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手机通讯、网络信息、社交软件给高校学生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也不断提高,焦虑情绪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高校中蔓延。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与他们焦虑情绪之间的关系,并针对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应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和控制焦虑情绪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河北省保定市在校大学生手机"低头族"存在现状,找出影响其手机依赖的因素,为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指导大学生群体正确使用手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提高健康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的抽样方法,共抽取河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金融学院共1500人,检索中国知网进行资料收集,并通过自行设计问卷结合实地访谈法进行调研。收集的数据用Epi Data 3.0进行录入,运用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低头族"手机依赖现状方面,高达54.7%的调查对象存在手机依赖倾向,其中男生(58.9%)手机依赖现象高于女生(50.8%),文学类专业依赖现象比其他专业严重,四所学校间不存在差异。结论:保定市在校大学生存在"低头族"手机依赖现象,缺乏当地政府及学校相关部门的科学引导,应加强相关政策条例制订,及时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合理干预,为大学生营造良好手机使用氛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医学生手机成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医学生手机成瘾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某医学院校的84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手机成瘾率为52%,男生成瘾率为57%,女生成瘾率为49.5%,男生成瘾率高于女生(x2=4.15,P0.05);手机成瘾率与是否为独生子女及生源地无相关联系(P0.05);MPAI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呈负相关,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医学生手机成瘾率较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引导医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对智齿的认知度,旨在为大学生的智齿知识宣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简单随机抽样和配额抽样对广西地区5所医学高校、5所非医学高校共1000名大学生进行智齿认知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总体上大学生对智齿的基本认知情况良好,女生对智齿的认知情况略高于男生,医学生高于非医学生。87.5%的大学生知道智齿的生长是正常生理现象,其中女生的正确率为88.3%,男生的正确率为86.3%,女生高于男生;医学生正确率为92.4%,非医学生正确率为82.6%,医学生高于非医学生。对智齿知识的掌握情况,高年级优于低年级,医学生高于非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在智齿拔除术焦虑方面,学生普遍存在智齿拔除术焦虑,女生高于男生,非医学生高于医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结论:广西地区学生对智齿认知度良好,但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的认知存在差异,并且普遍存在智齿拔除术焦虑,各专业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口腔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智齿知识普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学生与非医学生考试焦虑现状。方法:采用方便随机抽样方法,对某大学的200名医学类和非医学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与非医学生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2)。结论:医学生考试焦虑严重,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疫情期间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的现状和它的相关因素,以便为预防和早期干预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山东省两个高校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大一到大四的25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发放《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自我控制量表(SCS)》、《大学生疫情期间手机使用情况相关问卷》调查问卷,将回收的数据输入SPSS26.0进行分析。结果:(1)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较高,自我控制情况较好。(2)在性别、年级、家庭户籍和学校之间等人口学变量上,手机依赖和自我控制均没有明显差异。(3)手机依赖与自我控制呈负相关(r=-0.618,P 0.01)。(4)大学生在疫情期间不复学的情况下加重了对手机使用社交等软件的使用频率,使得学生更容易出现手机依赖做学习以外的使用。结论:大学生存在一定的手机依赖现象,自我控制对于手机依赖存在负相关的关系,自我控制力越高,手机依赖性越低;疫情期间,学生的大量时间都花在手机使非学习以外的手机使用率大大增加。应该对大学生多加指导,进行自我控制指导课,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利用好学习相关的软件。  相似文献   

7.
李融亲  谢晨舒  黄稳妃  周媚 《大众科技》2022,24(2):199-201,186
高职生对智能手机的使用已经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智能手机强大的功能和网络使用的便利也带来其负面影响,手机依赖正在影响着高职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文章基于萨提亚理论分析对手机有依赖心理的高职生的现状及原因,探索萨提亚理论运用于高职生手机依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外部持续提供社会支持滋养个体,内在通过整合个体优势资源进行自我觉察,...  相似文献   

8.
本文目的:了解河北大学医学部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为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北大学医学部36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学习压力下的医学生在抑郁和焦虑2个因子上的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可能是导致其"抑郁"或"焦虑"的主要原因,应采取多重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储雪妮  施星妤  葛萍 《科技风》2022,(2):166-168
目的:了解实习前定向医学生焦虑情绪的特点,为学校更好地执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政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结果:实习前的焦虑情绪反应中,男生焦虑情绪比例明显低于女生,学生干部焦虑情绪比例明显低于非学生干部.结论:提出若干建议,来应对J学院免费医学生实习焦虑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心理弹性训练对提高医学生心理素质的效果,为医学生心理健康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广东某医学院医学生共42名,分为实验组(n=21)和对照组(n=21),对照组不采取心理训练,实验组进行心理弹性团体训练。量表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分别进行前后测量收集数据。结果:对照组在前后测中,症状自评量表的各个因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在前后测中,其中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焦虑因子、抑郁因子、敌对因子、强迫症状因子、偏执因子等6个因子比干预前低(P<0.01);实验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改变不显著(P>0.01)。结论:医学生采用心理弹性的团体训练可以有效地增强其心理健康程度,是一种高校心理危机的有效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普遍存在,本文以河南师范大学为例,选取在校大学生100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合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多重响应分析及卡方检验,分析了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并且对课堂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调查数据显示,手机依赖在性别、年级等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下的显著差异。同时,在促使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外部因素中,最为突出的因素是老师讲课没有吸引力,这一点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本文最终得出河南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多为自发行为,缺乏学校及社会的科学引导,应加强学校监督,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普遍现象,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心理危机的特点、成因及干预策略,把"心理危机"应用于大学生手机成瘾影响分析中,整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及教育学理论,从人本主义、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等角度出发剖析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探究大学生手机过度使用的心理行为需求,研究将丰富和拓展对于"媒介依赖理论"的研究,完善大学生手机使用研究理论体系,为后续干预等相关问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7,(1)
目的:了解大学生当下的焦虑现状,探究其因素并且寻找相应对策,为大学生自我调适提供一些依据。方法:采用华裔教授Zung编制焦虑自评量表(SAS)、自制焦虑因素及应对方式调查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焦虑程度处于正常者占80.7%,轻度焦虑者占16.1%,中度焦虑者占2.5%,重度焦虑者占0.6%;研究对象相关心理机构使用率:未听说过者占23%,听说但未去过者占70.2%,常去者占6.8%。结论: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存在焦虑现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学会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14.
由于诸多原因,师范院校贫困大学生易产生自卑、焦虑、孤僻、内疚、嫉妒、依赖、冷漠等心理问题,他们不仅需要心理上的关怀,更需要社会的外在支持,在改变他们的不良认知的同时还应辅以各种形式的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目的:研究不同年级医学生的紧张反应水平与应对资源状况,缓解医学生的紧张反应。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R)对河北省某医学院58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年级医学生在心理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应对资源问卷、自我保健、理性处事各子项的得分高于低年级医学生(P0.05),在娱乐休闲的得分低于低年级医学生(P0.01)。结论:高年级医学生部分紧张反应较之低年级医学生要严重,但应对资源强于低年级医学生,各部门应采取相关措施减轻医学生的紧张反应。  相似文献   

16.
肖同强 《科教文汇》2013,(3):186+188
考试心理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当代大学生考试焦虑、考试作弊现象严重,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大学教育质量的提高。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的考试焦虑心理及考试作弊心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有效减少了考试焦虑现象及考试作弊行为。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1,(29)
为了了解高职生手机依赖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发展。采取随机分层抽样法,对1181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高职生手机依赖与其心理健康存在相关关系,应降低高职生手机依赖行为,对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本文目的:了解医学生学习压力与其对毕业后的期望的现状,分析医学生对毕业后的期望对学习压力的影响。方法:以河北大学医学部36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SAS9.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考研或者接本的医学生学习压力明显大于考公务员与自主创业或就业的学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生的就业压力和追求更高学历的心理会加大其学习压力,应采取多重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大专生常见的五个就业心理误区:自卑心理;自负心理;从众心理;冷漠心理;依赖心理。从三方面分析其存在的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个人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对高职学生课堂玩手机现象进行调查,并分析原因,提出应对措施。对学生课堂玩手机现象分析得到,学生课堂玩手机不仅限于娱乐,还有部分同学上课使用手机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应平衡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教师应该提高教学水平,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应该自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自律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采用辅助教学的app教学,但应该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真正地将在课堂上玩手机变为充分利用手机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