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就像一张交通网,它联系着体表内外和脏腑,起着沟通气血运行,护卫机体的作用。一旦经络阻滞,反映在身体上,就会产生很多不适,甚至导致身体生病。大多数人平时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经络不通,也不太了解什么样的身体表现预示着经络不通,有两个简单的方法可以验证自己的经络是否处于通畅状态。  相似文献   

2.
“健康要靠自己,不可以过分依赖医生和药物”,这是312经络锻炼法最核心的思想基础。 既然人体大多数的疾病(意外伤害,遗传病除外)都是由于经络不通、经络功能失调所致,那么,只要保持经络通畅,身体就会健康无恙;及时疏通经络,就能达到减轻病痛、治疗疾病的目的。所以,在疾病和衰老面前,我们不应惊慌失措,要相信自己,真正认识到体内经络系统的巨大潜能,积极、主动地激发经络的功能,变被动医疗为主动保健,就可以将健康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3.
很多人抱怨不知道选择怎样的健身方式,其实,锻炼的方式越简单越好。不出家门,您也能锻炼身体,利用呆在家中的分分秒秒,不妨做一下健身运动,活动经络,激发经络系统活力,把身体锻炼得棒棒的  相似文献   

4.
康寿强化计划适量运动运动是生命的需要,人体60亿条肌肉纤维、639块肌肉,都需要运动才能生长发育。只有运动才能提高人体的生理功能,增强身体传输氧气能力,使体内产生超氧化物岐化酶,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清除体内废物,延缓衰老。由于运动中的任何一个动作,都可给人体的部分经络以刺激,所以,运动锻炼实际上就是经络锻炼。而经络是人体的一个保健控制系统,它甚至与意念、思维等脑功能相关,起“行气血、营阴阳”、“决死生、处百病”的作用。人到老年以后,受身体条件限制,只能做一些步行、伸展、按摩、气功等温和运动。应进行以下锻炼:1、做“…  相似文献   

5.
"健康要靠自己,不可以过分依赖医生和药物",这是312经络锻炼法最核心的思想基础.既然人体大多数的疾病(意外伤害.遗传病除外)都是由于经络不通.经络功能失调所致,那么,只要保持经络通畅,身体就会健康无恙;及时疏通经络,就能达到减轻病痛、治疗疾病的目的.所以,在疾病和衰老面前,我们不应惊慌失措,要相信自已,真正认识到体内经络系统的巨大潜能,积极.主动地激发经络的功能,变被动医疗为主动保健,就可以将健康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6.
"健康要靠自己,不可以过分依赖医生和药物",这是312经络锻炼法最核心的思想基础.既然人体大多数的疾病(意外伤害.遗传病除外)都是由于经络不通.经络功能失调所致,那么,只要保持经络通畅,身体就会健康无恙;及时疏通经络,就能达到减轻病痛、治疗疾病的目的.所以,在疾病和衰老面前,我们不应惊慌失措,要相信自已,真正认识到体内经络系统的巨大潜能,积极.主动地激发经络的功能,变被动医疗为主动保健,就可以将健康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7.
“循经取穴、以指代针”有什么作用?循经取穴、以指代针,就是沿循有关经脉上的穴位,进行自我按摩。这是符合“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脏腑所属,主治所为”的治病原则的。循经取穴、以指代针概括起来有如下作用:(1)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经络,在身体里属于脏腑,在身体表面络于肢节,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如果经络不通,人就会发生疾病。因此,通过循经取穴、以指代针,就能疏通经络,畅通气血,防治疾病。《医宗金鉴》曰:“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如腹痛可按摩足三里,疏通胃经,祛病止痛。(2)…  相似文献   

8.
'经络调理法'是我国中医和武术修炼中的传统调理方法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其以中医经络学说和藏象学为理论基础,在民间广为流传。近年来,其中的经络捶疗调理法和传统养生功法应用于调节青少年近视、弱视以及眼底病等多种眼疾,均收到一定效果。有关专家表示,以中医和传统养生功法为基础的经络调理法应用于眼保健,不仅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持续一段时间之后,人体的工作能力及身体机能产生暂时降低的现象。就中医来看,是正衰毒损的必然结果。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诸邪丛生,各种毒邪大量停留,滞于血脉、经络,碍于脑窍、心神等,引起运动性中枢疲劳。因而在正气不足的基础上,毒邪也是急性运动性疲劳的基本病机,积毒和积损是过度训练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10.
王慧 《中华武术》2014,(4):17-17
在立定三级跳远训练过程中,提高成绩的方法有很多,但到一定水平之后,运动员的成绩就不提高了,这时就要认真观察运动员的身体重心是否出现了问题,技术动作还存在哪些问题,如果感觉各方面都做得很好,那么弹跳能力的基础训练,就应该改变手法,或者加强量的变化。具体方法如下:一、身体重心的位置是提高威绩的关键环节在训练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身体重心较高,但身体不向前走,导致成绩不好,  相似文献   

11.
瑜伽作为现代时尚健身运动,它的健身原理与中医经络养生理念有很多相通之处,瑜伽练习对中医经络有很好的刺激和疏通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从瑜伽冥想、呼吸、体位三个方面来探讨了瑜伽练习对经络养生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少太极拳爱好者,演练太极拳时往往不注重放松,只是活动一下身体,就开始演练了,这样做的效果当然不好俗话说,全身放松,经络畅通,加上一个好意念,等于成功一大半。练太极拳时如何放松呢?我们常说的"调心""调身""调形"实际上就是放松的一种方法。"调心"即调整练拳时的心态。就  相似文献   

13.
高广东 《武当》2023,(10):10-11
<正>一、组成太极拳的理论是科学的一是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一个内家拳种,凡是拳都有护身自卫和技击的作用,否则不叫拳。技击作用在冷兵器时代表现得尤为突出。二是太极拳融合了我国传统中医理论。习练太极拳时,初始阶段是外形带动身体内经络和气血的运行。当习练者达到熟练程度后,则是以气正形,身体经络通了,气血足了,身体也就健康无病了。三是太极拳始终贯穿了中国道家的思想。如阴阳、开合、虚实、不偏不倚要守中、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四两拨千斤等。长期习练太极拳,会使习练者身体内部阴阳协调平衡,也就达到了有病治病,无病防病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张丽芬  周军  茹凯  樊小丽  赵波 《精武》2011,(A1):5-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实验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筛选出北京市海淀区政法大学社区的身体存在不同病症的50名退休教职工,运用健身气功与脏腑经络检测仪及中医基础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筛选的受试者进行三个月健身气功的教学。在教学中运用脏腑经络检测仪,对锻炼前后受试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得出受试者病症改善率达到94%。其中38人身体状况有明显的改善。通过对测试人群的数据掌握和调查,脏腑经络检测仪检测出的结果95%的与医院检测的结果吻合。该模式具有可行性和较好的实际运用价值,可以在社区健身教学中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5.
网络系统人体的机能远比计算机复杂得多,其网络所需传递的不单只有信息,还要担负能量、资源补给、废物输送、防卫信息及资源的输送等。因此,在这个系统方块图中,将之分成几个不同的网络系统。经络系统经络系统是中医数千年前就发现的人体网络系统,但是长期以来从解剖学中一直找不到经络存在的证据,直到1998年中国大陆的一个科研小组经过多年的努力,才在物理实验室中找到经络存在的证据。这个小组发现经络本身具有光纤维的物理特性,同时也发现经络附近的毛细血管呈现平行的状态,经现代流体力学的模型分析,发现其中存在延着经络方向运行的体液…  相似文献   

16.
笔者认为现代人得病大多跟以下四个原因有关:◆情志不遂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经常处于一种紧张压抑的生活状态中,很容易造成身体内的瘀血。中医认为,人的疾病跟气血相关,气血不畅就会得病。比如现在的妇女很容易患乳腺或者子宫的疾病,从中医角度讲,这就是情志不遂所致。如果经常情绪不舒畅,气老壅在上面,那么她的乳腺就很可能会出现问题。患乳腺疾病的女性,性格多偏于暴躁,心高气傲,脾气偏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优秀项目,在新时期传承和发展太极拳的传统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太极拳吸收中医整体观念思想,强调意念、呼吸、动作导引相联系,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和逻辑分析法对太极拳养生观进行研究,论述中医经络基础理论及相关理论,阐述太极拳运动中的意念、呼吸、动作肌肉变化与中医经络联系,指出太极拳练习中"以意运气、以气运身、以体导气",三者相互联系,密切配合,通过意念的调控,气的吐纳及调息、肌肉运动和动作导引来达到疏通经络,养生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进行任何锻炼之前先做热身运动非常重要。它能增加局部或全身的体温及血液循环,使身体做好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运动,这样你就不容易受伤,在进行正式锻炼时,身体就能更努力地工作。热身运动并不是像你想象中的做几个开合跳或慢跑几分钟那么简单。人们倾向于认为热身只意味着让身体出汗,而不是做那些让身体准备好、启动正式锻炼的动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G.高纳卡是印度跳跃项目教练员。20多年来,他培养了很多国家级、国际级跳跃运动员。在此,他介绍了一些发展起跳蹬伸力量的练习手段。 跳跃的最大远度或者高度是由起跳速度、起跳角度和起跳高度形成的身体重心的运动轨迹所决定的。起跳由着地、缓冲和蹬伸三个阶段组成。运动员一旦离开地面,就没有任何办法能够改变身体重心的飞行轨迹。跳跃运动员的空中动作只能帮助他们维持空中飞行时的身体平衡,为完成合理有效的落地动作做准备。  相似文献   

20.
帆影 《武当》2009,(7):54-54
这套降压操是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通过刺激固定的经络穴位;使得肝阳、肝阴达到平衡。这套操动作很简单,练习一遍大约十几分钟,每天练习两次即可,活动量不大,非常适合中老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