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元文化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指在多元文化教育中教育者以国家、社会、个人的需要为基础,对多元文化教育价值的自觉选择。当前的多元文化教育已经逐步向成熟发展,其价值取向表现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国家稳定的政治价值取向,传递和发展民族、种族文化时表现出的文化多元价值取向,注重人的个性发展的人本价值取向,尊重和鼓励不同类型群体文化的人性自由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万昱 《科教文汇》2013,(1):157-158
在中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价值取向内涵的学习,分析中学教学改革中多元价值取向形成的过程和内部关系,梳理为构建多元价值取向体系所需要采用的策略,从而实现中学教育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万昱 《科教文汇》2013,(3):157-158
在中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价值取向内涵的学习,分析中学教学改革中多元价值取向形成的过程和内部关系.梳理为构建多元价值取向体系所需要采用的策略,从而实现中学教育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的碰撞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人类文化历史的长河,在近200个民族国家中,大体上孕育着八种文化体系:欧洲文化、北美洲文化、拉丁美洲文化、阿拉伯文化、非洲文化、俄罗斯文化和东欧文化、印度和南亚文化、中国和东亚文化。文化的差异所透视出的不同价值取向显而易见:个体的价值取向与他生存的文化背景氛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的文化精神蕴含着它自身特有的价值内涵。那么,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全球化的加速,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日益成为了"地球村",不同的文化不可避免地在相互交织和碰撞着,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特别是对我们的新生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影响。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的思考,力图立足于多元文化与价值取向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入手,分析多元文化的碰撞对当今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从而提出大学生应在多元文化下选择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当然,本文并无意解决问题,只是力图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引起共鸣已经为之满足。  相似文献   

5.
纵观人类文化历史的长河,在近200个民族国家中,大体上孕育着八种文化体系:欧洲文化、北美洲文化、拉丁美洲文化、阿拉伯文化、非洲文化、俄罗斯文化和东欧文化、印度和南亚文化、中国和东亚文化。文化的差异所透视出的不同阶值取向显而易见:个体的价值取向与他生存的文化背景氛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的文化精神蕴含着它自身特有的价值内涵。那么,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全球化的加速,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日益成为了“地球村”,不同的文化不可避免地在相互交织和碰撞着,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特别是对我们的新生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影响。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的思考,力图立足于多元文化与价值取向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入手,分析多元文化的碰撞对当今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从而提出大学生应在多元文化下选择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当然,本文并无意解决问题,只是力图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引起共鸣已经为之满足。  相似文献   

6.
王广苗 《内江科技》2011,32(1):24+35-24,35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太极拳各个发展阶段的价值取向进行归纳和整理,得出结论:太极拳的价值取向与太极拳的功能密不可分,受社会、经济和主体需要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体的选择是太极拳价值取向的决定因素,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太极拳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多元文化教育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研究利用COOC和VOSviewer等软件,对新世纪以来国内外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年代分布、机构分布、高影响力作者及研究热点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进入新世纪国内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关注热度快速上升,达到顶峰后,近年来其研究的热度有所下降,而国外在该领域保持了持续的稳定发展趋势,有一批高影响力的研究学者,并形成了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专门期刊群;国内外多元文化教育研究者有共同关注的话题,但在理论认知、研究视角、教育实践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我们此次主要是从多元文化教育的视野入手,对这一视野下的音乐教育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当前社会的文化融合现象比较明显,在这样的一种大背景下,各个国家的音乐和民族之间的音乐也出现了融合的现象,学校的音乐教学也要顺应这一背景需求,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方法,树立全心的音乐教学理念,不断促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进而实现校园音乐在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社会发展进步需要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既要发展生产力、注重人民性,又要提高文明水准和崇尚真善美,否则社会的发展仍将是被动的。  相似文献   

10.
论新时期我国公共政策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制定者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起着重要作用,公共政策具有价值取向。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公正性、公平性和公开性是公共政策的三个具体价值标准。在我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根本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现阶段我国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郭青青 《科教文汇》2009,(17):79-79,130
在美国这个多元民族的国家,其文化必然存着多样性。那么在尊重不同民族、种族、性别、群体等的文化基础上,能够以多元的视角来看待整个世界,并成为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素养的公民,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通过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分析,从社会科中的课程标准和教师用书两个方面切入,探讨了社会科课程中的多元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2.
唐重振 《现代情报》2007,27(4):11-13
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绩效评估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确立一定的价值取向。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绩效评估价值取向的确定,对电子政务的建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的实际和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状况,我国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绩效评估应确立以公众为核心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情感教学价值取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丙坤 《科教文汇》2011,(35):76-77
进入新的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面加速推进,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新的时代,也为中学语文教学明确了新的指导方向。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需要成为语文情感教学新的价值取向。本文从研究中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价值观取向入手,分析了当前中小学语文情感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并结合工作实际,对中小学语文情感教学价值取向的内容及目标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基于价值取向的中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源源不断的渗入我国,而我国又缺乏系统的少数民族教育理论及多元化思想教育方式。为了解决这一亟需问题,使教师真正成为多元文化的创始者和推行者,特此呼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实践突破创新的策略,促使教师的标新立异完美地改革创新教学体系及教学模式,从而使教师的风范立足于少数民族的生活世界。西方认定的“多元文化教育”与我国的“少数民族教育”相比对,两者虽都是“全球教育意识的产物”但又存在着个别的差异。随着西方多元文化教育和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融合改进,试图通过本文对比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与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深入反思,以便更好地运用优势、摒弃劣势,并总结出融合两者优点的教育理论推行于新的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模式中。  相似文献   

15.
杨雪峰 《今日科苑》2009,(24):141-141
农村基础教育的课程存在多种价值取向,采取哪种价值取向农村学生应当进行哪一种教育,才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主要看其价值主体是谁,避免改革过程出现跛脚式现象。  相似文献   

16.
教育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不同的时代需要有不同的模式,现代社会的发展也需要我们的学生拥有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模式,简单来说如何能高效的完成教育工作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因此对于现代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就需要进行详细的讨论,通过对比过去的教育模式来阐述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凌淼忠 《今日科苑》2009,(9):148-148
现代景观园林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载体,它受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制约,特别是意识形态中价值取向的影响,同时,园林的发展与社会价值取向是有一定的互相性,园林发展反过来会促进当地的经济、文化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田迅  张双 《科教文汇》2011,(4):32-32,34
以人为本,简而言之,就是一切以人为出发点,一切以人作为最终目的。以人为本的课程价值取向,就是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教育的本位,把人的发展作为课程设置最高的价值目标,把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9.
浅析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青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3):127-129
公共政策的价值问题是政策科学的基础问题,价值取向是公共政策最本质的规定性。通过探讨来寻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准则及其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反思中国政府公共政策在价值取向层面的问题和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价值及价值取向的概念出发,通过对已有的学者有关经济法的价值取向观点的总结,进一步论证以实质正义、经济民主、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统一为其独特价值取向的经济法,以完善经济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