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瑞芳 《学周刊C版》2011,(6):153-153
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所以搞好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注重语言表达的训练,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没有引起重视。目前,中学生作文中反映的问题很多都属于思维方面的,由于学生的思路狭窄、思维混乱,导致结构程式化、语言的成品化、材料的通用化。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不断摸索,大胆实践,将思维训练引进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2.
许丽华 《时代教育》2007,(7Z):113-113
作文是语言的训练,也是思维的训练。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如此可见,作文是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想象是作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思维形式。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正作文教学是启发、联想、领悟、写作相统一的过程。创新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训练可以融会贯通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作文教学一般有作文训练方式的选择、作文指导、作文批改和作文评讲四个环节,这里仅从作文训练方式的选择、作文指导两个环节谈谈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一、作文训练方式与创造性思维训练教师要恰当地选择作文训练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1.在命题作文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命题时应有所突破,必要时在时空上给学生留下"空白",把学生思维引向无限。全命题作文要"心理学化"。命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因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学生作文中表现出一个严重问题是创新思维的贫乏,尤其是考场作文显得呆板、无新意、无生气。无论题材、构恩、抑或立意,都存在着“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笔者以为造成这一病根的原因之一是忽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少教师屈从于升学考试这一指挥棒,“应试”教学观念还根深蒂固。特别是在考试作文评分标准的左右下,平时的作文训练,时常以条条框框去束缚学生,否定标新立异。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扼杀了,学生也习惯于写“四平八稳”的文章了。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以为首要的是教师应从应试的误区中走出来,切实去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可以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作文教学走出低谷、提高实效的内在动力。那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哪些途径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宗峰 《现代语文》2004,(10):42-42
文章是思维形态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基础知识不断创新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维表现出了最本质的特征——创新,即思维的求异性。目前,学生手头上“作文选”、“范文集”比比皆是,作文抄袭成风。学生作文的通病是:写人,千人一面;状物,万物一色;叙事说理,往往拾人牙慧。可以说是学生的思路过于狭窄,形  相似文献   

6.
“文学性”,是作文教学的时代要求,表现在学生作文中就是具有文学的笔法和文学的语言。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和学生写作实践始终是围绕着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进行花样翻新,结果越弄越复杂,越复杂越艰辛,甚至到了像“引———评———联———结”一类刻板的公式化,使作文成了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八股。我们只有在文笔上下功夫,才能跟上“文学性”要求的脚步。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用散文的笔法作文。提高联想能力。联想是散文写作的重要思维方式。因而,教师教育学生在写作构思时要运用“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  相似文献   

7.
兴趣可以打开情感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如何使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体验写作的快乐,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爱玩、爱游戏是学生的天性,让学生玩一玩,不仅可以消除学生作文的苦恼,而且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如在《捏泥塑》的作文课上,教师先让学生进行泥塑制作,然后让其把游戏写下来,这堂作文课,学生自己动手,玩得尽兴,写得轻松。许多习作重点突出,语言生动活泼。长期以来,教师往往以成人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写逻辑性强的程式化作文,结果学生苦不堪言,兴味索然。其实,只要尊重他们崇…  相似文献   

8.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发展学生思维,优化作文教学结构。只有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的作文才能写出自己的感受,作文水平也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我们怎样优化作文教学结构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呢?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作文过程是一个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兴趣、情感和认识活动,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了活跃的创造的过程。课堂作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进而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作文训练的核心是思维训练,思维需要激发,当学生面对一个作文题目“咬笔头”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通过“碰撞”来激活思维,从而打开作文思路和拓展作文思路。所谓碰撞就是联系,就是拓展生活空间,为学生作文提供不息源泉。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教师过多的参与和引导,限制了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丰富的情感和活泼的个性得不到自由发挥。作文内容一板一眼,少了灵性和趣味性。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作文要写出真挚感情和独特感受。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得小学生作文课堂趣味化成为了可能。小学作文教学要开放思维、鼓励创新、讲求趣味,使学生快乐作文;作文内容要贴近生活、注重实践、陶冶情操,使学生放飞心灵。一、教学方法讲究趣味性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古人曰:“文贵于新。”作文本质上是一项艰苦的创新劳动,作文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训练过程,作文训练是一条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作文指导应以创新思维贯穿于全过程。 小学作文教学主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两大问题。“写什么”是解决作文内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和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能激活学生写作思维,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写作思维品质,其主要表现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既合理又不定式的思维训练途径,它以联想性、多向求异性、创新性和集中最优性等为特征。  相似文献   

14.
我们进行创新作文教学时,必须关注作文的主体——人。作文,就是人思维的反映,作文是有情的思维,思维是无形的作文,从人出发,就抓住了作文的主要矛盾。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应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维,单独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创新作文就是要抓住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不断提高人的写作能力,这样才能符合文章的写作规律。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一个人的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本文从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创设良好的作文教学、鼓励学生经常进行作文实践三方面阐述了怎样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方翠英 《考试周刊》2014,(54):45-45
<正>中学生作文意义拔高化、情感虚假化、思维程式化、写法模块化,使作文教学效率越来越低。作文教改二十多年,学生作文仍捉襟见肘,作文教学如何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呢?挣脱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束缚,增强学生的写作主体意识,解除命题、指导、批改、评讲的种种限制,给学生松绑,实现"学生角色社会化,作文实践生活化,作文文本个性化","网络环境下生活化写作"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一、"网络环境下生活化写作"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广阔天地。同一事物、同一篇作文,都可以有不同的观察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过程,就是学生创新精神的体现。因此,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中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多角度作文。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精神的核心。多角度作文,就是要引导学生在作文构思时要多向思考,多角度、多方位地开拓思路,甚至逆向思维,帮助学生脱俗求新,使作文的立意鲜活,从而达到拓宽学生想象、创新的目的。如在指导学生写“路…  相似文献   

18.
霍文英 《新疆教育》2013,(13):60-60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高效率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必须根据创新思维的特性,科学地安排创新思维的训练。一般来说,创新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就其思维广度而言,具有发散性;就其思维的灵活性程度而言,具有变通性;就其思维的个性而言,具有独特性。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根据创新思维的这三个特性来安排系统的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19.
作文是学生认识世界中思维解剖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深刻认识事物本质,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与综合能力,从而促使学生作文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本文围绕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加强作文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作文思维品质,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作文教学得失的关键环节,但是,老师往往将批改看成自己一人之事,发现学生作文有不尽人意之处,便妄下断语。对于学生来说,作文不是别的,它是自己生活的写照,见闻的载体,真情的表露,思维的火花,所以老师的批改应当重视、理解、尊重、欣赏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个性体验,努力发现作文的闪光点,对学生多加鼓励,激发其习作的积极性。一、改变传统的评定形式1.超越百分制以往我们对学生作文成绩的评定往往以百分制呈现,在60-95分间给定一个分数,这样既缺少了鼓励的作用,也难以准确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