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充电汽车的普及和推广,使人们在日常出行方面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能源短缺和大气污染的问题,但同时也造成了大规模充电行为对电网产生的巨大冲击,影响了电网的稳定运行。文章借鉴计算机操作系统任务调度算法,提出一种考虑到电网侧负荷以及充电公平性的多级反馈队列优化充电模型。电动汽车在关注的电网中按照以上提出的充电方案来进行充电,既没有违背公平原则,又实现了最优化充电,同时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降低了资源浪费。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涉及到了多方面的异构化信息,其中包括车联网、智能电网、充电设备网络和额外的有关信息。而以上模型的实现需要把多方面的数据信息加以融合,并且要解决海量数据带来的大数据处理问题。本文提出的电动汽车充电模型利用Hadoop云计算平台来解决大数据集的并行化计算问题,使用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和HBase非关系型数据库解决海量数据的存储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智能配电网背景下的大规模新能源电动汽车接入对配电网影响及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智能配电网的基本概念及其背景下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以某地区的实际案例分析了智能配电网对于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的意义及优势。  相似文献   

3.
构建开放、智能、互动、高效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是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安全、可靠、智能、高效充电服务,构建良好的充电网络生态环境的基础,也是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本技术对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运行综合评价体系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在深入剖析影响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运营与服务能力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涵盖充电汽车充电网络中合理性规划、服务能力、网络运行安全、网络运行经济效益等评价模型的综合评价系统框架;通过对充电网络关键环节开展指标考核,完善评价指标的分类,以运行合理性、服务高效性、安全稳定性、运行经济性为衡量指标构建充电网络运行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7,(25)
随着科技发展以及环保观念的不断进步,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基于此,本文针对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阐述,并通过协调充电时间以及智能充电的手段,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调度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充电设施标准体系。标准体系的目标是:经过2—3年时间,初步建立与我国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智能电网发展相适应、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协调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体系,制定一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基础标准、关键设备性能和测试方法标准、接口和通信标准、充电站建设技术标准、建设运行管理标准,为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提供标准支撑,同时积极推进我国自主创新技术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的国际化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电动汽车的销售量和保有量持续增长,同时也加大了对电动车充电需求,国家对充电桩产业支持政策不断出台,也加速推进了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的发展。据政策要求:到“十四五”规划末,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台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汽车公用充电设施产业将进一步扩大。电动汽车公用充电桩作为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其计量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广大车主的切身利益。同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也及时颁布了新修订的充电桩检定规程。各地市州相继完成了电动汽车公用充电实施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和计量体系建设。经过前期摸底排查,  相似文献   

7.
电动汽车在目前的市面上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多,很多汽车企业也开始向电动汽车研发转型。就目前的电动汽车具体利用分析来看,续航能力不足以及不能及时充电的问题严重的限制了电动汽车的发展,所以在未来的汽车发展中,要想实现电动汽车规模化的生产必须要对此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具备智能性的充电桩在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问题方面有比较显著的作用,所以文章就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设计与实现做具体的分析,旨在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一些实质性问题也随之而来。有人认为,电动汽车没有足够的发展潜力,不仅考虑到其运行速度不高,续驶里程较短,甚至怀疑使用电动汽车需要的一系列配套设施是否有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了对电动汽车要大量发展所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强调新的事物必须有新的标准来规范,尤其在使用充电电池和建立充电基础设施上,要考虑到电力的合理分配和充电站的环保性,还要考虑由于不同车型充电连接口不同导致的智能电网技术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要有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方面的考虑。  相似文献   

9.
在环保要求与能源枯竭的双重压力下,电动汽车迎来了黄金时期,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是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对大型电动汽车充电站电气系统设计进行了探讨。首先提出了电气系统包含的的子系统,随后分别阐述了供电系统、充电系统与测量、监控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设计要求,旨在对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电动汽车是代表着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电动汽车采用电力驱动,采用充电桩进行充电。充电桩采用的大功率逆变器,通过采用高压供电将能够实现为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但是充电桩所使用的逆变器在电动车充电时会向电网中馈入一定的谐波,而当多台电动汽车在同一充电桩进行充电时,各车所产生的逆变谐波将会产生交叉影响进而影响到电网的稳定性。本文就电动汽车充电时所产生的谐波变化规律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电动汽车将越来越多地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电动汽车的正常行驶,需要从电网中获得电能补给,在智能电网的全版图设计中,电动汽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使得电动汽车与电网之间的相辅相成,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也促进了电动汽车与电网交互研究的开展。其中,四川大学特聘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向月多年来就醉心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为电动汽车与电网交互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汽车从传统的内燃机形式转变为电动形式。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要求我国的电力系统具有稳定的运行模式,由于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有诸多不稳定因素,给我国的电力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进而对电力系统造成影响,电力的调度与控制难以正常进行。因此,本文针对电力汽车的优点、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以及电动汽车的调度与控制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发展状况,对未来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模式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研究。充电站建设耗资大,周期长;而且快速充电对电动汽车蓄电池的损害非常大,将大幅降低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电动汽车充电主要还将以家庭慢充为主,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将成为每辆电动汽车的必备选择。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投资对电动汽车需求的扩张效应,分别建立Cournot和Stackelberg的充电设施投资市场中政府和私人企业投资的双寡头博弈模型。对比两个模型结果发现,政府与企业均在Cournot博弈模型下获得更大利润,而在Stackelberg模型下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投资总量更大。基于某市电动汽车实际应用的相关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需求扩张效应刺激政府与私人企业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投资,当环境因素比社会财富更重要时,政府应成为市场引导者,推动市场中充电设施的投资。  相似文献   

15.
成宇 《百科知识》2005,(10X):15-15
随着地球上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汽车必然要经历升级换代的过程,出现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等等新型动力的汽车。目前,全世界已经掀起了电动汽车的研发热潮。其实,电动汽车最大的技术难题在于高容量电池。目前,普通电动车充电一次的行驶里程和提供的动力性能非常有限,而且电池使用寿命普遍小于1年,这些限制使得电动汽车的普及受到很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持续高速增长,同时与之配套的充电服务运营市场也正蓬勃兴起,因此针对分布式充电桩的数据采集、信号传输及其网络化统一管理变得迫在眉睫。本文以充电桩的智能监测与互联互通技术为研究对象,设计开发了基于桩联网的智能充电监测装置,并在装置完成充电数据采集与充电状态监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研制出串口、TCP/IP、蓝牙、窄带物联网等多种的通信传输模式。应用情况表明,该装置管理方便,能有效提高分布式充电桩使用率,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与一定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推动寒冷地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发展,针对寒冷地区充电设施的温度适应性研究相对较少问题,研究根据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特性和运营需求,提出将寒冷地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温度适应性评价指标,并提出基于整体和局部性能的寒冷地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温度适应性两级评价体系,填补寒冷地区充电设施缺乏评价体系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正电动汽车美国最近推出了一款新型电动汽车,它主打的卖点是"无需充电"!在这辆电动车的车顶,装有180块太阳能电池板,面积达3平方米。这些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源源不断地收集阳光来转换成行驶的能量,确保电池组始终处于充电状态。智能家具宜家推出了一套名为Rognan的智能家具,能帮用户缓解城市住房的拥挤。它的奥秘在于能通过模块化机械动力来实现空间变换。最大能腾出将近8平方米的空间,可以在卧室、客厅、办公桌、衣柜之间任意切换。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城市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网络建立的可行性,发现居住物业中充电基础设施的使用开放度极低;而非居住物业中充电基础设施的使用开放度较高,可以通过对外开放非居住物业中的充电基础设施,在夜间分担居住物业中的车辆停车及充电需要,建立"设施互补,削峰填谷"的城市公共充电网络。  相似文献   

20.
居住区智能用电应用系统是智能用电小区监控与管理需要的系统总称。宽带无线综合业务系统基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开展各类智能用电业务。在智能用电小区,通过用电信息采集、双向互动服务、小区配用电自动化、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分布式电源运行控制、智能家居等技术综合应用,实现小区的智能化用电服务,实现电网与用户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