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手翻动作是大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教材之一,它对锻炼学生的前庭感觉,培养动作敏捷、协调及勇敢顽强的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教材本身的特点,加上有的老师在无意识中增加了动作的难度,使学生难掌握,所以有必要再探讨头手翻动作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2.
在侧手翻学习的开始阶段,学生出现屈髋错误是常见的。如果教师让出现这种错误的同学去作靠墙侧手翻,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原因是学生知道了自己有屈髋的错误,作靠墙侧手翻就一定会撞到墙上。学生一害怕就会产生紧张,以致做不好练习。在教学中找发现,往往有的同学在垫上作练习,仅出现屈髋的错误,而作靠墙侧手翻时,就会出现更多的错误,甚至连整个动作都走样了,所以我认为在学习开始阶段,要防止和纠正学生屈髋的错误,宜采用以下教法:拉两根长4米的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技巧头手翻是体育院系体操教材的主要内容,是体操普修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动作之一;也是男子三级自由体操规定的主要动作(分值1.5分)。近年来,海棉包(坑)的出现,为学习该动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教学手段基本上还是沿袭过去的常规教法,学生要掌握该动作仍需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有的结业时尚达不到教学及格要求(完成时髋角必须大于90°)。所以,探求其有效教学手段,乃是广大师生极为关注的问题。我们根据“结构相同论”的原理,设计了站立式“头手翻”教法。并进行了实验研  相似文献   

4.
蹬地摆腿技术是前手翻的关键技术,对提高前手翻的动作技术有重要意义。目前,普通高校在进行前手翻的蹬地摆腿技术教学时,基本上是按普通高校体育教材中的教法手段来教学,而就本人几年来的教学体会看,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故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对蹬地摆腿教学的教法手段进行了一些增补的尝试,以期寻找更科学有效的教法手段。  相似文献   

5.
头手翻是中学体育教材的内容,它是在人们很不习惯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对人体的灵巧性、协调性、特别是大脑分析器的反应能力要求比较高,因而是难度较大的教材,所以教授这个动作时,要特别注意教法的选择和运用。头手翻是一个连贯彻很强的动作,不宜分解教学。但对一般初学者来说一开就用完整法教学  相似文献   

6.
根据党的教育方針和我院的培养目标,体操教研室拟定了新的(1962年7月我院編訂的体育系用体操教学大綱)教学大綱。为了貫彻新大綱,提高教学质量,现将个人在历年教学中,通过教学总結、教育实驗、理論分析、比較、归納出有关男子技巧手翻中的几个动作(侧手翻、前手翻、侧手翻轉体、后手翻)教法,提供部分参考資料,与同志們共同研討。技巧练习中手翻的特点: 1.手翻的定义:是二臂和头部同时撑地,臂撑地,头部撑地,通过头部翻轉的动作。 2.技术特点:手翻动作的性貭是属于动力性的练习,它不仅在整个动作本身具有一定的节奏,而且在动作的每一个部分也具有自己本身的节奏(如  相似文献   

7.
一步教法:骑撑,两腿夹紧(在踝关节处交叉互勾)向前回环。练习要求:1.起三力时要梗头、挺胸立腰、直体前倒。2.回环至3/4时,臂伸直,两手和骑撑腿用力撑压杠,同时挺胸立腰,头向上顶。保护帮助方法:站在杠前练习者右侧,两手从杠上扶肩,练习者上体前倒时,左手送肩背,回环至1/4时,右手顺势拨背,当回环至3/4时,左手从杠下托腰背,右手挡肩。一步教法的目的是使练习者建立回环感觉,体会直体前倒和近结束时撑压杠、头向上顶的动作技术。二步教法:骑撑、提重心、骑撑腿前跨、上体前倒。练习要求:两手用力撑杠、提重  相似文献   

8.
跳箱的妙用     
一、利用跳箱的高低落差,改变动作的开始姿势或改变动作的时空条件技巧跪跳起:在跳箱盖上由高处向低处做跪跳起,帮助练习者体会小腿和脚背压垫后提膝腾空的感觉,逐渐缩小落差(在跳箱前加垫子),直到同一平面的练习。技巧鱼跃前滚翻:①站在箱盖上半蹲,向下做前滚翻,体会两臂控制弯曲的感觉;②根据练习者能力,用不同高度的跳箱做障碍物,做跃过横箱的鱼跃前滚翻体会腾空的感觉,提高动作规格。技巧手倒立前滚翻:蹲在跳箱盖上手撑垫子做前滚翻,体会由高重心向低重心转变过程中手臂的控制弯曲。技巧头手翻、前手翻:手撑跳箱盖向低处做,可提高完成动…  相似文献   

9.
跳马是大学体操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锻炼学生的腿部、臂部,肩带等肌肉力量,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前庭分析器的稳定性,以及培养勇敢顽强和克服困难等意志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教材本身的特点,加上有的老师在无意识中增加了动作的难度,使学生难掌握,所以很有必要再米探讨跳马(动作)的教与学。通常,有的教师在传授跳马动作时,往往采用由分解到完整的过程,如教纵马分腿腾越时,先让学生反复做助跑,起跳,撑马的近端、中  相似文献   

10.
中学体育教材中,侧手翻是技术性强、难度较高的项目之一。在侧手翻教学前,我们估计按照要求能有一半同学及格就很不错了,但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和通过六课时12课次教学,却有80%以上同学掌握了侧手翻动作,教学效果是好的。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 一、教师示范、学生表演、启发教育、增强信心。大部分女生由于上肢力量和腰腹力较差,总感到侧手翻难做,怕出危险,对学习侧手翻  相似文献   

11.
<正> 侧手翻的动作规格可用一句话来表示:“地上六点成一线,空中分腿一个面。”而在教学中最易出现的错误,不是撑手不正,就是空中没有分腿倒立的过程,即“横扫”或是屈髋。根据侧手翻动作的规格要求和普遍存在的错误,笔者采用与侧手翻的常规保护帮助方法,即“背向”保护帮助方法不同站位的“镜面”保护帮助方法来改进动作错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顾名思义,所谓“镜面”保护帮助方法,即在保护帮助的整个过程中,帮助者与练习者始终保持面对面的关系。首先,帮助者的开始站位,其两脚的位置作为练习者向前“直线”撑手的方向。其次,帮助者的身体犹如限制物,限制练习者出现“横扫”、屈髋的错误。现以正起向左侧手翻为例,介绍分解与完整练习的“镜面”  相似文献   

12.
技巧“前手翻”动作对一般学生学习是有一定的难度,而教师选择与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先进、科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与效果。结合本人多年教学的经验设计了几个具体教法介绍如下。第一步:靠墙摆倒立(见图一)  相似文献   

13.
<正> 侧手翻是《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教材,也是技巧翻腾动作中的一个最常见的基础动作,但对没有专项基础的中小学生来说,却较难掌握。下面介绍一些适用于中小学侧手翻教学的教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侧手翻是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体操教材之一。它是少年儿童喜爱的一个动作。在小学五年级教材中、中学初三男生教材中出现。经过长期观察和了解,我们发现教学效果普遍不好。初三男生比小学五年级学生完成侧手翻动作更困难。因此,需要研究侧手翻教材出现的最佳期,以便更好地提高侧手翻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双杠屈伸上动作(又叫蹬足起)是体操教学中杠上基本动作之一。前几年我教双杠屈伸上,课前对有的班级统计过,仅有几个学生能做此动作。那时的教法是:教师讲解动作要领、保护方法、做示范动作,然后进行分组学习。四节课后,最多有23—25%的学生能完成动作。近年来我们改进了教学方法,新的教法是:一、做辅助练习:①在地上(草坪上)、凳上或垫子上做仰  相似文献   

16.
前手翻团身转体180°接后空翻,前手翻团身前空翻转体180°或360°,前手翻屈直体转体180°接直体后空翻,是我国男子优秀体操运动员近年来在前手翻团身前空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难度跳马动作。采用前手翻来加难第二腾空的动作,有极  相似文献   

17.
近来拜读了贵刊2004年第1期张祥利老师的《如何解决前手翻教学中的“冲肩”与“屈髋”》,对文章中关于对解决“冲肩”与“屈髋”的办法,笔者进行了教学实验,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愿与张老师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一、在腾空时梗头欠妥前手翻在腾空时要挺身、抬头、紧腰,而不是梗头、挺身、紧腰。腾空时如果梗头则造成颈部动作改变,容易造成“冲肩”。二、解决“冲肩”的练习方法欠妥张老师在练习方法中提到“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保护摆腿”,这个方法我认为在训练中不宜采用,因为一是易造成练习者和保护者受…  相似文献   

18.
一、发展趋势男子跳马技术自五十年代以来发展是比较快的。五十年代是水平型动作的鼎盛时期,当然也有些运动员跳前手翻和侧手翻这样的翻转型动作,但是动作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19.
采用调查访问法、录像统计法和资料研究法对第36,3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28届奥运会男子跳马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动作难度及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动作选择集中于前手翻类、侧手翻类和踺子上板类等三组动作中,并以侧手翻类和前手翻类动作为主;运动员的能力不断提升,动作质量日益提高;落地的稳定性依然是取胜的关键;掌握两个10分起评的高难度动作,追求姿态美,落地稳是跳马发展的不变趋势。  相似文献   

20.
兹将此次教育实习中,老师和同学们共同研究的中学体操教材中几个动作的教法简单介绍于后,供今后教学参考。由于我们的水平所限,加之对中学实际情况不够了解,难免有不切实际和错误之处,请同志们批评和指正。一、技巧运动。 (一)侧平翻。 1.诱导练习: (1)有人帮助的,手先撑垫上预先画好手撑地的范围。再作一腿摆动,一脚蹬地的手倒立,见图一。 (2)有人帮助的,从(?)脚站立,是一腿屈膝前举,两臂前平举的姿势开始作一腿(?)动,一脚蹬地的手倒立,但两手一定要撑在(?)先画好手撑的范围内,如图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