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表水源易受环境影响导致潜在的供水安全风险。本文以湖州河网水源和水库水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处理联合深度处理工艺,通过现场中试研究各个水处理工艺单元对水源特征污染物指标的去除效能,考察水源类型对工艺去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试工艺对六项常规水质指标的去除效果受到水源水质的影响,因初始浓度较低水中锰的去除受水源类型影响不明显。各项指标中,工艺装置对浊度和铁的去除能力最强,对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最低。比较不同工艺单元,混凝沉淀对水质提升效果最好,砂滤次之,对于微污染水源增加深度处理工艺可以有效提升水质,并应对季节性水质波动风险。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膜生物反应器(MBR)深度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特性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对微污染水中化学需氧量(CODG),氨氮(NH3-N),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出水CODG为30~45mg/L,去除率高达85%,NH3-N为0.3~1.8mg/L,去除率高达97%,满足中水回用的要求;TP为0.2~2mg/L,去除率为34%.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去除效果的比较表明:MBR处理微污染水时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8h.  相似文献   

3.
研究Fe/C微电解、Fenton氧化反应、微电解-Fenton工艺对油田压裂废水预处理效果,通过对COD_(cr)去除率进行优选,确定了微电解-Fenton最佳工艺条件为在p_2H_2=3,Fe/C为1:1,H_2O_2投加量为5 ml/L,Fe~(2+)投加量1000 mg/L,反应时间为150min,COD_(cr)去除率可达58.9%,色度去除率达到93.3%。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湖泊水库水的富营养化指标趋于上升、水源水的污染不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危害,而且对传统净水工艺和水质的影响所造成的各种损失更是难以估量,水环境遭受严重的有机污染。常规混凝技术显然已经不能很好满足人们对水质安全的要求,而强化混凝能够在现有的水处理工艺设施基础上进行改进与提高的同时,兼顾前后续工艺流程的运行工况使废水达到深度处理的效果,因此研究强化混凝技术和TOC技术可有效地缓解供水压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火山岩为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BAF)进行了预处理污染水源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气水比为1∶1,流量为50 L/h,滤速6.4 m/h的条件下,火山岩BAF能有效净化水中的污染物质。其中常温期(11.9~32.9℃),氨氮、亚硝氮和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76%、94.46%和30.69%;低温期(5.1~10.8℃),氨氮、亚硝氮和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82%、48.42%和24.15%;试验期间对UV254和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9%,45.68%。因此,火山岩BAF作为预处理工艺能有效去除原水中的氨氮和有机物等污染物。  相似文献   

6.
饮用水水源污染的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危胁,给传统净水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从目前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出发,介绍了现有的微污染原水处理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膜法深度处理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生物预处理技术、强化混凝技术、强化过滤技术等,分别阐述了各项技术的机理,并进一步从功能、费用等方面对这些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介绍了我国水域、城市水源水、饮用水水质状况,分析水中污染物来源及其危害,介绍并评述饮用水预处理及深度处理方法,提出水处理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针对含氟含氨废水特点,采用混凝沉淀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氨氮、氟化物去除率分别达到,出水达到《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 1627-2008)。  相似文献   

8.
分析我国目前水资源污染现状、主要危害及微污染水源水水质特点。综述了微污染水的处理工艺进展,分析了包括强化常规工艺、生物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及组合工艺等多种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饮用水除微污染技术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用水水源污染的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危胁,给传统净水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从目前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出发,介绍了现有的微污染源水处理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膜法深度处理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生物预处理技术、强化混凝技术、强化过滤技术等,分别阐述了各项技术的机理,并进一步从功能、费用等方面对这些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介绍了我国水域、城市水源水、饮用水水质状况,分析水中污染物来源及其危害,介绍并评述饮用水预处理机深度处理方法,提出水处理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地下水除铁、除锰工艺:合铁地下水的形成;水中铁锰对生产和生活的危害;去除水中铁和锰的原理和方法;富拉尔基自来水公司除铁、锰净水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1.
王朦  谢宏华  姚淑霞  孙蕾  金伟  张尊举  刘芳  戴秋香 《科技通报》2020,36(6):106-109,116
针对华北地区浅层地下水氨氮微污染的水质特点,展开斜发沸石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对氨氮的吸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去除最佳p H=8,去除率可以达到83. 50%。沸石对试验原水具有24. 096 mg/g的吸附潜力。初始浓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有较高的去除率,当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去除率反而会下降。沸石吸附氨氮主要还是依靠反应物浓度和电荷中和的离子交换作为主要驱动力。沸石本身的内部结构保证了吸附强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常规混凝沉淀给水处理工艺的强化的讨论,提出混凝沉淀一级强化处理工艺是目前我国中小型城镇污水厂最经济、有效、实用的工艺选择。  相似文献   

13.
承德街道大砬子化工厂地修复工程分为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治理。污染土壤采用生物降解素降解技术;污染地下水采用阻隔、"酸碱中和、高级氧化、吸附"等一系列工艺及回灌技术,经治理后的土壤指标达到《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350-2007)B级标准值及《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标准》(DB43/T1165-2016)标准,水体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  相似文献   

14.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混凝沉淀+芬顿工艺在医药废水脱色处理中的应用。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废水色度从250降至5,色度去除率达98%,满足预期出水水质色度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二氧化氯/活性炭工艺来处理含有5mg/1锰离予饮用水.试验结果表明此工艺对含有高浓度锰离子的饮用水有十分理想的处理效果,比单一二氧化氯处理的效率高出了19%;在活性炭投加量为3mg/1、预氧化的时间为20min、活性炭的目数为80目、二氧化氯的投加量为10mg/1时锰离子的去除率为99%.且经过回用的活性炭对锰离子的去除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焦化废水是一类难生化降解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文章对通过经生化处理后难达标排放的焦化废水,采用混凝Fenton,光催化组合工艺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混凝Fenton 后进行光催化氧化处理大大提高废水COD的去除,去除率超过80%,最终出水COD值约为65mg/L,出水清澈透明,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7.
时西安市某水厂各工艺的藻类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了工艺除藻率.通过强化混凝正交试验和单因子顺序优化试验找出了影响除藻效果的最主要因素,并得出了最佳混凝除藻方案.  相似文献   

18.
在含油污水的水质分析基础上,采用混凝沉降处理方法,通过正交设计考察了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的添加量和两次加药间隔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对透光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PAC加量为100 mg/L,PAM加量为1.2mg/L,加药间隔为10s时,水样透光率达到97.9%,悬浮固体去除率达98%以上,色度去除率接近100%,其它离子含量也都各有降低。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在低温低浊水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处理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后续工艺的运行复杂性,工艺成本,对出水水质的好坏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陈锋  杨德龙 《科技广场》2012,(4):131-134
通过对煤矿厂生活污水特点的分析,结合原有污水处理站工艺及多家同类污水站的实践经验,提出采用BAF工艺+混凝沉淀工艺处理煤矿厂区生活污水。运行结果表明:出水CODcr、BOD5、SS、色度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同时CODcr、BOD5、SS及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5%、92.5%、90.9%、90%,采用该组合工艺处理煤矿厂生活污水,在技术和经济上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