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初中生心理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APAS)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18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初中生心理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性别和年级因素在群体活动适应性因子上的交互作用显著,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初三年级在群体活动适应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2)性别和年级因素在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上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性别在松弛与紧张维度上的主效应显著,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年级在精力维度上的主效应显著,初二年级显著高于初二和初三年级;(3)初中生心理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有着密切的关系: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考试焦虑情境适应和群体活动适应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呈非常显著正相关,陌生情境与学习情境适应与初中生的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对56名肥胖儿童(年龄7~11岁,31名男生,25名女生)进行4个月的运动训练,运动前后测量各项指标,研究其运动后体成分变化的个体差异与饮食和体力活动等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实验对象体脂百分比(F%)下降显著,而体脂含量(FM)、去脂体重(FFM)上升,然而个体之间变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多元回归模型显示,运动后体成分改善与较高的运动出勤率、性别、较低的能量摄入和较多的体力活动密切相关.运动干预后,年龄、体力活动程度、饮食和基线的F%等变量的变化可以解释肥胖儿童运动后F%变化的26%.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状况,本文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以问卷的形式对215名在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科学饮食行为普遍存在,女生比男生重视早餐;营养知识水平不高和饮食行为不科学致使营养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初中生学业拖延的特征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业拖延问卷对264名初中生进行了测量,运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中生学业拖延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男生的学业拖延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学业拖延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其中初二年级拖延水平较高;学业拖延与学业成绩呈显著负相关,低拖延者的学业成绩显著高于高拖延者,学业成绩高的学生其拖延水平低。结论初中生的学业拖延在性别和年级上有显著差异,初中生学业拖延对其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仫佬族学生营养状况,对仫佬族7~15岁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仫佬族女生营养过剩出现的高峰年龄为12岁,比男生提前2岁,营养不良和低体重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并随年龄增加呈逐年增长趋势;初中生营养不良和低体重检出率高于小学生;仫佬族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壮族和瑶族学生群体水平。因此,应根据仫佬族学生的营养状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以促进仫佬族地区学生营养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对78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石家庄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错。普通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优势校和城乡校。石家庄市初中生在身体症状、恐怖、冲动、自责四个方面比其他四个方面分值偏高。初二年级比初一年级的学生更自责和对人更焦虑。初中男生比女生更孤独,女生比男生的恐怖倾向更严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当前初中生心理压力的应激源及其压力应对方式,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安庆市600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安庆市初中生心理压力的应激源主要是学业、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方面的应激生活事件。应对生活压力的主要方式依次为问题解决、逃避、求助、忍耐、幻想、合理宣泄及消极反抗。不同性别、年级的初中生应对方式有较大不同。其中,女生比男生更多采用逃避和合理宣泄应对,男生比女生更多采用忍耐、幻想和消极反抗应对;初二年级是变化较大的转折点。学校应针对不同性别、年级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成就动机量表,对江苏省两所中学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发现:(1)绝大多数初中生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均居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且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水平相对更高;(2)初中生中,男生更倾向于追求成功,女生更倾向于避免失败,但成就动机在性别和年级两个维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3)初中生的学业成绩与其追求成功的动机呈正相关,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王萌  宋岳礼 《考试周刊》2015,(33):95-96
本文运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15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9名初中生进行访谈,重点考察不同性别、年级的初中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差异及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初中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女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男生;初三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显著低于初一与初二年级;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英语成绩呈显著正相关,能解释英语成绩38.2%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中学生手机使用时长等情况以及智能手机依赖现状在性别及学段上的差异,采用自编问卷以及智能手机依赖量表,对北京市某区进行整群抽样,对该区八所高中及十六所初中共计817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手机使用时长存在性别及学段差异:在校使用时长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周一到周五放学后及放假期间手机使用时长女生显著高于男生。(2)智能手机依赖总分及各维度存在性别及年段差异:男生在积极期待维度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日常干扰、戒断症状、过度使用、耐受性以及手机依赖总分上显著高于男生。高中生除网络亲密维度外在其他维度和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初中生。(3)智能手机依赖随着年段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试验目的:探讨平衡膳食、极限有氧运动对本市肥胖初中生运动成绩的影响。方法:肥胖中学生48人,随机分成对照组、极限有氧运动组、平衡膳食组、平衡膳食极限有氧运动组。对照组饮食既不调整也不运动,平衡膳食组进行饮食调整,但不运动;运动组侧重于极限有氧运动,饮食不做调整;平衡膳食、极限有氧运动组在运动的同时给予饮食调整。第六个月底测试男生1000m、女生800m、立定跳远、座位体前屈、50m。结果:至试验结束,平衡膳食极限有氧运动组的1000m(男生)800m(女生)、座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男生50m与对照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且优于其他两组。结论:平衡膳食极限有氧运动对肥胖中学生运动成绩的影响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2.
超重、肥胖、低体重已成为青少年群体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国内学界有关体质健康与学业成绩的探讨方兴未艾,而聚焦体重状态、使用全国性样本的经验分析较为缺乏。研究基于2013—2014学年、2014—2015学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初中生体重水平存在性别与城乡差异,男生较女生更易处于异常体重状态,城镇学生更易超重及肥胖,农村学生更易低体重;OLS和倾向值匹配估计(PSM)结果表明,超重及肥胖学生的学业成绩受到体重状态的显著负向影响,低体重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不显著;分性别对比结果显示,体重状态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群体学业成绩受到超重及肥胖的消极冲击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一、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儿童马氏量表和孤独量表,对高中生的人际信任程度与孤独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高中生的人际信任度比乡村低,男生比女生高;(2)孤独感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乡村学生高于城市;(3)人际信任程度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试验目的:探讨平衡膳食、极限有氧运动对本市肥胖初中生运动成绩的影响。方法:肥胖中学生48人,随机分成对照组、极限有氧运动组、平衡膳食组、平衡膳食极限有氧运动组。对照组饮食既不调整也不运动,平衡膳食组进行饮食调整,但不运动;运动组侧重于极限有氧运动,饮食不做调整;平衡膳食、极限有氧运动组在运动的同时给予饮食调整。第六个月底测试男生1000m、女生800m、立定跳远、座位体前屈、50m。结果:至试验结束,平衡膳食极限有氧运动组的1000m(男生)800m(女生)、座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男生50m与对照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且优于其他两组。结论:平衡膳食极限有氧运动对肥胖中学生运动成绩的影响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为了考察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的心理适应特点及两群体之间的差异,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对娄底市和双峰县5所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的16个自然班级91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在情绪症状、困难总分和影响因子上差异显著;②留守女生在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社会行为和影响因子方面均好于留守男生,而在情绪症状方面比留守男生差。留守初三学生比初一、初二学生显示出更多亲社会行为。城市和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适应水平无显著差异;③非留守女生在品行问题和亲社会行为上均好于非留守男生,初三、初二学生比初一学生受到各方面困难的影响更大,尤以初二学生最为突出;城市非留守初中生在情绪症状、同伴交往和困难总分方面均好于农村非留守初中生。  相似文献   

16.
为了考查初中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性倾向的性别和利手差异,从初级中学抽取容量为104人的样本,进行了测验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左利手初中生比右利手初中生有更高的发散思维能力,他们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新异性也高于右利手的初中生。初中女生发散思维表象的清晰性程度高于初中男生。在初中阶段,女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存在利手差异;但在男生中,却未发现此种差异。同时研究也未发现初中生创造性倾向的性别和利手差异。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高一、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儿童马氏量表和孤独量表,对高中生的人际信任程度与孤独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高中生的人际信任度比乡村低,男生比女生高;(2)孤独感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乡村学生高于城市;(3)人际信任程度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个人评价问卷量表》,对不同性别教育情境中的女大学生自信心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女生普遍不如男生自信,但来自女子院校的学生明显比共学院校女生自信,并在不同年级、自信心的不同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造成差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即性别意识的自觉程度、课程体系的性别特色、优秀女性的榜样示范与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初中生对死亡的认知和体验。方法:采用自编的《个人信息与生活经验问卷》对11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多数初中生经历过他人的死亡,有着较为深刻的记忆;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在三个年级取样学生中,初二学生更容易产生自杀念头,初一学生更容易采取自杀行为;在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初中学生中,城市学生更容易产生自杀念头并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20.
性别图式理论融合了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中有价值的部分,代表了近年来性别差异和性别类型发展理论中强调社会性因素的趋势[1]。目前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性别差异尚不多见。通过222篇初中作文分析和236份问卷调查以及多次随机课堂观察,课题组发现:第一,初中生的性别图式承继并吸纳了"男生理科好,女生语言能力强"等传统观念;第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已出现明显性别差异;第三,这种差异与扩展后的性别图式对个体的信息加工和行为指导紧密相关,尤其是教师对男、女生不同的措辞和态度会固化学生性别图式中"女生比男生语言能力强"的偏见,男生会受到消极暗示和影响,其语言学习的信心、兴趣和效果会进而削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