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小珍 《成才之路》2010,(11):I0006-I0006
新课程的理念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一种挑战于学科本位论的崭新教育价值观。小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心灵的震撼和影响是很有力度的。也是深远的,“对话”作为语文教学的新形态昭示着平等、民主,张扬着个性、人性。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建构对话平台,使语文课堂成为养育人性的圣殿昵?  相似文献   

2.
毫无疑问,民主教育当然不能仅仅由语文来承担.而应该是所有学科的共同任务;但语文作为“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叶圣陶语),在民主教育中所起的特殊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原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给教育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教育——这首先是人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而语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发展,这已成为当前大家的共识。但联系教学对象我们要发展儿童的什么?叶圣陶先生早在80年前谈到小学国文教育应当怎样改革时明确提出了“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的著名论断。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发展儿童的心灵。一、发展儿童心灵的意义首先需要明确“心灵”是什么?简单讲,“心灵”就是指“人的思想感情”。叶老为什么强调语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呢?语文教学和发展儿童的心灵有什么关系呢?第一,语文学科发展儿童的心灵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语文是一门表情达意的学科,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陈娟 《成才之路》2010,(4):41-41
新课程改革充分体现了民主精神,尊重学生各种权利,给学生心灵的自由。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民主的理念,让语文充满自由精神的教育。尊重学生的心理自由,让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写属于自己的文章。语文教学要淡化“语文知识“的机械训练.突出言语实践活动。过去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学科知识体系j逐渐形成了“以语文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而所谓“以语文知识”又大多停于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的表态的知识层面。以学科为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习惯;要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可见,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在教学中实践了“自觉质疑—品味感悟—创意表达”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以激活学习的主体,变讲课为“导”课,变“教室”为“学室”,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导”来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东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该模式分为三个阶段:一、自学质疑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现在,语文老师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听课要听李镇西。”笔者没有听过李镇西老师的课,却认真拜读了《听李镇西老师讲课》(收录17个课堂教学案例),并且努力透过异彩缤纷的教学艺术现象,追寻其教学思路的轨迹,发现蕴涵于师生和谐共振中的教学法则。李老师是这样谈自己的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的:“语文民主教育与语文素质教育是相通的。但是,要在教学中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站在民主教育的高度走进学生的心灵,面对每一个富有个性的学生。”诚如是言。李老师是非常重视从心理的角度和人性的角度满足学生个人的需要的。以人为本,成为课堂教学的…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雪》(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显然,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是以发展师生(尤其是学生)的主体功能为宗旨的,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或“个体性”教学。即是在教学中让学生的学习个性得到更大程度的张扬,让学生真正对文本进行品味、求真、索疑。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刺激和挑战。只有变以识记基本知识、热衷于题海战术为主的传统复习…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是有个性的。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张扬,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相似文献   

9.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人本位”.即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这明确表达出我们的教育不再仅仅是为了追求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使人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由重知识、重智力转到重学生上来。其次要把握和研究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特点.使语文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作用。真正树立为了学生一切的育人观.这是实现教学民主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对“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那么,语文教学就应该充分发挥语文的优势,加强对学生人格教育的力度,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使青少年成长为既有真才实学,又有高尚人格的新世纪人才。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一、爱的教育爱是人格的基本内涵。一个缺乏爱心的人,无异于一块冷冰冰的…  相似文献   

11.
林健美 《陕西教育》2001,(11):36-36
“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是语文教改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试图探讨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创新精神的意义和作用。 (一)卢梭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爱弥儿》)有个性才会产生教育的艺术。语文教  相似文献   

12.
第三次全教会指出 ,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要实施创新教育 ,就必须把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到首要位置。一、对于师生关系的探究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实质是强调教育者对学生心灵的尊重 ,反对以任何借口对学生的心灵施暴 ,特别强调师生人格平等 ,强调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去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反对压抑和窒息学生的个性发展。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是民主教学的典范。他对学生的要求是“学而不厌” ,…  相似文献   

13.
一、树立教学民主、教学服务意识树立教学民主、教学服务意识是语文课“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前提。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树立服务意识,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承认学生具有独立的人格个性,承认学生的差异性。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气氛,让课堂气氛和谐、宽松,让学生敢于参与语文实践,乐于参与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规律。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究,甚至敢于“冒犯”,进行阅读反思、阅读批判,不惟书、不惟师,真正做到如“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  相似文献   

14.
魏书生,辽宁省特级教师,著名的语文教学家。多年来,他潜心研究中外教育理论,以创造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创立了著名的“六步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富有创新性、发展性和求实性的语文教育思想。一、语文教育民主观语文教育民主观是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讲求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平等和友善,教学参与和教学管理中的民主化,以及教学内容中民主意识的渗透和民主能力的训练。魏书生认为,要把学生当作“主人”,就必须尊重学生,努力走进学生心灵,同时把自己的心灵向学生开放。“尽可能深…  相似文献   

15.
1.我理解的教师:教师应该有理想,即便他十次百次地迁就现实,但理想主义的光辉总能不时带给他震撼与激励。传递这种震撼与激励,是教师的责任。2.我心中的学校:我相信,科学与民主紧密相随。学校民主管理的程度,决定着教学的合理化程度。教师主体得不到体现,怎能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没有个性,怎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一所成功的学校必有一种气质,这种气质产生的土壤是民主。3.我的教育理想:每一个平凡而善良的生命都能得到尊重,每一个高贵而智慧的心灵都允许张扬。4.我热爱的语文:对受教育者个体来说,其他大多数学科是伴随他的大脑成长,语…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活动,它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个性、兴趣、爱好、需求、天赋等来培养和发展学生,为学生心灵的开放,个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作为语文教学主干的阅读教学,更需要也更能够充分发挥它自身的特点,“唤醒”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人物美、社会美、语言美的感受能力,让学生在美的教育中,得到人格完善、个性的发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不是机械的直觉活动,而是作者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沟通融汇的过程,只有这三种情感产生强烈共鸣,教学才会产生最佳效果。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他们是一个…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也应在语文实践中。语文实践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做——演——练的语文实践中,实现心灵与文本的碰撞,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情感”去热爱,用“学生的兴趣”去探寻……●创造性的基础是个性,个性的基础是人性。教师要有个性,教育要有人性。人性与个性当然不等于创造性,但没有人性与个性,就绝对没有创造性。●语文教育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所谓“阅读”,就是任心灵自由地飞翔;所谓“写作”,就是让心泉自然地流淌。●精神的鸟儿只有在辽阔的蓝天才能无拘无束地展翅飞翔。语文教育要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容忍学生的“异端”,让他们的思想冲破牢笼;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让他们勇于质疑、追问和探索;提倡学生“心口如一”,让他们能够在讲演中在作文中酣畅淋漓地倾泄思想感情的潮水;鼓励学生创造,让他们能够在沐浴世界上所有精神文明之光的同时,又能拥有超越前人的激情、胆略与能力!●人文精神的培养不需要“培养”,但绝对需要阳光、气候、土壤。这个“阳光、气候、土壤”,就是一种民主教学的氛围。对于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师而言,他在每一堂课上,都能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而为了应付考试、得高分、迎合阅卷老师进行的所谓“作文训练”,更是使学生作文成了千篇一律的“新八股”,缺乏生命的灵动和鲜活色彩。这种现状实在让人担忧。为了让学生在写作中能从语言、内容、思想、形式等多方面有所创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激发兴趣、感悟真情、丰富积累、张扬个性”这四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究。一、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首先必须引导学生把心灵的触角伸向…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语文教育的整体观念早在 1 7世纪 ,捷克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里就提出了“学校教育应该是周全的”的观点。苏联现代教育理论家巴班斯基在《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中也说 :“要发展教学方法论和教学理论 ,应当更深入地分析教学工作在全面培养学生个性中的作用 ;应当更完整地描述教学过程的各种组成部分 ,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体系。”他还说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部条件的基础上 ,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 (即最优的 )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