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其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发展呢?  相似文献   

2.
刘中森  赵清芳 《新疆教育》2012,(13):234-235
“认知冲突”是指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或新情境之间不能包容,或不同学生对某一问题存在不同看法的现象。宋代大儒朱熹曾说:“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如果只是简单的接受现成的结论,学生头脑中可能就会堆积许多的知识,而不会获得思考策略与思考习惯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中,那些呆滞的、惰性的知识往往不能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智慧。作为课堂的引领者,我们要让数学真正成为孩子的体操,让探究过程成为孩子们思维放飞的学习过程,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才能成为真正好玩的课程。  相似文献   

3.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进步."因此,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中培养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促进数学智能和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才是回归自然、绿色、原生态的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思考呢?笔者认为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是使学生学会思考的前提。宋代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英国哲学家波普尔也说“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课堂上我喜欢在讲解之前先让学生提问题,把自己不懂的问题.自己发现的问题提出来.  相似文献   

5.
我国宋代教育学家朱熹讲过:“读书无疑者.需教其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数学教学就是思维活动的教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蹈更重要.”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应转变观念.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育界是尽人皆知的“至理名言”,每个数学学习者都可以从中体味出几分道理.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所以问题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有效工具,问题是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的利器.  相似文献   

7.
刘念 《今日教育》2010,(5):57-57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要提问,但究竟怎么问,问什么,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积极思维,是对学习活动更深入、更广泛的参与,有利于发展创新思维,增强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方法及重难点安排,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质疑呢?  相似文献   

8.
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这都说明"问"是何等重要.教学中的"问",包括学生问与教师问两个方面.学生"疑而能问",教师只需"解惑".但对于"读书无疑者",则"须教有疑",正是"学非问不明",但是在数学课堂上问什么?怎样问?这里又颇有一些学问.  相似文献   

9.
一、模式的结构"四疑四导"教学模式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学生的"疑"展开的。学生从有疑到无疑,又从无疑到有疑,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层层深入地进行质疑,又在教师的点拨下读书,释疑。其模式是:  相似文献   

10.
蔡建亮 《新疆教育》2012,(20):159-159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学生在学习中如果感到没有疑难,就不会有求知的欲望。读书有所疑,方能有所思;读有所思,方能读有所得。宋代朱喜所说的“读书无疑者,要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1.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自认为无疑处激疑,鼓励学生质疑,进行发现式、探究式学习,达到让学生自觉读书,自觉领悟的目的。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思维从疑问开始。教师要善于把握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在学生自认为无疑处抛出问题,激起学生思考,引发学生思维。教学苏教版教材第十册《半截蜡烛》第六自然段中这样一句话: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儿。"  相似文献   

12.
陈桂红 《教育艺术》2004,(11):27-28
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为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公正严谨的观点启示我们:从广义的角度而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师生的交互活动,重视引导学生精思善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去合理地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中国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曾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创造、发明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学习总是伴随着问题的产生和问题的解决。然而,在数学教学中,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能够主动地、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推动个体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因素”。阅读教学首先要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把读书当成一种快乐的事.并且乐此不疲。教师扣人心弦的设疑提问是学生阅读兴趣滋生的重要途径。疑是学生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支点。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质疑问难,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发展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可见,在数学活动中,教师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和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提问题,并让他们自己学着解决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起于问。"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家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  相似文献   

17.
"学贵有疑",产生疑问并积极思考是数学学习真发生的良好开端,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疑""落实新课程理念,让学生有疑""善于利用‘矛盾’,让学生会疑"这三个方面阐述教师如何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主动产生疑问,从而经由"疑"抵达"思"与"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方是上进。"让学生主动质疑,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积极开动思维机器的表现,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重要标志。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依照"九义"大纲和"新课标"的精神,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释疑--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疑是求之源。正如古人所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说到底,读书无疑还不如不读书。在中职语文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就要通过巧妙设疑、引导质疑、合作解疑,充分利用学生强烈的求知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著名文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须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读书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只有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读懂书,才能真正做到无疑。学生在读书时能独立地提出问题,质疑问难,说明他们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也说明他们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合作式的学习,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教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