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坚  李勇 《中国科技信息》2006,(23):241-243
本文阐述了社交语用失误的特点及其产生的一些原因,并通过一些翻译实例的对比分析,阐明了引起翻译社交语用失误常常是由于翻译时忽视了表达方式上及思维方式上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大学英语教学和学生翻译自主能力养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造成学生翻译能力薄弱的原因,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常犯的翻译失误问题,并提出了提高翻译能力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3.
陈诚 《科教文汇》2010,(34):147-149
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出发,以代表中国教育最高水平的"985"高校为研究对象,介绍高校网页的特点、文本类型及功能,从语用、文化、语言以及特定文本四个不同层面归纳了高校网页翻译中的失误,并从翻译纲要、译者、翻译技巧以及质量监管等方面解析了失误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周以 《科教文汇》2014,(14):101-102
翻译的根本任务是求得译文和原文的对等,这就要求译者将原文"忠实"地译成目的语。因此,在翻译作品中,作为翻译活动主体的译者是影响和决定翻译的最大因素,而其素养也就成了决定译文优劣的关键之一。本文以中国三大翻译高潮为线索,梳理了不同时期不同翻译标准下对译者素养要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商标翻译对我国进出口贸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长期以来商标翻译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译者创造性的缺失是重要原因。从译者创造性这一方面入手,分析了在商标翻译中译者创造性缺失的原因以及其带来的问题,提出了补偿策略,进而达到弥补传统商标翻译的缺陷,提高商标翻译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对翻译规约性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批判哲学阐释学的基础上对翻译规约性进行了界定,分析了翻译具有规约性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它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和与译者主体性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翻译规约性是译者必须遵守的最低的也是最根本的标准,不能抛弃.  相似文献   

7.
翻译方面的观点一直是推陈出新的,所以一部分论文是关于翻译质量方面的探讨,有"归化"与"异化"之争,有忠实原作与解构之争等等,造成这些分歧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可见,翻译策略的决定因素最终还是译者本人.通过对鲁迅与马丁·路德翻译思想的对比研究,笔者将试着去证明译者的意识形态在翻译的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外宣文本翻译的传播性特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其中包括语际信息转换是否恰当、译语是否通顺流畅、译文是否符合目的语读者审美视野等。"变译"是译者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在特定场域下为特定读者而译的一种翻译行为。本文在分析外宣翻译异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外宣文本中所采用的"变译"策略对实现翻译过程中语际转换、文化传递、信息传播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理论角度,对广西北海市旅游汉英翻译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北海作为一座沿海开放城市和历史文化古城,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北海的旅游接待汉英翻译文本数量寥寥无几,质量参差不齐,亟需改进。本文还进一步总结出要想翻译出好的旅游文本,不但要求译者具备良好的翻译技能,而且要求译者应该充分考虑到目的语与原语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中病名英译的不同方法,呼唤合理的解读与评判."翻译适应选择论"是在生态意识越来越浓厚的学术界出现的新译论.本文以<内经>中含"痹"的十个病名术语为例,比较不同的英译本,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角度来解读不同译法出现的原因,提出如欲更有效地阅读和利用不同译文,需了解译者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和译者的多维转换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11.
林语堂在严复"信达雅"的基础上提出译者在翻译中应负的责任.本文从林语堂提出的译者责任角度出发,通过两者翻译标准比较,探讨林语堂和严复翻译理论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杨红英 《科教文汇》2008,(23):250-250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将《围城》中的文化负载词语归为五大类,并且分析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造成的影响以及《围城》译者对文化负载词语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将《围城》中的文化负载词语归为五大类,并且分析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造成的影响以及《围城》译者对文化负载词语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殷学侃  邓李肇 《内江科技》2007,28(4):78-78,82
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理论中的权力话语对翻译活动具有普遍的制约性.翻译活动过程中译者对原语文本的选择、译者对原语作者和原语文本的"忠实"的程度以及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都处于权力话语制约之下.  相似文献   

15.
模糊语翻译在《蒹葭》两英译本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海霞 《科教文汇》2009,(21):253-253
《蒹葭》以其优美明快的音韵,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诗经翻译的热点,译者的宠儿。原诗中的模糊语言更是要求译者在翻译时把握中国文化,深刻了解原诗意境。本文旨在比较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两名译者的《蒹葭》译本中的模糊语翻译,欣赏其优美的译文同时,探出中西思维差异乃是模糊语翻译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16.
《蒹葭》以其优美明快的音韵,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诗经翻译的热点,译者的宠儿。原诗中的模糊语言更是要求译者在翻译时把握中国文化,深刻了解原诗意境。本文旨在比较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两名译者的《蒹葭》译本中的模糊语翻译,欣赏其优美的译文同时,探出中西思维差异乃是模糊语翻译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17.
英汉词语意义的非完全对应现象分析及翻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曙光 《内江科技》2009,30(4):70-70
在进行翻译时,译者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是原语单位和译语单位的意义范围不一致。鉴于这种情况,本文将两种语言的词汇单位之间的语义对应归纳为三大类型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关联理论看戏剧翻译中文化信息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于舞台表演的戏剧翻译,由于其"舞台效果"的特殊要求,给译者增加了不少困难.本文简要分析了戏剧翻译的一些特点,并从关联理论的视角,以萧伯纳的<芭巴拉少校>为例,对其两个中译本对文化信息的处理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数千年的翻译历史中,译者普遍被定位于"仆人角色",译者要服务于两个"主人"——作者和读者。随着现代翻译理论的深入研究,译者的主体作用逐渐被人们认可。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扮演着多重身份,即读者身份,作者身份,创造者身份及研究者身份。  相似文献   

20.
《流浪地球》一经上映便在全国掀起了科幻热潮。本文从目的论视角出发系统阐述了目的论三大原则,并运用案例分析法,在目的论三大原则的指导下分析影片的字幕翻译。此外,本文还比较了两大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在字幕翻译中所起的作用,产生的不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