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场短新闻以短小凝练、形式活泼的报道方式深受读者青睐,但记者在采写时却往往有种畏难感。其实,只要多观察,从典型中寻找细节,精选切入角度,以小见大,并运用白描、叙述等手法还原现场感,写好现场短新闻并不难,如果适当运用散文手法,短新闻将会更精彩。  相似文献   

2.
新闻散文化写作手法的运用可以让新闻生动可读。新闻与散文是两种不同文体,有区剐也有联系,这种联系让新闻可以将散文的写作手法引进。从新闻的立意、情感、语言、结构等方面,都有将散文成功引入新闻的范例。  相似文献   

3.
马烈 《记者摇篮》2006,(8):34-34
在短新闻中有一类作品叫做现场短新闻,由于其短小精粹,现场感强,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那么,怎样才能写好现场短新闻呢?现场短新闻的界定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现场,以耳闻目睹的事实和短小的篇幅再现于形象描摹中的纪实性现场报道。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发自现场的目击式的新闻,不是事后现场追补的新闻。记者是事件的目击者,参与者和见证者。现场短新闻是再现式的报道,不是反映式的报道。它不仅用事实说话,更要用形象说话,用形象化的事实说话,不用概括性事实说话。它是纪实性报道,不是预测性、评论性的报道。它是来自发生事件的现场的…  相似文献   

4.
从笔者搜集到的十多种现场短新闻界说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界说的中心词为“新闻作品”。例如: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场较强。诺福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①另一类界说以“报道”为中心同,只不过前面分别加了诸如“立体如“记实性问“现场”“目击”之类的修饰同。例如:(l)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在新近发生事件现场,用最精练的文字,巧妙的手法制作的第一事实(或场面、片断)的立体报道。②(2)记者(作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捕捉住的一个凝聚信息,它有特征的场面成片断…  相似文献   

5.
黄平 《新闻导刊》2008,(1):26-26
散文(prose)同新闻(news)一样,其"首要特征"是真实性,它是一种以描写真人真事为特点的文体,常把叙述、描写、说明、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式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运用,它可以充分发挥想像力,做到形散神聚。用散文手法写新闻在世界新闻史上早  相似文献   

6.
在1990年八九月间,笔者曾就第一届现场短新闻的评奖实践,在《新闻出版报》上谈到过现场短新闻的界说问题。如今随着对现场短新闻研究的深入,笔者想就新闻界的一些不同看法再谈点个人的认识。有的同志就现场短新闻的三个要素——新闻价值要高、现场感要强、篇幅要短小,提出了一个“现场+短+新闻”的界说。这个界说有可取之处,它简明易懂,而且三个必备要素提得很明确。但作为界说,在内涵上不够完备,不能准确地回答实践中提出的问题。试想,有现场感的短新闻能等同于现场短新闻吗?现场短新闻一个必不可少的特性是:新闻事实的主体必须是现场发生的,它的新闻价值与现场事实是融为一体的。有些新闻有新闻价值,篇幅短,也有现场感,但其事实的主体并非作者所目击或并非此时此地的现场发生的,是不能冠此称谓的。因而现场短新闻这个概念的内涵,绝非“现场、短、新闻”三者的机械揉合。像汉语的  相似文献   

7.
参加全国记协举办的《现场短新闻》评选工作后,深感要写好或拍摄好一篇现场短新闻难度不小,它更需要记者有深厚的基本功。这是因为现场短新闻除了必须具备一切新闻报道的共性外,还必须有它独具的现场感强和写得短这一个性特征。而这种个性特征通常是对现场短新闻思想深度、感情深度的制约。从这次获奖的特别是获得一等奖的优秀现场短新闻来看,都具有三个基本品格:第  相似文献   

8.
新闻散文化的开掘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散文化”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关于新闻散文式写作,在我国新闻界其实起步很早,历史也由来已久。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连载、现场短新闻、民生新闻等一系列新闻体裁也相继出现并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新闻在其创新过程当中将传统文学手法、西方经典手法、网络创新手法等同步并用。  相似文献   

9.
我们形容短新闻的现场感强时,常用这样的话: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就是说:好的现场短新闻能够把读者带到事件发生的场景之中,好像看到活生生的人,听到现场的各种声音。那么,怎样才能增强短新闻的现场感呢?这需要运用多种白描手法。下面不妨从描写对象角度将白描手法做一些粗略的分类。1、人物白描。就是用白描的方法勾勒人物轮廓。它可以通过肖像、行动、语言的白描突出人物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思想情感,把人写“活”,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人物肖像。在现场短新闻中,往往抓住人物肖像的特征简笔勾勒,不作过多交代,使读者有概貌了解,增强人物的立体感和真实感。如特写《总书记的问候》,总书记的肖像是这样写的:“最前面的那位(江泽民同志)身材魁梧,身着蓝色中山  相似文献   

10.
“现场短新闻”之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笔者搜集到的十多种现场短新闻界说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界说的中心同为“新闻作品”。例如: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 另一类界说以“报道”为中心词,只不过前面分别加了诸如“立体”、“记实性”、“现场”、“目击”之类的修饰词。例如: (1)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在新近发生事件现场,用最精练的文字,巧妙的手法制作的第一事实(或场面、片断)的立体报道。  相似文献   

11.
论点辑录     
“现场短新闻”界说怎样才能给现场短新闻一个科学性的定义,它是一种新兴的新闻文体,还是一种新兴的报道方式?这是近年来研究者一直争论的话题。笔者认为,现场短新闻应被看作是一种新兴的新闻文体。因为其一,经过这几年的写作实践,现场短新闻已具备自己相对稳定自足的文体形态。在体制上,只有千字左右;在内容上,以再现现场为指归。这就决定了它与消急及新闻故事的分野;同时又没有新闻通讯、新闻特写在体制和结构形式上的放纵与自由。其二,它有自己的文体书写要求和表达方式。比如说写现场,消息、通讯、特写、新闻故事更多的是作…  相似文献   

12.
韩志坚 《新闻知识》2001,(Z1):38-40
现场短新闻的出现,虽然时间不长,但绝非属于偶然。 自进入90年代我国新闻界掀起现场短新闻热以来,现场短新闻便以迅雷之势“遍地开花”,今天,它已成为新闻大家族中最活跃的“一员”。与此同时,人们对现场短新闻基本特性的认识和把握,也在不断地加深,统一的认识就是:之所以称其为现场短新闻,是由于它同时具备了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篇章短而精等特征。然而与之相反,人们对现场短新闻的审美素质的认识却比较肤浅,甚至人们对于新闻的审美就是如此,人们对新闻审美的认识尚未进人自觉阶段。这种认识上的肤浅,自然而然地影响着…  相似文献   

13.
现场短新闻,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及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它愈来愈引起新闻界的重视和广大读者的喜爱。现场短新闻是由现场、短、新闻三个概念构成的。要写好现场短新闻,首先是如何捕捉现场。现场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有计划发生的现场,比如抗洪救灾队伍进驻灾区是有计划的,完全可以到现场去采写;二是有可能发生的现场,比如拦河大堤连遭暴雨袭击,水位  相似文献   

14.
现场短新闻是作者亲临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件现场并快速形象地再现该事件的短小精悍的报道。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和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现场短新闻应运而生,并促使它随着受众的需要逐渐发展起来。文字记者不得不拿起现场短新闻的武器,迎接广播电视的挑战。现场短新闻以其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短小精悍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受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5.
现场短新闻是近几年新闻的奇葩,它一面世,就受到了读者、作者和专家们的关注和欢迎,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报纸上。现场短新闻为什么能这么快的被人们所认同?这是目前专家和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边认识、边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采写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写法生动灵活的新闻  相似文献   

16.
姜海燕 《新闻三昧》2000,(11):44-45
所谓“散文式”新闻,就是提倡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向散文式方向发展,要求“新闻要像散文那样讲究‘立意’,努力创造出深邃的‘意境’,尽量使用白描手法,结构要像散文那样富于变化,语言要像散文那样生动凝练……”本文试就“散文式”新闻在立意、意境方面作一探索式的诠释。散文式新闻贵在立意.以意取胜。所谓立意、即一篇新闻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也称为主题思想,它是新闻的主体和核心。立意是新闻记者在  相似文献   

17.
(一)为什么要提倡写现场短新闻 新闻改革中呼声最高的是写“现场短新闻”,回想起来,这个呼声是非常合理合情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读者的要求。那么,“现场短新闻”究竟有何好处呢?笔者以为它突出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短:它符合新闻改革的方向,短是新闻本身应有之义,只因文革中新闻都越写越长,粉碎四人帮后人们拨乱反正,呼吁还新闻本身就有的属性——短,这是情理之中的事。二是“现”,即“现场”,这倒是应强调一下的。“现场短新闻”更难做到的是“现场”,要“现场”,这就要求记者事事时时要深入下去,到现场抓新闻,到现场去写新闻。新闻只有“现场”了,才会形象化,富有感染力。记者写稿能触景生情,富有激情,写出来的稿  相似文献   

18.
在消息文体这座“百花园”里,新闻素描是颇受人们欢迎的一枝奇葩!素描,是绘画术语。它主要是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塑造物体形象的。在文学中,素描是指写人写物写景但不十分渲染的作品。那么,素描冠以新闻2字,就包含了以下的意思:它是消息,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消息,而是采用若干文学手法尤其是描写的笔法写出来的现场新闻。是“现场短新闻”这一新闻报道方式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9.
现场短新闻的最佳报道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洋洋洒洒的长篇通讯和面面俱到的综合新闻相比,现场短新闻更像一把匕首,出手迅捷而且一针见血。说它像匕首,是就其突出的战斗性而言。它在新闻实践中凭借灵活的形式将新闻的某些特性发挥到极致,从而更鲜明地体现出新闻的真谛。除了与其他新闻写作体裁同样需要的新闻价值和真实性原则外,现场短新闻还具备了有别于他类的鲜明特点,即现场感强、篇幅短小和内容集中。但现场短新闻也面临着不断发展、完善、成熟的问题,如何寻觅现场短新闻的最佳报道角度,正是其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现场短新闻报道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报道范围涉及政治…  相似文献   

20.
明确了“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条件、“短”字特点和“新闻”的共同要素,也就明确了现场短新闻同短新闻、新闻之间的关系。现场短新闻与新闻之间的共性已经不言而喻,新闻的四大要素就是现场短新闻与新闻的共性。现场短新闻与新闻之间的个性也已明确,现场短新闻和短新闻的五个条件,三个特点就是有别于新闻的个性。这里要着重研究的是现场短新闻与短新闻的关系,以具体把握现场短新闻的写作特点。现场短新闻与短新闻的共同特点是: 第一、两者均属报道形式。无论现场短新闻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