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重视科学新闻提升期刊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哲  石应江 《编辑学报》2009,21(6):513-516
科学新闻源于期刊所发表的优秀论文.西方科学新闻传播有成熟的网络平台及从事科学新闻传播的媒体及记者.我国缺乏科学新闻传播理念,为此,作者建议从重视科学新闻和提升期刊影响的角度,树立科学新闻传播观念,组织发表有新闻价值的论文,培养科学新闻的撰稿人,构筑科学新闻搜集、发布平台,开设期刊(或主编)博客.  相似文献   

2.
《新闻与写作》是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新闻传播学术期刊,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新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扩展期刊。本刊设有新闻与传播研究、新媒体研究、传媒观察、国际传播、新闻传播史、媒介文化、媒介伦理、写作讲堂等栏目,欢迎广大作者投稿。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闻传播专业期刊主要经历了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在初始发展阶段,理论和业务的分界并不清晰,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专业期刊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战时新闻学.新中国成立后,新闻传播专业期刊由西方新闻学学术理论引进,逐步走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学研究,新闻传播专业期刊发展随之繁荣.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新闻媒体的迅速发展,许多新闻传播类的理论期刊也随之发展起来。与新闻媒体一样,新闻传播类的理论期刊也具有重要的社会舆论导向功能,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的新闻传播理论期刊要把握好舆论导向。需要从以下三种途径做起:其一,坚持“政治家办刊”原则,始终把好理论研究期刊的政治导向;其二,坚持“学术质量第一”的原则。确保期刊出版质量;其三,坚持“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刊理念;带动和促进传媒业人员学习新闻传播理论,提升新闻传播队伍人员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导向之导向”的有效把握。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整个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闻传播事业也同时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面对新闻传播领域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情况,需要新闻传播研究者和新闻传播理论期刊给予有针对性的理论支持,以指导新闻实践。同时,新闻传播理论期刊自身也存在着走向市场、谋求进一步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6年,学界关于中国传媒发展研究在"前承"与"后续"上取得一些引人注意的成就:研究的视野显得更为开阔,减少单纯描述性的层面,更加注重理性思考;在重视单个传媒研究的同时,也强调对整体的观照.为了更加具体的把握2006年学界关于传媒发展研究的现状,我们从新闻传播类期刊中选取了12种期刊作为样本.样本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南京大学CSSCI收录的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指定的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以及一些对传媒发展有较多研究的重要期刊.它们是<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当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界>、<新闻战线>、<传媒观察>、<中国广告>、<广告大观>(综合版)等.  相似文献   

7.
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共同组织评选的第四届“新闻核心期刊”,近日通过评审鉴定。《新闻与写作》再次当选。 “新闻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的一部分。被编排在“文化事业/信息与知识传播类核心期刊”中,它覆盖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整个学科即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共同组织评选的第四届“新闻核心期刊”,近日通过评审鉴定,《新闻与传播研究》再次当选。 “新闻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的一部分。被编排在“文化事业/信息与知识传播类核心期刊”中,它覆盖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整个学科即新闻、传播、广播、电视、编辑、出版、发行等。在各学科评选的基础上,汇编成《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一书(2004年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向社会公布发行。对入选的“核心期刊”单位,不通知,不发任何证书。旨在向订阅单  相似文献   

9.
《传媒观察》2007,(3):13-13
近日,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出新闻传播专业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传媒观察》位列19种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第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陆的健康传播研究成果通常发表在新闻传播类和公共卫生类两种不同学科的期刊上,一直以来学者们对新闻传播类期刊的健康传播分析较多,而较为忽视公共卫生学科中的相关研究。本文从研究议题、研究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媒介类型、传播层次等方面对公共卫生类期刊《中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的健康传播论文进行分析,探讨公共卫生视野下健康传播研究的总体特征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播学跨学科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功军 《新闻界》2007,(4):17-18,51
我国的传播学跨学科研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但有一些研究者简单地把传播学的概念和相关学科结合,研究泛化、浅层次化、实用化特征明显,冲淡了传播学本身的学术构架和理论话语。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article, we argue for the usefulness of relational event network analysis to study on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nlike other network analytic techniques that require online communication data to be summarized prior to analysis, relational event network analysis uses un-summarized time-stamped data to track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s. To illustrate, we use relational event network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within the virtual world Second Lif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patterns of communication among nonfriends and friends within the network. Nonfriends tend to communicate with those they have communicated with in the past, reciprocate communication, and close communication triads. Friends tend not to communicate with those they have communicated with in the past, instead preferring to reciprocate communication and close triads. We discuss implications for the study of online communication and identify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using relational event network analysis.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传播对于塑造自身形象、增进理解意义重大。新的国际格局和传播环境要求跨文化传播在传播主体、渠道、内容、受众意识等方面进行变革。本文以"美丽江苏"的跨文化传播为例,分析了这一品牌形象传播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六结合"的理念和具体的传播策略。它们指向了这样一种对跨文化传播的理解:跨文化传播是一座"桥",连接了不同的群体,其价值不是为了传播自己,而是依靠对"自己"的传播,争取相互之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传播学教学的“热”与“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学研究和教学的热潮过去后进入了“冷思考”阶段。传播学的本体到底是什么,传播学在新闻传播类专业中的地位如何确定,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区别是什么,传播学研究和教学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目前都在困扰我国的学界和教育界。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内部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非正式沟通的方式进行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尤其是在正式沟通渠道不畅通的情况下,非正式沟通的比重将会更大.然而非正式沟通在具备很多优点的同时,也具备了不利于图书馆管理顺利实现的缺点.文章从高校图书馆非正式沟通的特点出发,力求找寻解决非正式沟通对图书馆管理负面影响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frequency and types of evaluation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communication training programs. A random sample of internal or in‐house human resource (HR) trainers were surveyed and asked to respond to a series of questions concerning evaluation practices used in planning, implementing, and assessing communication training program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1) HR trainers, for the most part, do not conduct needs analyses while planning communication training programs; (2) the majority of HR trainers collect data on trainees’ attitudes toward communication training programs; (3) the majority of HR trainers do not measure changes in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psychomotor behaviors or job performance that may occur as a result of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cation training programs; (4) experimental and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 are used by only a very small percentage of HR trainers; and (5) cost benefit analyses are seldom used to assess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communication training program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although communication training programs hav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past decade, the use of systematic and controlled evaluation research is presently not being undertaken to plan, implement, and assess communication training programs.  相似文献   

17.
作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分支领域,健康传播研究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其中有关健康传播史方面的研究更是完全阙如。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依据传播方式、传播载体、传播主体等的不同,对我国古代大量存在的健康传播行为加以划分和归类,分别从人际传播与文献传播、语言文字传播与非语言文字传播、官方传播与民间传播等几个不同的侧面对我国古代的健康传播历史展开论述,从而勾勒出一幅我国古代健康传播的历史画面。本文以不同于时下传播学界流行的关注当下、关注实证的现实主义研究取向,将研究目光投向大量的文献史料和前人的传播实践,开辟了从历史、人文的角度关注健康传播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8.
张东华  高芮  李萌 《档案学研究》2020,34(6):115-118
微视频作为当前视觉传播的重要发展方向,以其丰富的视听表达备受社会公众的关注。文章以档案馆微视频视觉传播及其特点为论述切入点,深入分析当前我国档案馆微视频视觉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视觉素养、深耕优质内容、健全传播格局、优化用户体验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2006年度学术期刊的回顾分析,从媒介形态、新闻理论、传播学、网络传播、新闻史、广播电视等六个方面综述了2006年国内新闻传播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2020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史研究守正创新,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学术成果,同时各领域展现出新的研究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史研究渐成热点;晚清新闻传播史研究开拓新思路;民国新闻传播史研究扎实推进;新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延续周期性反思特点;新闻传播思想史重视观念、语词研究;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著作成果显著;新闻传播史研究范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