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中物理指出:振动物体的回复力,可能是弹力,可能是重力,还可能是它们的合力或分力。在具体的振动系统中,回复力是合力还是分力有时难以断定,此文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实例来区分这一概念。学生:我看过这样一道例题,说的是从光滑的碗边释放重量为G的小球,要求分析小球的运动。我没有看明白,老师可以给我讲一下吗? 老师:当然可以,它是怎样分析的? 学生:原题说,小球的平衡位置在碗底的中点A(如图1)。小球静止在A点时,  相似文献   

2.
1单摆振动的回复力例1关于单摆振动的回复力是什么力,有以下两种观点:(1)“合力观”:单摆振动的回复力是摆球受到的重力和绳的拉力的合力。理由是像弹簧振子一样,振动物体的加速度是由合力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贵刊在 2 0 0 1年第 4期上 ,刊登了周老师的“单摆振动的回复力”一文 ,文中明确指出单摆振动的回复力不是摆球所受的重力与悬绳拉力的合力 ,而是摆球所受的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 .但读后总感觉文中的论述缺少一个重要内容 ,即为什么摆球所受的重力与悬绳拉力的合力不是回复力 .教学中也确有一些学生认为单摆所受的回复力是摆球所受的重力与悬绳拉力的合力 .要纠正这种错误认识 ,笔者认为除了用到周老师的原文论述外 ,还应分析摆球所受合力方向的变化 .一、重力沿圆弧的切向分力是摆球振动的回复力如图 1所示 ,重力的一个分力 G1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单摆做简谐运动的首要条件是 :“在摆球离开平衡位置做简谐运动时 ,必然受到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 .”单摆在全振动过程中 ,由于摆球始终只受重力与悬线拉力的作用 ,因此 ,不少学生认为单摆振动的回复力就是摆球所受的重力与悬线拉力的合力 ,显然这是错误的 .因为回复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 ,摆球所处的位置不同 ,研究的方法不同 ,回复力的来源的表述也有所不同 .但是 ,体现回复力作用的效果却总是相同的 .为此 ,我们可以依据力产生的效果 ,通过力的合成或分解 ,从中辨析和确定单摆在各种不同位置时的回复力 .一、单摆运动情况的简要分析单…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必修)第一册在讲单摆时,学生就p.129页图5—3(本文图1),提出了几个问题,这些问题确有弄清的必要,现分别讨论如下。 [问题1] 单摆振动的回复力是重力G和线的拉力T的合力吗? [分析和讨论] 教材中没有说明单摆的回复力是什么,只是提到“摆球在重力G和线的拉力T的作用下”做来回往复摆动。学生看到教材中的图示,便很容易把单摆的回复力视为重力G和线的拉力T的合力,实际情况如何呢?请看图2(a)所示。由于单摆的运动是竖直面内变速圆周运动的一部分,所以单摆所受的合力F=T+G在摆球速度不为零时,F一定不在切线上,也不在法线上,是F在切线  相似文献   

6.
1 单摆振动的回复力 例1 关于单摆振动的回复力是什么力,有以下两种观点:  相似文献   

7.
回复力是引起简谐振动的必要条件,是教学的重点。本文拟就教学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谈谈个人的浅见。一、静摩擦力可作为简谐振动的回复力与滑动摩擦力不同,静摩擦力仅能使机械能转移而不耗散。如图一所示,叠放在一起的质量分别为M、m的木块,在倔强系数为k、形变不超出弹性范围的弹簧作用下,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振动。当两木块相对静止时,M、m做简谐振动,m做简谐振动的回复力是为静摩擦力。众所周知,对于m、M整个物体系,是以弹力F作为回复力发生简谐振动的,F=-kx,其振动周期为 T=2π((M+m)/K.)~(1/2) 若将m、M隔离,M是在始终指向平衡位置的弹力F和静摩擦力f共同作用下做简谐振动,而m却是仅以静摩擦力f作为回复力发生简谐振动的。令物系每时每刻的即时加速  相似文献   

8.
单摆是指这样一个系统的理想化模型:它由一个质点(摆锤)挂在不可伸长而无质量的悬线(摆线)下端构成。当把质点拉离平衡位置,然后释放,质点就在平衡位置附近沿以悬点为中心、摆线长为半径的圆弧作微小振动,这种振动的回复力是重力的一部分,因振幅不大,回复力与位移成正比,故而是一种简谐振  相似文献   

9.
物体产生振动的首要条件是离开平衡位置时就受到回复力的作用 .回复力是以效果命图 1名的力 .由于受现行高一《物理》教材第 133面 ,如图 1所示的影响 ,不少学生将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理解为摆球所受的重力和悬绳拉力的合力 ,这是不正确的 .单摆在摆动过程中 ,摆球要受两个力的作用 ,即重力 G和悬线的拉力 T,如图 1所示 .它在做变速率圆周运动 ,变速率圆周运动既有法向加速度 ,又有切向加速度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单摆所受的合力可分解为沿法向和切向的两个分力 .法向力使单摆改变运动方向产生向心加速度 ,切向力使单摆沿圆周运动的切…  相似文献   

10.
刘亚辉 《学子》2013,(5):194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对于"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这一条件却是难以把握,"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是不是物体只受重力或弹力作用?物体如果还受其他外力作用情况又如何?实际上只受重力或弹力作用或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情况是不多的,大多数情况是物体除受重力或弹力外还受其他力的作用,其他力也可能做功。举例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力是对运动最高度的概括,也是研究运动最佳的角度.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受力分析是一个基本功,也是学习物理的第一道门槛.有部分学生,常把弹力或拉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搞错了.这些学生在处理受力分析的时候,存在思维定势,本质原因是没有掌握正确受力分析的方法.例1斜面固定于水平地面上,斜面的上表面光滑,如图l,物块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如图2,物块在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求两种情况弹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些教师反映力学不好教,学生反映力学难学.其原因是概念抽象,理论性强.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或对教材不熟悉所致. 从人教社1987年新编的初高中教材可以看到,“力的概念”是逐步加深的.在初中物理第二章第一次提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初步概念;接着在“运动和力”的关系中又谈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最后在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一章才明确地完善力的概念:即  相似文献   

13.
一、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关于相互作用力,课本上没有专门定义,只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有些学生在判断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时容易发生混淆. 例1 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桌子受到哪些力的作用?指出哪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哪两个力是平衡力? 有的学生考虑到书有重量(受重力作用)压在桌子上,桌面对书有一个反抗力(支持力)没有重力作用也就没有反抗的支持力.所以,书受  相似文献   

14.
一般而论 :当单摆在混合场中相对于地做加速运动的系统 (非惯性系 )中振动时 ,其振动平衡位置在悬点与“总合力”G′的连线上 ,而振动周期由“总合力”产生的加速度g′及摆长决定。其中“总合力”指所有场力 (真实力 )与惯性力(非真实力 )的合力 ,讨论如下 :1 若单摆仅在重力场中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系统振动时 ,如图 1,设摆长为L ,振动位移 (由平衡位置算起 )X ,其振动回复力来源于重力G沿轨迹切向的分力 ,当摆角很小 (θ<5°)时 ,有 :F =- mgLx -kx ①式中 :k =mg L ②此时 ,单摆的振动可看作简谐振动 ,振动平衡位置在悬点竖直下方。…  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C.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D.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有拉力,但车对马没有拉力2.天花板下吊一个圆球,球恰与竖直墙接触,悬线保持竖直状态,如图所示,则圆球所受的力是A.重力、悬线拉力、墙的弹力和摩擦力B.重力、悬线拉力和墙的弹力C.重力、悬线拉力和墙的摩擦力D.重力和悬线拉力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分别受到水平推力F1和F2的作用,此时两物体都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设甲对乙的压力为F3,乙…  相似文献   

16.
胡旭 《中学理科》2006,(9):34-34
在初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力”这一概念时,学生总是把力和力气混为一谈,认为力就是力气,或力气大,力就大,力是由一个物体产生的等等,很难接受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一概念。在教学中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借助实验,因为在物理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是“千言万语说不清,一做实验就分明”。以下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实验和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单摆在振动过程中虽只受到重力和悬线拉力这两个力的作用,但在分析单摆运动时,经常涉及到“回复力”、“向心力”、“合外力”这三个力,且这三个力容易混淆,下面对此作一些分析. 如图所示的单摆模型,摆长为l,摆球质量为m,摆球在A、A’间来回摆动.O点是单摆的平衡位置,摆线与竖直方向的最大夹角为α(α<5°),摆球运动到任一点P时(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机械能守恒判断中的“陷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如果系统“明显”克服除重力或弹力之外的力做功,则明显可知有机械能损失;但是在非弹性碰撞、绳子突然绷紧等过程中,由于物体(绳子)不能完全恢复原状而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则不易看出,成为机械能守恒判断中的一个“陷阱”.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理科月刊》2 0 0 0年第 7期上刊发了“如何给重力下定义”一文 .文中作者认为 ,人教版三年制初中物理第一册 95页上重力的定义 (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太 口 罗嗦 ,不如改成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做重力 .其理由有二 :其一 ,教材上的定义过于冗长 ,“地面附近”这几个字应删去 ;其二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是一句被动语句 ,如此表述也是 口罗嗦的 .因而 ,文中作者根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对重力的定义进行了上述修改 ,且作者认为 ,这么一改既科学又简洁 .岂不知 ,这么一改却出…  相似文献   

20.
关于单摆在振动中所受的力.常出现一些模糊认识,即认为单摆在振动中所受的回复力就是摆球所受重力与绳子拉力的合力,显然,这是错误的.实际上单摆在振动中所受的回复力只是合力的切向分力.除此之外,摆球还受到合力的法向分力的作用.那么单摆在振动过程中,切向力、法向力及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否在变化?怎样变化?弄清这个问题,对澄清上述模糊认识是有帮助的.本文试对这个问题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