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传统的蚁群算法设计机器人避障路径规划,自适应能力差,全局优化能力和搜索速度不好的问题,在传统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采用奖惩规则格栅建模的机器人避障规划算法。提出构建模型主体的行为规则和避障规则,通过在栅格环境中设置量子遗传进化的多个有效的行为规则,设计了信息素更新的奖惩规则,修改其路径上的信息素,改变量子本身携带的信息素,得到优化避障最小距离。最终获得了复杂环境下的最优路径。仿真实验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机器人避障路径规划,在未知复杂环境下能够快速地规划出安全的优化路径,机器人避障路径规划具有很好的自适应性,相比传统的蚁群算法,其全局优化能力和搜索速度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针对模糊控制算法存在局部最小值问题,提出了基于行为的模糊控制算法。首先将移动机器人的运动规划行为分解为避障行为和目标趋向行为,然后通过设定相关的模糊规则,设计避障行为和目标趋向行为,从而完成路径规划,最后采用MOBOTSIM对算法进行仿真实现,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机器人室内避障是机器人运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室内运动的机器人受到障碍物干扰因素复杂,避障路径规划困难,传统的避障算法采用遗传进化双目视觉动态跟踪技术,在室内障碍区分布不规则的情况下,避障性能不好。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素模糊逻辑导引的机器人室内避障算法。把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描述为一个种群觅食问题,种群觅食中释放的信息素作为避障导引,求出机器人运动参数和环境参数,构建机器人行为运动方程,根据环境中播撒信息素,以此驱动机器人运动,实现避障算法改进。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能有效规避障碍物,实现行走路程最短和最优。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机器人自主定位与导航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设计了一种以ROS作为环境基础,STM32ZET6作为底层控制层核心的移动机器人。系统通过基于激光雷达的SLAM技术构建实时地图并实现自主定位功能,最后通过路径规划算法实现导航功能。经过测试,该系统工作稳定,自主定位准确,能精确导航到达目标点且具备避障功能。  相似文献   

5.
无人机在物流、巡航、航拍等领域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传统的无人机仍然是由人进行手动控制,但是考虑到人力成本和无人机数量增大等问题,无人机的自主飞行成为了当下研究的热点。在无人机的自主飞行技术中,避障技术又是一项十分关键的技术。无人机避障技术涉及障碍物识别和路线规划,障碍识别通常采用传感器实现,而路线规划则通过决策算法实现。本文阐述了基于激光雷达、超声波、单目色摄像头的避障系统,简要说明了各个系统信息采集的原理和避障功能的实现。在无人机飞行高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地图导航避障,这种方案可以极大地节省电池消耗。在实际应用,无人机的避障系统会采用多个传感器。  相似文献   

6.
基于智能仿生计算的蚁群优化算法在路径规划问题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通过蚁群算法优化,实现机器人路径规划和应急救援的路径规划等。传统的基于蚁群算法的路径规划在信息素转换中容易导致信息丢失,产生局部收敛,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素多目标Pareto支配的蚁群优化算法实现路径规划,利用信息素多目标Pareto集合序列的均匀遍历特性和逻辑差分变尺度特征,进行变尺度搜索,根据蚁群优化算法一次次地更新搜索空间,结合负反馈机制,通过蚂蚁的信息素转化进行路径分析,采用Pareto支配集记录下最优的食物源,蚁群在寻找食物过程中,避免了局部寻优和局部收敛,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蚁群优化后的路径规划避障效果较好,以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少的迭代次数找到最优路径,收敛性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小车自主路径规划能力,需要对小车进行智能定位、导航设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坡度环境下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算法(SLAM)的小车智能激光自主定位、导航技术。本文方案采用激光雷达传感器量化跟踪、并融合图优化方法构建小车当前定位地图环境。在地面具有坡度与障碍物的环境下采取SLAM算法构建避障规则,结合激光雷达传感技术实现小车定位以及运动路径规划。因此,本文基于SLAM算法为背景,以树莓派平台搭建一个激光雷达小车系统,实现了坡度环境构建、自主运动、智能决策等重要功能。通过在不同坡度大小环境下进行上百次实验测试,证明该方法具备高适应性、鲁棒性、低延迟性等优点,在坡度环境下能够较精确地构建出环境地图,从而提升了激光雷达小车SLAM性能。  相似文献   

8.
路径规划是动态路径诱导系统的一个基本问题。文章分析了动态路径规划所涉及到的导航用电子地图、实时交通信息和路径规划算法,并阐述了在现有情况下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基于进化计算概念,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在规划环境不完全已知情况下无人平台的在线实时路径规划方法 -自适应进化算法。该算法兼具离线规划和在线导航功能,具有普适性、灵活性和自适应性。在该算法中,离线规划和在线导航使用相同的进化算法,该算法可以做到以下几点:(1)适应不同的最优化目标和优化目标条件变更;(2)吸收特定领域的知识;(3)在近似最优路径寻找、路径规划效率、处理未知威胁的有效性上都比较好。更重要的是,自适应进化算法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环境和环境变化自适应的调整算子的使用概率,在飞行过程中不断调整路径。  相似文献   

10.
无人飞行器的路径规划是在综合考虑其飞行时间、飞行区域和燃料等条件下,确定的一条满足飞行器自身性能和飞行任务的飞行轨迹,是无人飞行器任务规划的核心之一,基于此,设计了一种路径规划算法,实现无人飞行器的飞行避障。本文的避障思想,通过走切线的方式,逐个扫描障碍物的切点,通过启发函数对切点进行筛选,选择最优的切点飞行,并逐步搜索新切点,直到目标点,最终得到一条有若干直线段组成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水面无人艇需在高度动态和不可预测的海洋环境中达到高级别的自主导航,为水面无人艇提供路径规划服务是其导航系统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全局路径规划更是其中的主体。本文旨在研究在静态环境信息条件下的全局规划问题,采用栅格图法建模,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得到全局路径点。通过实验验证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2.
自驾游时,由于时间有限且旅游景点较多,因此游客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游览更多的景点,就需要预先规划好外出旅游的最优路径。目前常用的地图导航软件一般只提供从游客位置到单个旅游景点之间的最优路径,并不能规划多个旅游景点间的最优路径。针对上述问题,该文对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进行了改进,在算法中加入了指导函数h,实现了多个景点间最优路径的计算。最后该文以河南省部分代表性景点为例,采用改进后的Dijkstra算法,成功实现了多景点间最优路径的规划,验证了该算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围捕算法与避障算法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点镇定控制算法对移动机器人进行路径规划,实现多移动机器人各自成不同角度围捕目标,并且在运动过程中引入模糊控制算法,既能实现静态障碍物的规避,也可以保证移动机器人之间的避碰。  相似文献   

14.
在飞机导航体系的操作中,实行一些路径规划工作并经过算法对其实行改善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采用神经网络技巧对飞机引路体系的相关问题实行改善和确定,力求获取最好解析。同时,指出了引路算法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针对未来智慧机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搭载深度相机、激光雷达、语音交互等智能模块的机场航站楼智能指引机器人设计与实现方案,分析了机器人在机场候机楼特定场景下可实现的预期功能,使用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目标检测算法,并通过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算法构建二维地图,确定了其在机场航站楼中路径导航与避障运动方案。  相似文献   

16.
路径规划对于缓解交通堵塞,节约资源,提高军事实力等方面皆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粒子群算法设计的优化路径规划系统,可以有效解决局部最小问题,改进路径规划的效果。相对于目前GPS,BD导航具有精度更高,更为智能,且具有国产特色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针对智能机器人自主行走的需求,本文提出一种能实现智能循迹避障的机器人小车系统设计。该系统以AT89S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利用反射式红外线光电传感器ST178传感器来识别路径,采用L298N驱动小车直流电机,采用智能循迹算法,最终实现了智能循迹的机器人小车系统。完成在已有路径标识下自主循迹避障行走功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人工势场算法,开发焊接小车机器人的路径规划设计系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避障路径规划设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21,(32)
本文以在室内环境工作的移动机器人自主导航为应用背景,构建基于ROS平台并具有自动规划路径功能的AGV机器人。在建立机器人导航用环境地图方面,对只依赖激光雷达数据的Hector SLAM地图创建进行了改进,将激光雷达、里程计及惯导(IMU)等多个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通过里程计辅助的方式改进ICP配准精度,有效降低了Hector SLAM建图打滑现象产生的影响,并进行基于A*算法和行为动力学的路径规划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AGV机器人能够完成室内环境的路径自动规划。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测距仪的机器人防碰撞控制系统。首先介绍了机器人坐标系和激光测距仪模型,并设计了基于DSP的机器人避障控制系统,针对移动机器人工作环境复杂多变,设计了一种卡尔曼滤波的路径实时规划方法。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避障控制系统稳定可靠,机器人能够迅速准确地避开路径上的障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