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绘画活动是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幼儿绘画的能力一般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在每一阶段,各有相应的特点和水平。首先是涂鸦阶段。幼儿从一岁或一岁半开始,就喜欢在任何东西上胡涂乱写,我们就称此活动为“涂鸦”。此阶段一直持续到三岁左右。这一阶段的幼儿并不是想画出些什么,他们只不过是喜欢那种涂鸦活动中的身体运动,也就是说,他们感兴趣的是活动本身。到三岁左右,幼儿会偶然地发现他们的涂写动作与纸上的符号之间似乎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种发现对幼儿能力的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时鹤 《考试周刊》2013,(32):194-195
<正>绘画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一种语言,孩子会拿笔就会涂鸦,会涂鸦就会有绘画创造的源泉。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才会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新课改要求幼儿园开展绘画教学,尊重幼儿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一、从色彩的审美感知入手,培养小班幼儿绘画兴趣。普辛讲过:色彩是吸引眼睛注意的诱饵。从小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受色彩、认识色彩、激发幼儿对美的追求、对美的感受,可激起表现美的欲望。如在绘画《小熊的新衣》活动  相似文献   

3.
幼儿绘画发展阶段可分为:涂鸦期阶段、象征期阶段、图式期阶段、写实期四个阶段。2 ̄3岁幼儿正处于绘画涂鸦期,是幼儿绘画的最初级阶段。为此,我遵循幼儿发展的自然规律,循序渐进,重视并鼓励幼儿从事涂鸦活动,探索适宜的材料与方法来引导幼儿的涂鸦活动,使他们心理得到充分满足,绘画兴趣得到培养。既给予他们涂鸦的自由,又进一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和活动的发展,让他们在活动中加强观察与学习,顺利地摆  相似文献   

4.
卢小玲 《广西教育》2013,(45):96-96
绘画,是一门艺术。它能开启孩子的心智,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涂鸦”是幼儿特别感兴趣的活动,然而却往往被大人认为是瞎画、胡闹。幼儿在涂鸦时不经意间弄脏衣服、桌椅常常会受到家长的训斥。殊不知,大人的这种做法在无形之中扼杀了幼儿的想象力,抑制了幼儿绘画的兴趣。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涂鸦”这一爱好,点燃幼儿绘画的兴趣,让幼儿在“涂鸦”中找到绘画的乐趣,开启幼儿的绘画之旅。  相似文献   

5.
幼儿涂鸦的心理动机及托班实施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托班幼儿来说,涂鸦是一种游戏,是幼儿内心世界的真情流露,是纯粹表现情感的手段.作为教育者,应该明确幼儿涂鸦的心理动机和重要意义,在幼儿入托焦虑期、心理适应期及稳定期科学地开展涂鸦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涂鸦是幼儿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活动,能有效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绘画技巧,培养幼儿对艺术的热爱。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幼儿感兴趣的角度出发,鼓励幼儿勇敢尝试各种涂鸦,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近年来,高县罗场镇幼儿园立足幼儿发展的实际,开展了多元的涂鸦活动,让幼儿美术教学更加灵动有趣。  相似文献   

7.
小班幼儿绘画发展主要处于以涂鸦期为主并逐步向象征期过渡的阶段,这时的涂鸦并非是早期未分化的涂鸦,而是从开始时的一种认识探究活动发展为有意识的命名涂鸦活动。涂鸦显示儿童的感知程度和对于经历的记忆,在早期就能画很多线,有些长,有些短,有些组成圆,这些原文和线条组合起来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他们将这些图形想象成自己所认识的东西,有时会给予“爸爸”、“妈妈”和“我”的名字。  相似文献   

8.
郑婧 《成才之路》2020,(1):102-103
创意涂鸦是幼儿兴趣的具体表现,是幼儿表达自己内在心情和观察思考的重要方式。文章分析涂鸦活动的教育现状和不足,并从大胆想象、观察思考、审美鉴赏、自我表达、协调发展等方面阐述涂鸦教育活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杨英  谷玥姣 《考试周刊》2014,(76):187-187
涂鸦是幼儿拿起笔绘画的第一步,幼儿喜欢用涂鸦的方式表达内心想法。教师在幼儿园小班安装了涂鸦墙,引入了涂鸦笔,按照研究人员设计的涂鸦游戏的方式,开展了涂鸦墙游戏活动。同时研究者和带班老师相互配合,共同观察孩子们在涂鸦墙游戏中的表现的发展变化情况,并进行简要记录。  相似文献   

10.
幼儿的涂鸦活动可以反映其心智成长和身体发育状况,而通过美术创造活动又可以促进儿童心智的健康成长,激发其创造的热情和动力。教师和家长应当尊重幼儿涂鸦的需要。为此,我们需要探索适宜的材料与方法来引导幼儿的涂鸦活动,既给予他们涂鸦的自由,又进一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和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幼儿园绘画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形式多样。但如何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既满足他们涂鸦兴趣又能为中大班绘画活动打好基础的绘画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情境游戏中开展的小班幼儿绘画活动,是一种符合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既能让幼儿体验涂鸦活动的乐趣,又能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美,还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傅清冰 《福建教育》2011,(7):102-104
每一位幼儿都是从“涂鸦”开始接触美术活动的。他们用涂鸦的方法认识世界,从涂鸦的乐趣中逐步发展和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涂鸦作品色彩鲜艳而奔放、形式多样而自由,其表达方式既符合三四岁幼儿的情感、行为表达方式,又能充分挖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如何去欣赏、感受涂鸦作品中存在的美。让幼儿尝试用简短的语言、  相似文献   

13.
涂鸦是孩子们喜爱的艺术活动形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小班幼儿处于幼儿涂鸦发展的最后阶段,对点、线、面已有一定的认识,能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小班幼儿教师应对孩子的涂鸦行为进行正确引导,不断发展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孩子通过涂鸦爱上画画.  相似文献   

14.
爱护墙壁——小班德育活动文/夏静设计意图:初入园的小班幼儿不懂得爱护墙壁,兴趣所至就在墙壁上随意涂鸦。因此设计此活动。活动目标:让幼儿明白乱涂墙壁是不文明行为。通过让幼儿参加劳动,强化文明行为习惯,并培养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活动准备:脸盆、橡皮、抹布...  相似文献   

15.
王珠凤 《考试周刊》2012,(17):195-195
在小班创意美术活动中,涂鸦是孩子们一种重要的作画形式。在涂鸦的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并获得“靠自己的力量来行动,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用自己的画笔来表现”的成功经验。根据小班幼儿的感知和表现的特点,游戏是该阶段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将游戏与创意美术活动进行优化组合,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图式.珍视幼儿个性化的原创图式,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小班幼儿绘画发展处于涂鸦期,他们喜欢拿着各种工具,如粉笔、铅笔、蜡笔、树枝等,在地上、纸上、墙上又涂又画。当他们看到自己涂画出的线条时,便感到非常高兴和满足。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却是发展幼儿智力的重要条件,是幼儿求知的动力,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如何保护及唤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愿与大家共享。一、满足、赞许幼儿的涂鸦行为首先要放手让幼儿去涂鸦,除了组织一些有目的的美术涂鸦活动外,还可以在区角里提供涂鸦板,供幼儿随意涂  相似文献   

17.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教师认为绘画活动中教师范画会限制幼儿的思维,就全盘否定范画教学,过分强调幼儿的自由发挥。然而,大部分小班幼儿的绘画发展阶段尚处在涂鸦期,有的虽已发展到图式的再现阶段,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0,(39):159-160
刚入园的幼儿处于盲目的涂鸦期,这是培养儿童个人兴趣最关键的阶段,教师要加强对幼儿的引导,组织一些趣味性、创新性极强的美术活动,着重体现出幼儿的个人特点。基于此,文章从无序、控制、圆形和命名四个涂鸦阶段分析了幼儿美术活动的表现特征,接着从素材、行为、言语和家校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引导策略,希望能给幼儿美术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成长的过程中,涂鸦是每一个幼儿都会经历的事情。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涂鸦看上去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但实际上,它是幼儿状态的一种表现,家长以及幼儿园教师应该在幼儿逐渐开始涂鸦的时候对其进行密切的关注,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全面的了解,这对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国内外的多项研究都可以证明,幼儿涂鸦是幼儿发展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下面围绕幼儿涂鸦与心理的联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一、错误对待涂鸦期18个月左右的幼儿开始学着大人在纸上画一些凌乱、毫无意义的线条。一般家长对幼儿乱画乱涂并未引起重视,由于涂鸦经常把手、衣服、家具和墙壁弄脏,父母都很讨厌幼儿这种行为,而加以制止,甚至打骂。这阻碍了幼儿的正常发展。幼儿涂鸦,起初是一种无控制的动作,也没有任何创造的意向,动作的快感和对纸上出现线条的惊奇,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开始。幼儿可以通过涂鸦使手、眼、脑逐渐协调,使手的肌肉得到锻炼。他们在无意识的乱涂中,享受笔在纸上涂抹的那种有节奏的快感,渐渐地能控制双手的力度,学会笔在纸上有轻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