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可能将资源富集地的经济发展引入"资源优势陷阱",发生"资源诅咒",导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陷入困境,也可能拉动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在对庆阳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如何科学开发利用油气资源,规避"资源诅咒",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资源产业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动力性产业。区域资源产业往往存在着物耗和能耗大、产业结构单一、自我积累和自我创新发展能力差、对生态环境影响大等问题,因而有必要根据国内外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改自然资源禀赋比较优势观为自然资源的竞争优势观和和谐观,实施科技先导与转型升级、空间整合与资源安全、纵深利用与接续产业、限量开发与资源产业生态建设等资源产业发展战略,以使区域资源经济环境系统和资源产业能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区域发展的主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首先使自然资源可持续供给,并有相应的新资源观做理论基础。本文就区域可持续发展,新资源观等理论结合“天人合一”思想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古代哲学中的人地关系论精华在时代区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资源诅咒"学说,利用1995-201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一个以能源资源为代表的资源丰裕度指标,对资源充裕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际层面存在"资源诅咒"现象。"资源诅咒"成为解释区域间经济增长差异的一个重要角度。从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不断缩小地区差异角度出发,资源型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对策主要有:第一,延缓资源衰退期。第二,大力发展接续产业。第三,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第四,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第五,增加教育投入,完善教育投资机制。第六,依靠自主创新与科技进步,建立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战略资源是组织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不同的资源观导致组织资源利用范式及其发展战略的巨大差异.当前,高职院校资源分散、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都可归于传统资源观主导.网络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要走出传统资源观带来的局限性,关键在于确立以"虚拟资源观"为导向,转变发展战略,合纵连横,谋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对区域产业发展具有集聚资源加快经济增长、知识溢出增强创新能力、加强产业协同提高竞争优势、衍生孵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效应.环渤海区域产业集群发展较快,但在规模、结构、布局等方面不适应区域产业合作的要求.推进区域产业合作进程,关键在于利用滨海新区产业升级的机遇,重构区域产业集群,夯实区域产业合作的基石,提高区竞争优势,为此,应从政府、行业、企业中寻求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资源观"是指社区成员基于共同体的建构原则,在共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资源生成和运行机理。新资源观以选择自由(心灵契约、志趣相投)为基石,以共同学习(交往、互助)为路径,以生命成长(心灵安顿、自我超越)为价值取向,并且在教学方法上推动了"教"与"学"的有机融合。新资源观的提出,不仅有效破解传统社区教育资源匮乏的瓶颈,而且对促进社区教育内涵建设、丰富社区教育发展形态、变革社区教育方式和提升社区教育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成本,理论上可促进经济发展.然而,现实经济发展中出现"资源诅咒"现象,自然资源阻碍了经济发展.国际上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但不能适合我国国内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为此,在分析我国自然资源及经济增长现状基础上,分析了经济增长中"资源诅咒"效应的原因及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模式下新的资源观与资源产业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经济模式否认自然资源的资产属性、价值属性,产权界定不明晰,致使资源浪费和破坏十分严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依赖自然资源的永续支持,这一新发展战略的贯彻与实施,需要树立起自然资源的资产观和价值观,明晰资源的产权归属,进行资源资产核算,并将其纳入产权管理范畴。与此相对应,培育资源市场、发展资源产业,有利于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从根本上保证资源有效增值和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资源诅咒”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悖论,在绿色发展和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资源诅咒”对教育带来的影响及其机制也越来越引人注目。本文将教育经费统计数据、地区经济社会数据和地理数据相结合,使用空间断点回归法发现“资源诅咒”不仅在中国的县级地区存在,而且对教育投入产生了严重的“挤出效应”,而通过自身发展摆脱“资源诅咒”的地区往往在教育上有着更高的投入,也更符合“碳中和”和“碳达峰”的绿色发展的理念。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资源型城市的教育资源投入和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旅游资源特点与一般旅游资源特点是完全不能等同的概念,区域旅游资源特点是对旅游资源一个点的特征的描述,通过实证分析,并与一般旅游资源共性特点的描述与概括内容比较,探讨了区域旅游资源特点的描述方法和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从经济学角度看,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寻求发展的思想方法论和经济增长新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表述的“经济发展”理论,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增长理论。新内生增长理论揭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是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以资源稀缺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整合区内高等教育资源、研究区内市场结构形成机理、合理布局资源配置的空间效应和建立整合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发展观推动的创新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在不同城市发展战略中,旅游业开始作为城市发展的先导行业,在推动城市社会经济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实践调查发现,在我国西部部分区域内的旅游资源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并未搭建起良性互动机制,二者未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剖析,探索其制约因素,并提出推动二者良性互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的缺口越来越突出,导致再生金属产业的高速发展。以清远再生铜产业为例,运用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等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对再生金属产业进行分析,提出再生金属产业是一种可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循环型产业,并就推广及发展采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实施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是提升贫困县区区域经济竞争力和促进当地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本文针对贫困县区当前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偏差,逐一指出纠偏的方法、途径;强调摸清人力资源、发展职业教育、推广新技术和突出技能培训在贫困县区开发人力资源和尽快脱贫致富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锋  李铁伦 《天中学刊》2002,17(2):51-53
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核心因素,自然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但仍是区域发展和产业分工的重要基础,而且不同类型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程度不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仍须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协调。  相似文献   

17.
梯度理论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对高校发展战略的制订具有实践意义.鉴于院校的层类差异和区域差异,在技术开发、原创研究上往往存在较大差距,实施资源的梯度配置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价值和效率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小诗代简寄曹雪芹》的写作时间是讨论曹雪芹卒年的关键。因为在(《懋斋诗抄》的原件上,《古刹小憩))《过贻谋东轩》《典裘》和《小诗代简》这4首诗是紧密接连抄写的,没有剪贴的痕迹;又因为《过胎谋东轩》写于乾隆二十六年春;所以,《小诗代简寄曹雪芹》写于乾隆二十六年春。乾隆二十五年春曹雪芹不在北京。“上巳前三日”,应为二月底。敦诚乾隆二十七年二月二十日至三月二十日到北京北郊山区旅游,不在家;因此,《小诗代简寄曹雪芹》不会写于乾隆二十七年。敦敏所主办暨邀请的这次聚会(《小诗代简寄曹雪芹》预言的聚会)的地点是敦敏家,不是敦诚家。  相似文献   

19.
甘南藏族自治州因特殊的地理、气候以及原始的人文生活环境,形成并遗留下了丰富的自然、人文、社会旅游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优势。凭借资源优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旅游业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都稳步增加。旅游业已成为甘南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之一,为甘南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产业定位盲目,产品结构单一,旅游旺季短促、淡季漫长,受“羡余”现象影响较大。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合理定位旅游产业,积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探索区域合作新途径,以保证甘南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功能主义是上个世纪20年代诞生的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派别,主张现代化的生产设计和资源开发要以资源特质为凭借,强调部分和整体的协调,追求产品功能的多元化、内蕴彰显和设计唯美性。近年来,长株潭各种水体旅游资源开发形式粗放,资源的原生自然形态美和内蕴品质缺乏设计感和实用性,无法形成品质旅游产品。尝试从功能主义视角对长株潭水体旅游资源的特质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深度开发长株潭水体旅游资源、打造水体旅游品牌产品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