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卷首语     
《中国教师》2013,(21):1-1
读书与实践,是教师在网络时代与学生交流和发展的主要途径。教师自身的读书经验,就是指导学生读书的依据;教师自身的读书习惯,将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教师自身读书求知的发展成果,也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关于读书,给大家提三点建议:第一,要读原著,不要只读二手书。选本只能代表选家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 《中国德育》2008,(10):8-12
我童年最大的痛苦就是没有书读,而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书太多读不过来。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当书越多的时候,实际上人读书的热情就越淡薄;当书越少或者找不到书读的时候,人渴望读书的热情就会越高。在这里,主要讲一下我读书的经历以及阅读对于创作以及人生的影响,希望同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2015,(20)
“明天是世界读书日,大家都知道吧?”4月22日,李克强总理考察厦门大学期间,专程到访群贤楼一层的“厦大时光”书店,与在此购书的同学们互动交流.总理说,世界读书日虽然只有一天,但我们应该天天读书,这种好习惯会让我们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4.
读书与做人     
<正>"凡才子夜读子夜,是大家常说家常。"其意境,或许"夜读子夜"就是"晚上读写想","常说家常"就是"白天走干讲"吧?读书与做人,做到这样的境界,即是"才子""大家"。做官,先要做人。做人,应该读书。怎么做一个好人?要读书。"为什么读书便能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呢?因为在书中可碰到很多人,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好做你的榜样……他们是由千百万人中选出,又经得起长时间的考验而保留以至于今日,像孔子,距今已有  相似文献   

5.
总理讲:“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大家通过读书和举办讲座等形式开展活动,这对于推动全民族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提倡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将起到促进作用。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6.
有人称“文化大家”钱钟书是“一代书痴”。钱钟书生前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曾要“横扫清华图书馆”。  相似文献   

7.
偶然见到久未见面的老朋友,聊到空闲时间都在忙些什么,我说我跟以前一样,业余时间就是读书,写点东西。朋友很是感慨:大家都忙着挣钱,每天都身心疲惫,焦头烂额,你却有雅兴读书,真是幸福啊!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都知道读书、读好书的重要性,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大家也多能背诵。在现在这样学习压力大、作业繁重的情况下,不少同学仍在读书,写读后感,这确实是令人欣慰、欣喜的。只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究竞应该怎样来读书?也就是:读书的方法究竟是怎样的?读了一本好玩的书,哈哈一笑,说声“真逗”,读了一本悲伤的书,  相似文献   

9.
正【板块一】由题生疑,提出问题师:同学们都很喜欢读书。今天,老师送给大家一本特别的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看到这个题目,你的头脑里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生:石头书真的可以读吗?生:石头书是什么样的?生:石头书里有什么知识呢?师:大家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归纳起来就是一个问题——石头为什么会被称作书?(板书"?")要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生:(齐)读书。  相似文献   

10.
《红蜻蜓》2023,(12):14-17
<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号召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来读书,从而建设书香社会。对于读书这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口味:有的人喜欢看小说,有的人喜欢读戏剧,有的人喜欢读诗歌,有的人喜欢读科普。大家兴趣不同,读书的方法却可以互相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刘欣 《山东教育》2020,(1):20-21
教育是干什么的?老百姓有一个最朴实的说法:孩子上学,就是"去读书"。读书,这就是关键。引导学生读书,是教育的根本职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创造爱书和尊重书的气氛,要对书怀有崇敬的感情——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就在于此。一所学校可能具有一切设施,但是如果没有书,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书,或者如果大家都不爱书,对书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12.
我童年最大的痛苦就是没有书读,而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书太多读不过来。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当书越多的时候,实际上人读书的热情就越淡薄;当书越少或者找不到书读的时候,人渴望读书的热情就会越高。在这里,主要讲一下我读书的经历以及阅读对于创作、对于人生的影响,希望同大家一起分享。在阅读中快乐地成长我是1955年出生于山东的一个农村,十  相似文献   

13.
营造氛围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重要的就是读书氛围的营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来做:一是班级读书环境的布置。如,在教室里张贴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以及小故事,开辟"好书大家读"、"快乐读书屋"等评比栏。二是家校沟通,建立属于学生自己的小书架。在学生识字伊始,教师就和家长商量,给孩子成立家庭小书库。现在很多学生在  相似文献   

14.
读书偶感     
读书于我.是一种诗意的生存状态,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一种温暖的生命体验。一天不读书,就会有饥饿感、寒冷感、窒息感、憔悴感、孤独感。读书就是打通精神经脉的良药。一日不读书.自惭形秽:三日不读书,怅然若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2012年4月23日上午10点半,以"你我‘读’具匠心、世界‘书’途同归"为主题的2012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暨萃英网络书会揭牌仪式在兰州大学本部图书馆前举行。此次读书日活动为期20天,主要包括图书漂流、读者调查、书评交流会、读书感言征集等一系列活动。萃英网络书友会的创办是本次读书会系列节目的一大新亮点,其注册于今年4月15日,旨在给广大读书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的新平台。活动负责人石帅君介绍说,如今大多数同学都喜欢宅在宿舍,上网时间比读书时间要多。而借助萃英网络书友会这个平台,大家足不出户就能利用网络推荐自己的书籍、交流读书心  相似文献   

16.
《新作文》2006,(Z1)
美妙的精神之旅“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大家一定还可以说出许多伟人谈读书的名言,那么,为什么古今中外那么多的伟人都谆谆教诲人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呢?读书对于我们的生活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对我  相似文献   

17.
今年的4月23日是世界大文豪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的日子,这也让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更有了些回归经典的意味。当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这个日子作为“世界读书日”,是为向滋养了人类心灵的文学大家致敬,同时也希望读者通过阅读那些闪烁着智慧火花的经典,能享受到最简洁却又最难忘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哲学原来如此美丽--《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想想我们是干什么的,教书的人啊,自己先就不读书,这可怎么得了! 自己不幸而成为书呆子的人,其心愿就是大家都和我一样呆才好:那样便可免于被视为孤独怪异。身为教师,这无疑为我的“布道”提供了方便。“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继续教育的课堂上,我不避尖刻,向同行作如是说。“想想我们是干什么的,教书的人啊,自己先就不读书,这可怎么得了!”文章里,我如此疾呼。(见《教师之友》2000年第9期《先做读书人》)  相似文献   

19.
犹觉读书好     
正北宋诗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古今中外,无论王侯百姓,大家的句子都在验证着"腹有诗书气自华"。当然,"气自华"只该是读书的副产品,是"腹有诗书"后水到渠成、自然而成的结果,而不是读书的出发点,更不该是刻意的追求。面对"教师不读书"这个广为流传的结论,我不止一次叩问自己:我能不能列在"不读书教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鼓励人们多读书,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为什么确定在这一天?原来英国著名戏剧家、大文豪莎士比亚便是在1616年的4月23日逝世的。这一天,世界上的人们,尽管国籍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年龄不同,但大家都在充分感受着读书带给自己的好处和乐趣。4月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