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把握时代脉搏,树立创新意识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教师是关键。因此,我们每位教师要明确时代要求,树立创新意识。首先要树立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主阵地的意识,坚信每位学生都有创新潜能,且他们的创新能力主要是通过他们的自主活动——创新实践而形成的。其次,要不断加强学习,保证“一桶水”常活常新。面对新事物、新知识,孩子们已经走在了许多老师的前面,教师的“充电”和“补氧”是创造…  相似文献   

2.
当代生产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基础教育中,教师不可能仅凭课堂教学教给学生受用终生的知识。社会对学校教育目标的要求也已经提高到了“知识——智力——能力——思维——实践——创新”的高度,特别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学的着眼点必须放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上,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去寻找和建构适应社会要求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创造性体现为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综合。这是21世纪我们所需要的能实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人才品质。任何一种品质都需要长期的形成过程,应该从小抓起。学科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也是开发学生创造力的主阵地。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作文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互动提高。因此,在低年级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实施学科创新教育的重要举措。一、高屋建瓴,培养创新意识作文早起步,要以学生放胆为核心。在学生有一定作文基础之后,加大教师的引导力度,“高起点”“多实践”,是提高作文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低年级作文当中,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力求达到:内容——求异;构思——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课堂这个渠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主要有三项内容: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创新能力”是当今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而“创新能力”来自于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应从课堂教学开始,怎样才能把课堂变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呢?我觉得应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开始.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授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基础教育承担着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任.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等.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的中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大小,主要受到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方法策略三种因素的影响。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内部动力和前提条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但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靠平时长期有意识的培养而形成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提出的一些你意想不到或认为不必要的问题。正确引导学生的“异想天开”,教师要善于创设某种问…  相似文献   

8.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培养创新意识,探究学习,培养创新精神,“炼制”习题,培养创新能力进而形成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知识交流的主要过程,也是学生多方面素质形成的主要渠道。要让学生有驾驭知识的能力,就应该让他们通过课堂,知道知识的形成过程。美国有一名心理学家叫布鲁纳,他曾经说过:“教给一个人某一门学科,并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课堂教学,是知识形成的主要环节。为了激发学生课堂的主动参与意识,为了将课堂的知转为能,学生应成为良好的知识“导体”,从课堂每一位学生身上都能看到知识的光华。课堂要避免“绝缘体”的存在,我们为人师者应主动掌握学生心理,调整学生心态,使他们对课堂产生“缘”,也就是兴趣,因为兴趣是干好一件事的第一动力。无疑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兴趣的产生。要寻找或培养学生课堂兴趣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是以数学学科为知识载体,课堂教学为途径,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完成数学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谈一谈自己的思考与尝试。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关键在于教给学生创新学习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本文围绕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体会,深刻阐述了学习兴趣、基础知识、观察能力和个性特长是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郑祥旦 《福建教育》2005,(11A):43-43
创造性活动是“发散——收敛一再发散——再收敛”多次循环的过程。开放性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必须帮助学生形成思维范式,所以基于知识形成过程的开放性教学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张焕孪 《云南教育》2002,(13):29-30
小学数学新修订的教学大纲提出了“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要求,强调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所面临的迫切任务。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应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氛围,为学生提供创造契机,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一、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质疑、争辩,最终统一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  相似文献   

14.
徐斌 《学周刊C版》2013,(1):17-17
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目标是“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我认为,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应至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5.
该文探讨了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MM 教育方式加以整合,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 中数学虚拟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创设情境——确定主题——虚拟实验——提出猜想——验证猜想——成果交流”,以更好 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设计与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中学化学教学的任务是 :除教给学生基本化学知识外 ,还必须教给学生各种能力 ,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战场、主阵地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 ,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传授知识 ,两者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因此 ,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知识内容 ,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积累经验 ,积累素材 ,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现就如何根据知识内容设计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谈谈浅见。一、新课教学中 ,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教师讲课应少而精 ,讲到“点子”上 (重点、难点、知识…  相似文献   

17.
基于校园网网络环境下的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自主探究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网上协作.网上测试——课堂小结,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数学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9.
何科 《现代语文》2006,(7):32-3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更应发展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培养的主要渠道,如何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形式,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每一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向学生敞开一方天空,通过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开放、民主、愉悦、创新的气氛中感悟知识,驰骋思维,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