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宗敏 《新闻界》2000,(6):35-36
假日经济的出现是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标志之一。正确认识假日经济的出现,把握假日经济的发展趋势,给予正确的舆论引导,使之健康发展,是新闻媒体在整个经济报道中应该关注的热点和重点之一。   今年“十一旅游黄金周”在期盼和失望中落下了帷幕。在黄金周前,全国各界都估计这个长假一定红火过今年“五一”长假,但从四川乃至全国的许多重点旅游城市和景区接待、民航铁路客流及旅行社的情况来看,并没有出现预想的“井喷”场面。国庆旅游的“冷”与媒体宣传的“热”形成强烈的反差。为了迎接国庆旅游黄金周的到来,众多媒体…  相似文献   

2.
由于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和法定节日假期的延长,现在全国职工的全年假日达114天,已占全年时间的31%略多。春节、“五一”、“十一”3个节日成为长假,适应这一假期的变化,出现了“黄金周”经济消费热点。新闻媒体也与之相适应,推出了“假日经济报道”。在“假日经济报道”的基础上,有识见的新闻媒体与新闻学者更提出了“假日报道”的新概念,并予以深入研究。我很赞成“假日报道”这一提法。“假日经济报道”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许多积极的成果,亦存在一些问题,很需要总结,以求改进。假日经济及其新闻报道的出现绝非偶然,…  相似文献   

3.
我国开始实行“五一”、“十一”长假制度以后,“假日经济”应运而生。“假日经济”一经诞生,就和“黄金周”这个概念连在一起。前两个“黄金周”,旅游等各类消费出现意想不到的“井喷”现象,不仅忙坏了商家,新闻媒体也美文、佳作不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假日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一个固定的消费现象,人们对“黄金周”已经习惯了,相应的一些新闻报道也随着趋于平淡。已经过了几个“黄金周”了,“商场挤满购物人流、景点游人如织、部分列车爆满”等已经嚼得没有太多滋味的内容,仍然在一些媒体上占据“主唱”位置,读者不愿…  相似文献   

4.
今年“两会”期间,一位人大代表关于延长“假日黄金周”的议案,重又勾起人们有关“休闲”的话题。据报载,由于有了“假日黄金周”,促进了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以2001年为例,包括春节在内的三个黄金周的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8亿人次,占全年的23%,旅  相似文献   

5.
《新闻世界》2006,(11):53-53
连月来,大量“职业乞丐”纷纷从缅甸涌到了泰国北方的第一大城市清迈,他们成群结队,几乎“占领”了整个市区。清迈刚刚被评为世界第五大旅游城市,并于今年11月举行世界园艺博览会。但在世博园开放之前,比游客先到一步的却是乞丐。  相似文献   

6.
曹鹏 《新闻记者》2001,(6):21-22
报纸应对假日经济新举措去年的长假 ,对国内报纸来说有些猝不及防 ,假日经济成了媒介行业的一个新课题。不过 ,对策总会找到的。今年“五一” ,首都的各主要媒介就纷纷亮出了各自的高招 ,推出一个又一个终于能应对假日经济的方案。电视台大播特播出游向导专题 ,由于各地旅游局来京促销力度非常大 ,因此 ,电视台的节目资源很充沛 ,屏幕上推介的一条条精品线路 ,都挺招人心动。电台也反复介绍如何驾车旅游 ,比如从北京到大同 -洛阳 -开封 -保定怎样安排日程。报纸当然不会落后 ,北京青年报在4月27日以对开80个版的规模发布了度假指南 ,而…  相似文献   

7.
<正>“文旅+体育赛事”“鼓励年轻人返乡发展乡村旅游”,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文旅融合”成为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热词,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把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列为积极培育的新型消费增长点。对各省(区、市)地方政府来说,全国两会是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的大会,同时也是利用特色资源向全国推销自己的难得机会。文化与旅游如何相互渗透,如何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本文以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地方主流媒体推出的文旅主题采访活动、文旅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文旅传播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8.
1995年国务院决定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从此我国有了“双休日”。1999年国务院又决定增加我国公民假日时问,全年达到114天,占一年365天的31.2%。从去年10月国庆长假到今年“五一”期间,假日消费市场出现了人们意想不到的空前“火爆”,于是引出了“假日经济”的话题。常州市广播电视局局长、总编辑张建平曾针对“假日经济”的出现,进而向各台的编辑记者提出了一个研究课题:如何做好“假日新闻”这篇文章,更好地为“假日经济”宣传服务?  相似文献   

9.
读者“旅游频度”与旅游类图书消费状况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日经济的概念再一次受到关注,随着旅游热潮的涌动,旅游类图书是否也能掀起销售的热潮?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于4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地区开展了面向读者的旅游类图书市场调查,力图通过对读者旅游状况、旅游图书消费状况和评价状况三个方面的对比分析为开发旅游图书市场提供参考。下面是几点主要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假日经济旺了假日新闻去年“五一”、国庆和今年春节、“五一”四个长假期间 ,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空前火爆。据报载 ,仅去年国庆节7天期间 ,云南旅游日进亿元 ;12万人涌进韶山冲 ;300万人在京城涌动。今年“五一”更是有7376万人出游。这种场面 ,着实让人感到假日经济的魅力 ,有学者更是断言 :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从此汇入休闲消费这一世界性的潮流。假日经济一路利好 ,这使得与人们休闲消费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新闻媒体当然不可能置若罔闻。假日新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所谓假日新闻 ,顾名思义 ,是由假日经济这个概念延伸…  相似文献   

11.
“假日经济”这个新名词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领域里发生的一场深刻变化、经济生活的变化必然影响到精神生活。媒体的“假日经济”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对编辑、记者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假日新闻发现力水平,提出了全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假日经济商场疯狂热卖、餐馆排队预约、旅游景点人如潮涌——这种景象您昨天是不是亲身体验了一次呢?那您对这种被经济学家称为“假日经济”的现象有多少认识呢?“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的行为带动供给、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性强、牵涉面大、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经济模式。目前,我国每年的公休假日已达到114天,““假日经济”空前繁荣。但作为刺激消费、扩大需求的手段之一,增强娱乐性、注重参与性、提升假日附加值、深化假日吸引力是发展国内”假日经济”的首要问额什么是BBSBBS是英文BulletinB…  相似文献   

13.
这种让全民旅游的方式究竟能不能让老百姓把钱从银行里取出来?中国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博士后赵晓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假日经济”是中国独有的名词,是“鬼怪式”经济。他甚至用了一个更为严厉的词形容——“大跃进”。他认为黄金周并不能拉动内需。  相似文献   

14.
据全国假日办发布的《2006年“十一”黄金周旅游统计报告》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1.33亿人次,比2005年“十一”黄金周增长19.3%;实现旅游收入559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20.7%;游客人均花费支出420元。2007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旅游业总收入达10000亿元左右,增长10%。“假日经济”将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如何做好假日旅游报道,是每一个旅游节目记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自去年我国第一个国庆长假以 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传媒报道比较集中的就是“假日经济”浮出水面。据报道,在去年国庆节7天长假期间,我国旅游、商业零售、饮食等行业全线飘红,仅出游人数就达4000多万,旅游花费141亿元,同比增长3倍。有关经济专家研究认为,我国“假日经济”已渐成气候。而为这利好形势欢呼的不少报纸(尤其是各级党委机关报)则有点哭笑不得——自1995年全国实行“双休日”以来,每逢节假日、尤其是在“双休日”,版面减少,销量(主要是零售量)下滑,随之是广告量大跌,实际上已造成了恶性循环。 据笔者…  相似文献   

16.
“假日经济”,悄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去年国庆节前,国务院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公布实施,标志着“假日经济”正式启动。被称为“黄金周”的假期刚一结束,新华社就播发了记者索研、贺劲松采写的消息《国庆放长假 消费掀热浪》,及时反映了这一新举措的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17.
7月25日,驻地血站的采血车驶进沈空雷达某旅四站营房。为该站今年的新兵化验了血型。填写了“官兵血型登记卡”。  相似文献   

18.
从1999年国庆节实行七天长假制度以来,每逢假日,旅游、餐馆和零售业都会出现异常的消费热潮,学界和商界都惊呼“假日经济”来临了。然而,作为现代社会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的报纸在为“假日经济”这一大好形势欢呼的同时,大多数却没有抓好自己的“假日经济”。我国从1995年起实行双休日制度,双休日加上国庆节、春节、五一节三节各有7天的长假,占了全年近1/3的时间。对于逐步走向市场的报业来说,忽视假日,无疑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9.
陈玲 《新闻前哨》2003,(12):39-40
又一个“十一”“黄金周”过去了,在旅游交通服务等行业忙着盘算自己的赢利时,媒体也应该讨论和总结假日经济报道的得失。“黄金周”期间的新闻报道算得上是媒体的一个重头戏,任何媒体都无法忽视这块新闻宝藏。而一向以关注民生、贴近生活为特色的都市报纸也在“黄金周”期间进行了符合自身特点、具备优势的报道。这些报道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让读者对将来假日经济报道的进一步发展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20.
池艳丽 《新闻世界》2008,(10):43-44
每逢节假日,尤其是“大长假”和“小长假”期间,旅游、交通、商业、餐饮以及各类文化娱乐市场都会出现火爆场面,让人感受到“假日经济”的魅力。有经济人士宣称: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开始融人休闲消费这一世界性潮流。1999年,国务院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公布实施,标志着“假日经济”正式启动。掐指算来,我国每年的“双休日”及年节纪念日共有114天,几乎占全年365天的1/3。节假日里,电视的收视率会大幅上升.网络媒体也办得热热闹闹的,唯独报纸显得比较清淡。很多家报纸减版甚至休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