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在习作教学中,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以致用的写作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有效做法。一、教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素材“生活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材料。在多彩如画的校园生活、幸福欢乐的家庭生活和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有很多闪光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描绘、去歌颂。为此,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  相似文献   

2.
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审美教育,使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一、在范文中寻找美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范文,文质兼美,有童话、儿歌、寓言、古诗等各种体裁,这既体现了形式美,又包含有内容美。有的作品歌颂祖国建设的巨大成就,有的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如《赵州桥》;有的歌颂老一辈革命家献身祖国、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可贵品质,如《飞机遇险的时候》,这体现了内容之美;有的课文写得慷慨激昂,有的写得流畅抒情,如《荷花》,这体现了风格之美;教材中还编排了丰富的插图,展示了极为广泛的自然美和社会美。这些美的因素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  相似文献   

3.
健康、高雅的音乐,能使人精神振奋,提高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学习民族音乐,让学生学会用歌声去歌颂我们的祖国、人民,去赞颂英雄人物,去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对学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可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的幸福、自豪,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相似文献   

4.
周志良 《教学随笔》2007,(10):35-36
临下课时都德小说《最后一课》的教学进入“高潮”。小说集中语言、、神态、动作各种描写塑造了沸麦儿先生高大的爱国形象。,其中黑板上“法兰西万岁”的大字,直接歌颂了他的爱国情怀,而这直接揭示主题的“两个字”学生又易匆匆略过。群此,我用慢镜头,故意在此放慢节奏,让学生品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相对单调的文化环境,使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体上不如城市学生。按理说,农村教师应更加呵护农村学生的作文,但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农村教师常常带有“城市情结”,无形中打击了农村学生的写作信心。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感。因此,农村作文教学不应脱离农村生活,而应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的人、事、物、情,让学生通过作文来反映农村、歌颂农村、抒发对农村的情感。从而感受农村生活的美好:  相似文献   

6.
地方历史名人是地方的榜样力量,能培养学生的爱国爱乡精神。教师在文言文、古诗、现代文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作文教学中将地方历史名人引入课堂,可使学生有了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育学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由此可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是何等重要。但是,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的效果并不乐观,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作文课深感困惑,很多学生也不时发“出作文、作文,听见头疼”的感叹,他们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每当老师布置作文时,一个个眉头紧锁“,唉”声一片,写出的作文也“捉襟见肘”,有的甚至无从下手。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已成为当前作文教学中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一、时时开启“储材库”南宋爱国诗…  相似文献   

8.
沈洪玉 《文教资料》2010,(35):97-98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就小学作文教学而言,更应该提倡新观念、新方法、新导向。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生成——学生作文灵性舒展之"家";对话——学生作文生命涌动之"根";建设——学生作文生命享受之"源";实践——作文课堂与生活之"桥"四个方面对小学作文创新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冯丽霞 《新疆教育》2013,(3):175-175
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如春风化雨般地沁入心脾,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逐渐使学生产生爱国之情,树立爱国之志。怎样通过各科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笔者作为语文教师,想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通过朗读,感悟具体文字,感知并体会肖邦的爱国之情和亡国之恨;披文入情,因文悟道,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悟文本的能力,陶冶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朗读感悟课文,感知并体会肖邦的爱国之情、亡国之恨;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悟文本的能力,陶冶学生的爱国之情;有指向地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作文模式化、空洞化问题十分严重,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之路上的绊脚石。立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就如何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效率,实现作文高效课堂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作文的源头是生活。因此,将作文教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我常常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教学《白杨礼赞》一课时,我作了一次小小的尝试。长期在农村工作的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生活条件艰苦,工作条件更艰苦,他们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为边远山区的教育事业奋斗了一辈子。在教学《白杨礼赞》时,我决定让学生以课文为范文,写一篇以景寓人,歌颂老师的习作。下面就简述这一次作文指导课的探究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高考作文越来越轻审题,重视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的考查,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但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着学生缺乏实际生活体验与感悟而对写作提不起兴趣的尴尬局面,这令人担忧。从最近几年语文高考作文来看,只有把语文核心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才能使学生写作既不脱离高考方向,又能精准地应对作文要求。  相似文献   

14.
理论网页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本源”的习作教学理念就是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这是作文教学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关键所在。过去,学生习作来源于教材或教师的预设,中心思想已被框定,作文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围绕中心思想去寻找或编造素材。这种“立意本源”的作文教学使学生在作文中大话、假话、空话、套话连篇,他们逐渐练就了一套奉命作文与应试作文的本领,失去了生活的本真和儿童的情趣。我们摒弃“立意本源”并不是说学生习作不要立意,而是教师…  相似文献   

15.
袁小萍 《快乐阅读》2011,(12):120-121
本文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为着眼点,提出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是作文有效教学之源,结合教材课文内容是作文有效教学之本,指导学生写"创意"作文是作文有效教学之立足点,鼓励学生写作个性作文是作文有效教学的活力之泉。  相似文献   

16.
《一定要争气》(第六册第3课)记叙了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在学生时代的两件事,歌颂了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和“为中国人争气”的爱国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可运用“比较”这一区别事物异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诗歌以抒情为主流,异国情怀、亲情友情、人生感悟都是反复吟咏的主题。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就要在古诗教学时注意抒情传统,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从沙场体会爱国情诗人忠于祖国的一腔爱国之情,往往在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中流露出来。王昌龄的《出塞》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反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 ,随着创新教育的问世 ,并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创新作文的教学也倏地占领了作文教学的市场。于是 ,作文的面貌发生了大变化 ,思想、内容、形式、语言有了新的姿色、拔高的品位。然而有些自诩为创新佳作的文章只忙着赶潮流 ,图时髦 ,生拉硬扯 ,生搬硬套 ,把“创新佳作”的塑造程式化 ,模式化 ,好像创新作文存在种种公式 :题目下面要“题记” ,每段前面“小标题” ,书信体 ,童话体 ,实验报告体 ,故事新编体 ,日记式 ,广告式 ,访谈式 ,内容一定写老师 ,主题务必是歌颂……一篇作文结束 ,千人一面 ,颇有“似曾相识”之感 ,而且学生…  相似文献   

19.
一、为什么要提出“人性化作文”这一概念? 1、基于作文教学所面临的危机“人性化作文教学”的提出,非赶时髦,追新风;亦非故弄玄虚,故作高深。面对当今的作文教学现状和困境,提倡并施行之,已经切关学生的人生发展,切关社会的健康发展了。如果我们真正理性地站在关注学生人生发展的立场上,看待当今的作文教学现状,我们会为之忧虑,为之自责。  相似文献   

20.
为克服以往作文教学弊端,提升作文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实施体验式作文教学,指导学生返顾生活,表达成长之所悟;参与活动,表达亲历之所感;直面情景,表达观察之所思;品味所读,表达学习之所得。体验式作文教学要做到真实性与虚拟性、独特性与意义性、细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让作文训练回归学生实际生活,回归写作主体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