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引言 单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理论及实验教学中都有重要作用.很多文献对单摆周期进行了研究,也有研究者利用单摆来测空气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由于在用秒表研究单摆周期时,人的反应时间和对摆球位置判断存在着误差,使得测量结果不够精确,即使采用测量多次振动周期取平均值的方法,误差的影响仍难以消除.本实验利用PASCO传...  相似文献   

2.
采用算术几何平均值法研究了单摆周期的近似解,得出了简洁而严密的单摆周期近似解计算公式,并与其它的近似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算术几何平均值法计算的单摆近似解比其它近似解有较高的精确度。该方法也适合其它涉及椭圆积分的物理问题的求解。  相似文献   

3.
T=2π     
新教材在机械振动中讨论了单摆的周期,直接给出了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式中:T为单摆作简谐振动的周期;l为单摆的摆长;g为重力加速度),这是因为用初等数学无法宪成单摆周期的求解,它应该是解微分方程求得的.  相似文献   

4.
新教材在机械振动中讨论了单摆的周期,直接给出了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式中:T为单摆作简谐振动的周期;l为单摆的摆长;g为重力加速度),这是因为用初等数学无法宪成单摆周期的求解,它应该是解微分方程求得的.  相似文献   

5.
<正> 新教材在机械振动中讨论了单摆的周期,直接给出了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1/g)~(1/2)(式中:T为单摆作简谐振动的周期;1为单摆的摆长;g为重力加速度),这是因为用初等数学无法完成单摆周期的求解。它应该是解微分方程求得的。 由于同学们对公式的来历不清楚,因此当单摆处于非常规情况下,求单摆的周期时就“无从下手”。笔者认为教学中可采用等效的方法处理该问题,以解决学生“无从下手”的困难。 首先,研究正常情况下单摆周期和g的关系。如图(1),设摆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中 ,用MuJ-ⅡB电脑通用计数器代替秒表测定单摆摆动周期的方法。实验表明 ,使用计数器不仅能提高实验效率 ,而且实验结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7.
根据压杆大挠度与单摆运动两问题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的相似性,提出了求压杆大挠度精确微分方程近似解的单摆比拟方法,计算表明,所得一阶近似解具有较高精度,并给出了一个具有高精度计算最大挠度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8.
自由振动的单摆在大角度摆动时,动力学方程是非线性的,非线性系统复杂行为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就是数值计算法。通过理论分析,得到无阻尼、有阻尼、及弹簧单摆大角度振动的动力学方程。利用Matlab软件,观察弹簧单摆的振动现象,求出弹簧单摆非线性微分方程的数值解,展现大角度自由振动单摆周期与角振幅的关系曲线、大角度自由振动和阻尼振动的单摆的相轨迹。对不同条件单摆进行数值模拟,从而直观地研究了不同条件单摆的运动。结果表明,Matlab软件在振动问题中的应用,不仅实现了数值计算高效快捷、绘制图像形象直观,而且弥补了实验的不足,为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软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搭建了一种新型单摆周期检测系统并对摆球的周期进行检测。该系统主要利用低廉的无线光电鼠标作为光电元件对单摆周期进行检测.利用虚拟仪器软件对数据进行实时显示和采集.利用该系统测得单摆周期并对重力加速度进行求解。利用无线光电鼠标搭建单摆周期测试系统,具有价格低廉、计时准、易于和计算机通讯等优点,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九章第四节一单摆的图9—20实验是一个探究性实验。探究单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用秒表测量周期来得到单摆周期与摆球质量、振幅、摆长的关系,虽然精确但不直观,且费时。用下述方法可做直观演示。  相似文献   

11.
高校实验室发展的历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综合比较,结合自身研究成果,对我国高校教学实验室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奠基阶段、滞留阶段、恢复阶段和飞跃阶段4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为高校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In a social system or production line,the restrictions of the cost and the due-time exist in each period.Generally,whether these restrictions are satisfied is dependent not only on the risks of this period,but also on the risks generated beforehand.We consider controll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 by switching the processing rate to a faster one at a given period.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optimal switching period to minimize the total expected cost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We first propose the optimal switching period model,and then the mathematic formulation of the total expectation is presented.Finally,the policy of optimal switching period is investigated in detail by numerical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3.
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社会主义所有制认识上的偏差,是造成过渡时期总路线局限性的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所规定的完成过渡的时间过于短暂。应该用历史眼光,站在时代高度来评价过渡时期总路线。  相似文献   

14.
Pigeons responded in a successive-encounters procedure that consisted of a search period, a choice period, and a handling period. The search period was either a fixed-interval or a mixed-interval schedule presented on the center key of a three-key chamber. Upon completion of the search period, the center key was turned off and the two side keys were lit. A pigeon could either accept a delay followed by food (by pecking the right key) or reject this option and return to the search period (by pecking the left key). During the choice period, a red right key represented the long alternative (a long handling delay followed by food), and a green right key represented the short alternative (a short handling delay followed by food). The experiment consisted of a series of comparisons for which optimal diet theory predicted no changes in preference for the long alternative (because the overall rates of reinforcement were unchanged), whereas the hyperbolic-decay model predicted changes in preference (because the delays to the next possible reinforcer were varied). In all comparisons, the results supported the predictions of the hyperbolic-decay model, which states that the value of a reinforcer is inversely related to the delay between a choice response and reinforcer delivery.  相似文献   

15.
以理学自身发展的规律来划分理学的不同时期,并根据梁启超先生对“四期”的定义,可知理学启蒙期为贞观十七年(801年)到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全盛期从建炎元年(1127年)到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蜕分期当从弘治元年(1488年)为始点,以隆庆六年(1572年)为终点;衰落期处在明末,当从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开始,到明亡(1644年)截至。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时期文化四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时期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这一时期 ,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时代主题益发鲜明 ;关于中西文化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深化 ;士人以儒学为主体的旧的知识结构继续得到改变 ;治学观念、方法的更新 ,以及研究领域的拓展和学科体系的变化等 ,则反映出传统学术向近代的转型。这一时期文化的发展除了得益于革命者的努力之外 ,改良派和清政府也都起了各自不同的作用 ,这需要通过具体的研究作出恰如其分的估价。在近代文化发展过程中 ,辛亥革命时期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戊戌维新时期提出的一些问题 ,这时得以展开 ;这一时期文化的进步 ,又为日后文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而且 ,“五四”前新文化运动所提出的主要问题 ,几乎在这时都已经提出 ,包括一些偏向的产生 ,也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61—2015年贵州省中西部逐日气温观测资料,运用趋势分析法、空间插值法和小波分析法等研究了贵州省中西部地区初、终霜及霜期的时空演变。研究表明:贵州省中西部地区霜的变化大致呈初霜延迟、终霜提前、霜期缩短趋势。各站点初、终霜及霜期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性,各站点初霜日期变化与年平均温度变化均呈正相关,终霜日期变化与年平均温度变化均呈负相关,霜期变化与年平均温度变化均呈负相关,且部分地区相关性显著。初霜变化时间尺度存在周期震荡中心为28a,终霜变化无明显震荡周期,霜期变化时间周期震荡中心为13a。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吉安府地方教育体系呈现出由官办为主向民办为主的演变趋势。明初,吉安府地方教育以官学为主,社学为辅。明中叶后,官学的教学功能逐渐衰减,儒学的传承主要由民办为主的书院与讲会来承担。社学与义学、族学大多以启蒙教育为主。明代盛行一时的社学,人清后逐渐为义学、族学所取代,反映了基层启蒙教育的民间化趋势。民办教育机构逐渐占据了地方教育机构的主导地位,从而为儒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制度化的保障与基础。  相似文献   

19.
巴罗克时期是欧洲音乐史上早于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一段繁荣时期,本文首先通过介绍这一时期的音乐发展使人们对巴罗克时期的音乐有初步的认识,进而详细介绍巴罗克音乐在两种常规、通奏低音、调性和声与对位以及节奏与记谱等方面的技术特征,最后就巴罗克时期音乐对情感的体现进行了阐述,从而对这一时期音乐的理解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写作实践和写作理论,有被扭曲变形的一面,但也有值得继承和借鉴的一面。“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写作实践和写作理论可分为前期(1966-1970年)与后期(1971-1976年)两个阶段。前期写作实践最突出的特点是:群众性和普遍性、盲目性和模仿性;后期写作实践和写作理论呈现的特点是:时代的局限性、明确的实用性和承前启后的过渡性,为以后的写作理论研究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