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前说课: 圆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等活动,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课前说课:   圆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弓l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弓I导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等活动,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  相似文献   

3.
"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下)第十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  相似文献   

4.
《江西教育》2009,(9):9-10
主持人(南昌市青云谱区教研室教研员):“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识圆的基础上学习的一个内容,可以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基础。这个内容的学习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人教版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并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  相似文献   

5.
背景“圆的认识”一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  相似文献   

6.
卢娟 《考试周刊》2012,(43):58-59
一、背景分析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也是小学阶段最后学习的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接着安排的是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在画圆内容之后安排了直径与半径及其关系的教学,最后安排了两个讨论题:1.圆的大小、位置是由什么决定的?2.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该装在哪里?这样编排,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15~118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组织学生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2)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  相似文献   

9.
笔者曾观摩了国家级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执教的《认识圆》一课,当学生已经学会用圆规画圆后,华应龙老师让全班学生各自自由地画一个圆,然后问:“你们画的圆一样大吗?”随手选了几个学生所画的圆,并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提问:“为什么大家画的圆不一样大呢?”有的学生回答:“不是一个人画的圆当然不一样大了。”  相似文献   

10.
胡旺 《湖南教育》2010,(8):44-46
在小学阶段,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并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等.但小学阶段的学习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和一些最简单的计算上,并未涉及圆的诸多性质,因此认识圆的基本性质以及掌握一些与圆有关的计算问题成为初中数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湘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将圆安排在九下,  相似文献   

11.
一、画“圆”与认识“圆”从小学生的认识实际出发,小学教学课本不给圆下定义,而是通过介绍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圆。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掌握画圆的方法,并在画大小不一的圆的过程中,加深对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3~94页例题及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2.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笔者曾观摩了国家级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执教姒识圆》一课,当学生已经会用圆规画圆后,华应龙老师让全班学生自由地画一个圆,然后问:“你们画的圆一样大吗?”随手选了几个学生所画的圆,并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提问:“为什么大家画的圆都不一样大呢?”有的学生回答:“不是一个人画的圆当然不一样大了。”华应龙老师笑了笑说道:“好!  相似文献   

14.
1.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2.通过观察、画图、比较、猜想等活动,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3.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美和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周育俭 《江苏教育》2012,(34):39-40
在执教《圆的认识》一课前老师让学生买好了崭新的圆规。"圆规"这一新鲜的物品带给学生很强的感官刺激,学生急于想用圆规来画一画圆。手握新"圆规",从而想学会如何用它画圆这一急切的愿望是学生这堂课的一个学习背景,课堂上教师问出了"同学们会画圆吗?""用什么画呢?"这样的问题正好迎合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老师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用"圆规画圆"就是把握了学习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能运用圆规熟练画圆,在画圆的过程中感受圆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意义。2.在自主猜想、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7.
前段时间,区里举办赛课活动,赛课内容是"圆的认识"。我翻阅与聆听了有关的教学设计和展示课,发觉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学生不知道为什么用圆规可以画圆学生在学习"圆的认识"之前已能用圆规在纸上熟练地画圆,因此圆规的使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本节课对学生画圆的指导应该放在如何画出指定大小的圆上,而这正是基于学生对圆规画圆原理掌握的基础之上,在了解"为什  相似文献   

18.
侯桂娜 《新教师》2019,(12):73-75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7~58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辨析、想象等活动发现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会用圆规画圆。2.经历用小棒撑圆、用线段画圆、用圆规画圆的探究活动过程,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想象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数学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相似文献   

19.
【预案及实施】一、导入:画圆剪圆,初步感知上课开始,教师让学生用自己所带的学具(主要是圆形实物也可以是圆规)比照着画出一个圆,再让学生把自己所画的圆用剪刀剪下来。  相似文献   

20.
[教学片断]在学生认识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后,课堂教学进入到第二阶段——画圆。1.圆规画圆法。师:如果让你画个圆,你会怎么画呢?(很多学生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圆规。)师:嗯,圆规是我们画圆的工具。那么你会用圆规画圆吗?(全体学生尝试画圆,在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