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它既遵循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生动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选择性和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多样性的必然结果.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本质内涵,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是历史和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和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2.
论"三个代表"理论创新的特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个代表"用世界眼光贯穿21世纪党的建设大思路,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联系;把总结历史经验作为党建理论创新的重要方法,对党的历史上已有的"三个代表"的深厚的思想资源进行了深入的发掘、加工和提炼;用唯物史观深化党的先进性的传统内涵,体现了党的阶级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统一;用新的系统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密切了党建理论体系同唯物史观的联系,拓展了党建理论体系的研究领域,加强了党建理论体系的开放性."三个代表"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党建一般原理同当代中国共产党建设实际、同国际国内新情况新特点相结合的新结论.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社会发展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体现在它坚持和丰富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新时期辩证全面的社会发展观,为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与构建,是当代中国社会得以稳定、良性的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执政党在当前阶段所面临的最为迫切的政治课题之一。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是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理论创新的重要基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只有践行以"实践的唯物史观"为核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始终坚持唯物性、辩证性与实践性的基本原则,才能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的历史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建立在新时代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党情以及世界风云变幻的世情基础之上,集中体现在习近平系列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报告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历史观的理论渊源是唯物史观、立论基础是中国进入新时代、鲜明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突出特点是以史鉴今、基本立场是群众史观、理论品质是坚持不断创新、时代价值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习近平的历史观对丰富唯物史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对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70年波澜壮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奋斗史,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深入推进的发展史,更是中国共产党总结执政经验并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知进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史。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导核心、理论坚守、现实遵循、价值旨归四个视角总结其70年来"中国化"进程的基本经验,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须坚持正确方向、须立足中国实际、须以人民为中心,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本身的应有之义,也对开辟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未来进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党内廉政建设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把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党情、国情相结合,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廉政建设道路。新时期我国廉政建设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战略高度探求新时期我国廉政建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卢迎春 《天中学刊》2011,26(4):16-19
物质利益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前沿性问题。当今学术界对物质利益的内涵有不同的定义,普遍认为物质利益与人类社会活动之间是辩证运动的关系。学界对物质利益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还区分了物质利益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实质,揭示了马克思的物质利益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意义。学界对物质利益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疏漏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在唯物史观方面的杰出贡献是他提出了一整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理论反映了时代新特征和当代中国实践的新特点,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所一贯坚持的唯物史观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唯物史观的新贡献主要表现于以下基本方面: 一、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邓小平在改革初期就指出:“不要离开现实和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与新发展理念相辅相成、高度契合,它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中得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共同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一带一路"建设为新发展理念提供了崭新的实践路径,新发展理念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与新发展理念的现实对接,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关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的重要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一脉相承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运用,它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既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的本质,又鲜明地体现了中国特色与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2.
12 0年前世界伟人马克思去世了。然而 ,他的精神则作为人类文化的瑰宝留在了人世。一个多世纪以来 ,它鼓舞和指导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革命实践。在我国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领导人民取得了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现在体现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以与时俱进的姿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进步作出新的贡献。马克思依然在场 ,他将继续在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在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中焕发出自己的辉煌。这组笔谈 ,旨在通过缅怀马克思 ,继续深入理解和发现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以表达我们坚定不移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懈探索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初心使命的历史逻辑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其核心要义是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同时为世界谋大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习近平的初心使命是秉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历史逻辑,阐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奋斗,坚持"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的立场,追求"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崇高信仰,科学回答了"初心使命"的历史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12 0年前世界伟人马克思去世了。然而 ,他的精神则作为人类文化的瑰宝留在了人世。一个多世纪以来 ,它鼓舞和指导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革命实践。在我国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领导人民取得了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现在体现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以与时俱进的姿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进步作出新的贡献。马克思依然在场 ,他将继续在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在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中焕发出自己的辉煌。这组笔谈 ,旨在通过缅怀马克思 ,继续深入理解和发现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以表达我们坚定不移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懈探索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12 0年前世界伟人马克思去世了。然而 ,他的精神则作为人类文化的瑰宝留在了人世。一个多世纪以来 ,它鼓舞和指导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革命实践。在我国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领导人民取得了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现在体现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以与时俱进的姿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进步作出新的贡献。马克思依然在场 ,他将继续在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在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中焕发出自己的辉煌。这组笔谈 ,旨在通过缅怀马克思 ,继续深入理解和发现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以表达我们坚定不移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懈探索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站在世界全局视角提出的顶层设计,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性问题的中国答卷。中国对共同体的认识和发展根植于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深刻反映了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中的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是对中国历年发展成果的经验总结,呈现出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当代运用,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的理论特质,是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逻辑延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世界性,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凝聚人类文明新共识、形塑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新思想,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理论,深化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从而赋予了唯物史观新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内在规律,这一理论的科学性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思维认知;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还在于这一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求破除机械僵化的教条式理解、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形成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构成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逻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最终落脚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价值逻辑上,成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史观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救国、兴国、强国"相统一的历程。为了建立独立、统一的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人在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和优秀传统文化,秉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早期革命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从一种政治学说改造成为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实践指导思想。正是在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等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语境下,中共党人破除了辛亥革命以来"议会民主"和"政党政治"的幻象,摆脱了旧式革命观念的影响,树立了对民主革命的性质、任务和阶段的科学认识,确立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最终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等理念和目标,开始探索建立新中国的具体路径,为开辟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道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它对"整体布局"理论进行了发展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两大布局";对"发展理念"进行了发展创新,开创了社会发展新图式;对"矛盾学说"理论进行了发展创新,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科学的新判断;对"党建理论"进行了发展创新,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境界;对"外交战略"理论进行了发展创新,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