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也说师爱     
特拉赫恩说:“爱是人的本性,就像太阳要放射光芒一样;它是人类灵魂最惬意、最自然的受用;没有它,人就蒙昧而可悲。”人性中最闪光的品质是爱,人的灵魂受爱这个天使所支配,而善良就是爱的具体辐射。勃郎宁也说:“爱,既非环境所能改变;爱,亦非环境所能磨灭。”更进一步道出了爱的价值、爱的魅力、爱的永恒。身为执教者,要通晓师爱。因为,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师爱,就没有学生的进步;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园地的千红万紫,桃李天下。  相似文献   

2.
爱,多么温馨的字眼,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文坛巨匠高尔基也言:“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做一个好班主任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在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相似文献   

3.
《说文解字》中爱的部首是“夂”(sui),表示“爱”是一种行为与行动。《康熙字典》中爱的部首是“心”,表示爱由心发。《康熙字典》是这样解释的:仁之发也。亲也、恩也、惠也、怜也、宠也、好乐也、吝惜也、慕也、隐也。《现代汉语词典》对“爱”是这样解释的: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我国出版家、教育家、文学家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011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湖北武汉钟家村小学桂贤娣老师经常问自己:“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做到爱学生容易,但让学生感受到爱不容易。学会奉献爱、感受爱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思想品德教育实践也是一个爱的教育过程,具体包括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爱学习和爱真善美等。  相似文献   

4.
吴超 《教育艺术》2009,(5):25-26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为池塘,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前提。在一个班集体中,班主任能“以爱动其心,以爱导其行。”“以爱育爱,以心换心。”自然而然地学生也会爱教师,爱他人,从而创建一个充满温馨、充满爱的班集体。多年的工作体会就是:“只要用心去浇灌,铁树也会开花”。  相似文献   

5.
如今,大家谈论教学总热衷于引用“某某模式”,似乎没有模式便无所谓教学,赶“模式热”已渐渐成为一种时尚了。君不见,现在如果要搞一次教学观摩,不打出一个“某某教学模式”研讨之类,便失色不少;打出了“模式”的旗号,就成功了一半。说课者津津乐道于自己上课引用某种模式或独创某种模式,以示自己理论上的成熟;评课者也习惯于为某一堂课套上某某模式,以示自身知识渊博。教研教改领域,更是模式满天飞,令人目不暇接。大家都争着给自己贴上标签,冠以“某某模式”,大有无模式不成教学之势。尽管人们对教学模式的理解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6.
说“偏爱”     
家长偏爱子女,向为人所诟病。有道是“爱子贵均”,推而论之,为人师者之于学生,更应“均其所爱”。但说归说,真要从实做来,却又决非易事。常听入说,某某学生是某某老师的“爱徒”、“得意门生”,而此等殊荣又大抵非“高足”莫属。这里便很准说没有偏爱的成分在,但人们对此又往往取欣赏态度,其可怪也欤? 南北朝时期的大学者颜之推有云:“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厚之,更所以粥之。”这话是说,做家长的(当然也应包  相似文献   

7.
青秀 《语文天地》2012,(12):11-12
2012年的高考已经落下了帷幕,但笔者依然清晰地记得高考前那段时间的作文复习。各种小道消息甚嚣尘上,各大报刊也在醒目位置标注某某专家对今年作文题的预测。比如“站在高处”、“我的心在乌云之上”、“流水线”、“装饰”、“本色”、“我爱传统文化”等等,一时间,学生忙着研究这些作文题,老师忙着在网上搜索资料,然后挤出宝贵的复习...  相似文献   

8.
走向淡泊     
就这样步入了中年。没有发财,没有做官,也没有令人瞩目的成就,有的只是备不完的课,改不完的作业,还有没完没了的考试。日子平淡得像白开水,偏有同窗来访,谈起当年学友:某某发了大财,某某在省级机关,已是“正处级”……同窗感慨万分,我却心静如水。  相似文献   

9.
我们常常能听到对一些老师的赞扬:“某某老师的课讲得真好!”“某某老师的课讲得很精彩!”这不仅让人想起很多年前听到的一个故事:某学校有两位语文老师,一位口才很好,且非常幽默,一堂课讲下来,常常是笑声不断,学生听得非常过瘾;另一位虽也是语文老师,但口才就差了不少,讲不了多少精彩的东西,学生也就不怎么爱听,索性就干脆少讲。但奇怪的是,第一位老师所教的学生就是没有第二位老师所教的学生学得好,一时间曾被传为怪事。这是课程改革前的故事,现在想来当然就不觉得奇怪了。第一位老师“讲”,是在“讲授”,就是把自己所知道、所理解、所感…  相似文献   

10.
在漫长的人生起跑线上,并没有人向我们发出那激动人心的起跑令,但我们四周,却处处是无声的“起跑”信号。一次“起跑”就意味着肌肉与力量的凝聚,一次“起跑”就冲起了拼搏与意志的最高极限,一次“起跑”就牵动起无数爱我们人的心。这无数次“起跑”,也将回答出人生的某种问题吧!  相似文献   

11.
没有阳光,万物无法生长;没有爱,孩子的精神人格无法发育成长。从古人的“爱人者人恒爱之”到现在的“只有善行才会为你带来声誉”可以看出,有一颗善良友爱的心一直是人们所推崇的。冰心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爱心”教育则是一个小学班主任教书育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爱”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它的外延很广。从大的方面讲,可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爱科学等;从小的方面谈,可以爱学校、爱家庭、爱自己身边的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孟就提倡“仁者爱人”,“仁”就是人,“仁心”就是“人心”,就是仁爱之心,爱人之心。富有“爱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爱心”是传统美德的基础,更是我们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但丁说的“爱是美德的种子”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一个人没有爱心,就无以谈忠,无以谈孝;一个人没有爱心,就无以谈责任,…  相似文献   

13.
方学英 《云南教育》2005,(32):43-43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改卷评分,这个“无情”的教学环节,在教育家手里也总是“道是无情却有情”。一次小小的给分,甚至一个习以为常的符号,有时可以使一颗颓废的心重新燃起希望之火,也可以使一个意气风发的学生变得心灰意冷。  相似文献   

14.
邱合鑫 《辅导员》2010,(18):46-46
冰心老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在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无限丰富而美好的世界,等待着我们去开发。”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德育工作者,我时时谨记陶行知老先生的“爱满天下”的座右铭,用情与爱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教育着学生,用我的心换学生的心,与学生“心心相印”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使我成了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做起德育工作来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5.
周万华 《班主任》2004,(12):20-21
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颗心就是老师对学生的挚爱之心,就是为教育事业的奉献之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种爱是我们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动力,也是  相似文献   

16.
BEST Words     
爱是要付出才会有得到,但我从来没有付出过,或者只付出一点点就把自己关起来。我觉得这样永远都不会得到爱,也永远没有一个真实的“关系”。能拥有的“关系”只能像电影一样,似真似假。所以现在,我觉得即便被伤害也不要怕,要自己放出来,要相信人,才会得到爱。  相似文献   

17.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道德品质。古人说:“感人者,莫先乎情。”“为良师者,赖其仁,非教术也。”没有教师的爱,学生好似幼苗没有阳光;没有教师的爱,学生的身体、品格和智慧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和自由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区分为真爱和假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对学生的真正的爱,是一种强烈的不可抑制的愿望,这是一种要把你认为是自己身上最好的东西献给学生(不是献给某个人,而是献给集体)的愿望,是努力使学生从思想上和政治上也达到和我们同一水平的愿望。”真爱主要表现为对学生“诚”。真爱…  相似文献   

18.
读《孟子》总使人有气势磅礴之感 ,咄咄逼人之势。孟子论辩的进攻性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可见一斑。在该文孟子举出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例后 ,回答齐宣王的问话 ,说“是心足以王矣” ,有了这种仁爱之心就可以行王道了。至此孟子已回答了齐宣王三个问题 ,即“德何如 ,则可以王矣 ?”“若寡人者 ,可心保民乎哉 ?”“何由知吾可也 ?”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概括起来的是 ,您有仁爱之心 ,你可以行王道。那么齐宣王是否接受了孟子的观点和主张呢 ?孟子深知没有。于是 ,孟子提出“百姓皆以王为爱 (吝啬 )也” ,待齐王坚称“吾何爱一牛 ?即不忍其…  相似文献   

19.
「爱」与「严」的效应教育者最高贵的品质,就是兼有父母对子女“爱”与“严”相结合的那种深沉的爱。所以,班主任在工作中必须做到“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这是我做班主任工作一直遵循的教育原则。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没有爱就不...  相似文献   

20.
走向淡泊     
就这样步入了中年。没有发财,没有做官,也没有令人瞩目的成就,有的只是备不完的课,改不完的作业,还有没完没了的考试。日子平淡得像白开水,偏有同窗来访,谈起当年学友:某某发了大财,某某在省级机关,已是“正厅级”……同窗感慨万分,我却心静如水。韩愈云:“夫大木为?细木为桷。”(《进学解》)人亦如木,各有所用,只要于世有益,健康、愉快。这就够了,有什么必要比来比去,给心灵平添负荷呢?记得有一次欣赏古代名画,见到一幅《布袋和尚》,旁有题字:“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其痛快!”朋友问我:“你知道这和尚的布袋里装着什么吗?”“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