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药物控制释放[1]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逐渐成为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治疗药物定向释放逐渐成为了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其中环境敏感型材料[2]属于一类重要的药物控制释放材料,这类材料可以很好的满足药物定向控制释放的需求。本文对环境敏感药物控制释放相关技术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分析,其中选取了在该领域技术较为领先的两家公司的专利申请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2.
肿瘤靶向为现在现代递药系统提供了新方向,但肿瘤部位环境复杂,在药物递送过程阻碍重重。肿瘤组织部位不同于正常组织部位,具有酸性环境、过表达受体等特点,利用这些特点开发出了不同作用靶点的药物。近年来,纳米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传统化疗药物的递送提供了契机,分子自组装领域的快速发展为多功能纳米递药系统的研发提供了新机遇。多肽作为生物相容性高、序列可设计、易修饰、功能多样化的生物分子,可组装构建结构多样和功能集成的纳米药物。本文综述了利用多肽自组装应对肿瘤部位中的不同靶点构建多靶点、智能给药系统以实现响应释放和高效递送,针对肿瘤复杂的微环境,构建更智能、更综合的治疗方案,将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40年代,科学家从人类文化生态学研究中逐渐建立起了一门学科——环境考古学。60年代,欧美的一些学者提出考古学不能仅以单纯的出土器物作为研究目标和方法,还应注意“考古学文化”的内涵,进一步加强了考古学与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开展有意识的、系统的探索。目前,环境考古正逐渐成为考古界关注的热点。简单地说,环境考古学是将考古学、地学、动物学和植物学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之下,智能化弱电技术逐渐成为国内先进建筑领域的热点项目,同时,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和实际质量控制也成为时下的热门课题之一。笔者在介绍弱电工程实施问题的同时,重点探究了其技术、工程管理方案,并对其质量控制做了有效研究,以迎合建筑行业的新需要,促进弱电行业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药物控制释放目的是通过延缓药物从制剂中的释放速率从而避免服药初始阶段机体内药物浓度过高的副作用和服药末期阶段药物浓度过低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通过专利检索和数据统计对国内外环境敏感药物控制释放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分析,采用计量排序、可视化聚类、技术路线等分析方法,揭示了国内外专利申请量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着重从国内重要申请人东华大学入手,沿着其技术演进路线:材料-组合物-应用-应用材料解析其技术发展脉络,为我国药物控制释放的研发策略及宏观产业政策的指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常青 《中国科学基金》1998,12(4):294-297
国家的发展要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科学的发展更需要一个开放的环境。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无论从复杂程度、投资强度,还是科学问题本身所涉及的深度和广度,都标志着科学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尤其80年代以来,随着诸如环境、资源等全球性科学问题以及全球性疾病等涉及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科学问题逐渐成为国际科学界关注的热点和科学的前沿。在这些日益活跃的区域性和国际性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正成为基础研究国际化中的重要趋势,并逐渐成为一种更为普遍的科学研究方式,推动着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愈来愈深入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医学界不断开发蛋白多肽类药物,并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癌症、遗传性疾病等重大疾病。与普通的化学类药物相比,生物技术药物具有更强的靶向性,而且毒副作用不大。但是常规的蛋白多肽类药物在给药时,容易在体内被生物酶代谢或凝集变性,半衰期短,必须通过注射频繁给药,这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不方便的。而纳米水凝胶能够有效地防止蛋白凝集失活,使体内药物的稳定性得以提高,因此已成为近年来蛋白多肽类药物载体的热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通常所服用的药物中,真正有效的成分仅占很小的比例。然而,当药物进入人体内后,这很小比例的有效成分又有一多半几乎被原封不动地排出体外。这种传统给药方式还常常引起药物中毒等不适感。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为人们采用新的给药途径提供了可能,从此药物传递材料成了医用高分子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竞争力是指该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吸引、争夺、控制资源并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整合的能力,是城市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自从20世纪90年代城市竞争力概念提出之后,城市综合竞争力便成为了诸多学科竞相参与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构建了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以江西省为例,利用熵值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由于有机药物释放载体,具有酸,热不稳定等性质,所以对介孔分子筛做药物的载体的研究成为热点,介孔分子筛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介孔分子筛具有表面硅羟基,因而可以连接各种分子和基团,制备各种原理的pH敏感的药物载体,在众多的敏感原理中,只有pH敏感和温度敏感对人体药物释放比较有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癌症依旧是死亡率极高的疾病之一,其中肝细胞癌占有很大的比重。传统疗法对非肿瘤细胞和正常器官的毒性限制了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为了改善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靶向治疗逐渐成为了当前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就肝靶向功能化修饰纳米制剂作为给药系统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今后的临床研究和发展奠定坚实可靠地基础。  相似文献   

12.
模型预测控制是控制理论中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今后业界研究的热点,供应链领域现今逐渐成为控制理论应用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对模型预测控制在供应链领域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并提出了一些现有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新药的开发与药物质量研究,离不开生物药剂学的工作。新的传输系统与新的给药途径的研究,更需要对药物体内过程有详细的了解。生物药剂学已经在合理用药、正确评价药品质量与研究新剂型新给药方法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生物药剂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不断发展与更新,成为医院临床应用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4.
抗肿瘤递药系统是近二十年来药物新剂型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外对高效低毒的靶向递药系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靶向制剂脂质体递药技术更是其中研究和开发的热点。虽然国内外发表了大量有关脂质体药物的学术论文。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已上市的脂质体药物却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对川芎嗪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及不同剂量川芎嗪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了大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川芎嗪注射液和卡托普利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后的血药浓度,计算其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静脉注射川芎嗪高、中、低剂量组(40、20、10mg/kg)及卡托普利注射液(40mg/kg)、川芎嗪注射液(20mg/kg)联合给药后在大鼠体内过程均符合双隔室模型。与单独给药相比,两种注射液联合给药后,川芎嗪t1/2β显著延长(P<0.05),t1/2α、CL显著减小(P<0.05)。并且川芎嗪在给药剂量范围内大鼠体内消除过程呈现线性消除过程。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测定大鼠血浆中川芎嗪浓度的HPLC法。首次探明卡托普利对川芎嗪体内药动学的影响,为临床上两者合用设计合理的给药方案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嵌人式计算机逐渐成为了计算机业界的热点,在信息家电、移动计算设备、工业控制和仪器仪表等众多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对高级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在自动化仪器仪表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提高仪器仪表行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低温微生物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微生物是极端环境微生物研究的热点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低温微生物的研究及应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低温微生物通过多种耐冷机制克服了低温对其细胞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其在低温下仍具有生存与繁殖的能力。文章对低温微生物的菌种资源进行了归纳,综述了低温微生物耐冷机制及其对不同类型低温污水的处理应用,并对低温微生物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由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的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这其中主要是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工程学也成为人们为改善环境而开设的一个学科,以此来研究生态污染的控制的办法。本文对环境工程学和生态污染的控制办法做了相关方面的研究,以期给读者以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熊果酸缓释片,并考察其释放度以及释药机理。方法:以熊果酸作为模型药,使用HPMC作为亲水凝胶骨架材料制备熊果酸缓释片,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HPMC型号、HPMC用量,熊果酸粒径以及不同类型填充剂对药物释放度的影响,最终确定熊果酸缓释片的最优处方,并评价了熊果酸缓释片在不同时间点的释放度,探讨了熊果酸缓释片的释药机理。结果: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熊果酸缓释片的骨架材料为HPMC K4M,填充剂为一水乳糖,其最优处方组成为:HPMC K4M用量占片重25.0%,一水乳糖用量占片重24.0%,熊果酸粒径D90在20~65μm,制备的熊果酸缓释片在各时间点的释放度均符合质量标准,熊果酸缓释片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为扩散和溶蚀双重机理。结论:本研究制备的熊果酸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符合质量要求,有望进一步生产放大。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科技的源泉和动力。余细勇教授在科学研究中始终注重创新性选题,从学科发展的趋势和交汇点开展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和心血管病学研究。余细勇教授在心血管临床药理学和分子心血管病学的创新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20世纪90年代早期对临床药代动力学的三大前沿课题进行攻关:开展以β阻滞剂为代表的药物活性代谢产物的药动学及其个体差异和种族差异的研究;人体药代-药效学相关性定量研究;药物对映体的立体选择性差异研究。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确立分子临床药理学和分子心血管病学研究方向,开展转基因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以及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