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翻译能力普遍被认为由语言能力、语篇能力、题材能力、文化能力和转换能力五个要素构成.其中前四个都是现代二语习得理论中强调的"交际语言能力"不可或缺的能力因子.翻译能力的提高首先是学生"跨文化交际语言能力"的提高,"二语习得能力"是"翻译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它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构成语言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把"阅读"教学变成真正的"悦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玉卿 《中国教师》2009,(Z1):77-78
"习得"的结果是潜意识的语言能力,而"学得"的结果是对语言结构的有意识的掌握。所以只有语言"习得"才能直接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而"学得"的结果是对语言结构有意地了解,只能在语言运用中起监控作用,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4.
<聋校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笔者认为:这里的"语言能力"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语言能力.它更多地指向"数学语言能力".数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思想的专门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简明等特点,加强数学语言教学对提高聋生数学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赵娇 《教育与职业》2012,(11):113-114
当今社会,语言交际能力已成为高职工科学生胜任岗位需要的基本素质之一。文章基于此点,着重从高职工科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调查入手,探寻并讨论其现状以及造成原因,并提出了科学系统地进行语言交际能力训练、引入"企业语言"提升语言交际能力、提升学生语言交际技巧等具有针对性的提升高职工科学生基于岗位要求的语言交际能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语言能力是指对语言的掌控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人能够说出或理解符合语法要求、能够明辨有歧义的句意、能够判断与表面意义相近但实际意义相反或实际意义相近但表达方式不同的语句、创新语言、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运用能力。语言能力的研究关系到人们第二语种的学习或外语教学的开展,但国内外对于语言能力尚存在不同的意见。文章主要针对应用语言学中"语言能力"的多元性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7.
初中英语语音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可以通过"导—仿—评"的语音模仿学习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通过"主题—角色—场景"的语音模拟应用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通过"听—练—说—演"的整体建构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基于语言能力培养的语音教学还需增强语音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教学手段的直观性、教学过程的情境性。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1,(4):97-98
英语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它不止作为一门语言和交流工具,还被提升至必备技能的范畴。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包含"听"与"说"在内的语言技能则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听"要听懂,"说"要说清,这两方面技能的逐一攻破和有机整合,是切实提高英语能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聂志华 《考试周刊》2014,(99):73-73
发展学生数学语言能力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初中数学教师要努力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咬文嚼字",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数学语言的要义;要遵循"扶放结合"的原则,教给学生运用的"拐杖",提高数学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社会语言学为切入点,旨在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社会语言能力进行探讨。在引言部分作者对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和海姆斯的"文化能力"进行了简要介绍。针对外语教学缺乏真实语境的现状,教师应在学生社会语言能力培养方面需发挥着其重要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海蓉 《语文天地》2013,(10):43-4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让学生以语言实践为核心,通过踏实的诵读记背,形成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能力。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设计尤为重要。语言教学怎样设计,才能让学生形成"研读赏析"、"体现反思"和"拓展延伸"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2.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本文解释了"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内涵,分析了这两种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关系和特点,提出了这两种能力对高校英语教学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整体语言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创设语言情境,鼓励语用者沟通和交流,使其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整体性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即英语沟通能力,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在社会情境中运用语言进行沟通和意义协商的能力。整体语言观的"整体性"、"交际性"、"情境性"和"主体性"四大特点,与英语应用能力的内涵一拍即合。基于整体语言观,提出了整体性的教学理念、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原则、情境性的教学模式等路径。  相似文献   

14.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必须注重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本文拟以"绘本资源"为重点,分析绘本资源在培养低年级儿童语言能力的运用,让儿童语言鲜活绽放。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英语语言感知能力是其语言学习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所形成的语言认知心理活动,是一种自觉的感悟和理解升华。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培养应在突出"主体需要、情感体验、多元运用"基础上,尊重学生学习差异和能力发展需要,培养其语言学习主动性和思维丰富性,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义务教育语文教学重视"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背景下,本文首先介绍了培养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理论内涵,然后以《穷人》一课为例说明了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核心理念,最后仍然以《穷人》一课为例阐述了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而数学语言就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掌握好数学语言是有效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一。数学语言以严谨清晰、精炼准确而著称。在数学的"词典"中,只有"记叙",没有"描写",也没有"比喻",更不能有"夸张"。数学语言能力既是数学能力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是其他各种数学能力的基础。所以,学习数学语言是  相似文献   

1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中学生而言,此处的"器"就是语言运用的能力。作为中学生必须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语言运用的能力的养成、提高是特别长久的一个过程,我认为,中学生必须从听、说、读、写等各方面学习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的各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丽娟 《辅导员》2012,(12):37-38
"语言"是约定成俗的符号系统,富有工具性和稳定性;"精神"是语境中的内涵,具有个体性和情景性。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是"同构一共生一再同构一再共生"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是学生言语不断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体目标,在语文课程中听说读写教学的本质任务是提高学生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实质显然是精神和语言同构共生的能力。概而言之,听说读写能力的本质均是精神和语言同构共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是语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20.
储小梅 《成才之路》2014,(29):28-28
正语言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在幼儿教育时期,对幼儿的语言能力进行开发,有利于幼儿良好语言能力的形成。一、利用同伴交流,提升幼儿语言能力幼儿与自己同伴之间的交流,是其语言能力提高的重要机会。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为他们创设交流机会,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交流主题的设置,引导幼儿开口交流。可以设置"我今天的午饭"这样的题目,让孩子用一句话来对自己的午饭进行描述。一些小朋友说"妈妈给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