·曼德斯提出了教育中的"除道德化现象"这一概念,指出当今英美社会因为崇尚多元价值,使道德教育面临一种困境。教育中的除道德化的现象有着浓郁的存在主义哲学的道德教育意蕴,对这一意蕴的追寻,对从积极意义上来理解教育中的除道德化①现象和当今道德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