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法新约》,原名《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又叫《中法会订安南条约》或《李巴条约》。它是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战胜的清政府同战败的法国签订的一个卖国条约。战败的法国通过条约达到了它想通过战争获胜方能达到的目的,从而造成了所谓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材《中国历史》第二册在提到《中法黄埔条约》时说;“同年(1844),法国侵略者也强迫清政府在广州附近的黄埔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除取得英美两国在条约中规定的侵略权益外,又增加了在五处通商口岸传教的权力”(1987年第2版第103页)。新编高级中学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  相似文献   

3.
关于《八一宣言》发表的时间、经过,目前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的一些著述在表述上不够全面、准确。如:“中国共产党从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扬弃前嫌,不咎既往,还在长征途中的1935年8月1日,根据共产国际关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发表了著名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当红军还在长征途中的时候,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这一宣言曾在巴黎出版的中文版《救国报》和莫斯科出版的英文版《共产国际通讯》上刊登”。“8月1日,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和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发表了《为抗日救国  相似文献   

4.
《八一宣言》发表于八月一日吗?●韦莉现行的中学历史课本和许多书刊上,都标明《八一宣言》是1935年8月1日发表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八一宣言》的全称是《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它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以中国苏维埃...  相似文献   

5.
课本第 44页在评价《中法新约》的影响时写道 :“通过这个条约 ,法国达到了侵略越南的目的 ,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 ,并取得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但又在第 45页布置了这么一道练习题 :“《中法新约》是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 ?为什么说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 ?”正文明白写着《中法新约》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 ,而练习又要求学生说明是怎么进一步打开的。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 ,确实令人难解。孰是孰非 ?中国的西南门户究竟被打开于何时 ?这成为我们订正课本的关键问题。历史的真实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制造中国边疆危机的时候 ,英…  相似文献   

6.
《中法新约》第二款的内容从近代国际法意义上宣告了中越宗藩关系的终结。事实上,该款内容是中法交涉的重点并贯穿于中法交涉的始终。从1874年法越《和平同盟条约》所引起的中法首次交涉起,越南的藩属国地位即受到来自法国的威胁;1884年《中法简明条款》第四款事实上成为《中法新约》第二款的草案;此后中法之间经过对具体条文文字的反复的秘密交涉,《中法新约》第二款终于尘埃落定。这段历史为从近代国际法视角来解读中越宗藩关系的终结提供了充分的史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漫画说明:图①:中法战争中国大获全胜,迫使法国茹费理内阁垮台。然而懦弱的清政府竞主动求和,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大肆出让主权,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相似文献   

8.
一种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对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三条线索: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四大阶级: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五股思潮:封建专制、平均主义、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主义。六国列强:英、法、美、俄、日、德。七款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八个人物:林则徐、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袁世凯、毛泽东、蒋介石。九次运动:太平天国运…  相似文献   

9.
1860年10月24日和25日,在英法联军的武力逼迫下,奕讠斤先后与英国代表额尔金和法国代表葛罗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英法侵略者的利益暂时得到满足,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但是沙俄却未就此止息,在1860年11月14日由公使伊格纳季耶夫逼迫奕讠斤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沙俄并没有参加1858—1860年的对华战争,为什么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呢?  相似文献   

10.
中法战争与广西社会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和中原汉族地区比较,开发较晚,社会经济甚为落后。十九世纪以后,广西和全国各地一样,土地兼并严重,危机四伏,已进入封建社会末期。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广西受到一定冲击,但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未解体。经过中法斗争,广西原有的经济格局被打破了,发生了一系列较大的变化。这是因为: 首先,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大量侵略广西的特权。中法战争中,腐朽无能的清政府一意推行投降卖国的反动方针,最后居然在中越军民打胜仗的情况下,于1885年6月与法国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在中越边境指定两处通商,法国得在此设立领事馆;法国所运货物进出云南、广西边界应纳各税.  相似文献   

11.
看这样一道题:第二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应该付给侵略者的白银总数是A.400万两B.800万两C.1600万两D.1800万两参考答案是D.1800万两。这是一道出现较早的且较好的基础训练题,很多一线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都会用它来加深学生对《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理解,依据原有教材的理解,答案D是正确的:《天津条约》赔款共计600万两,《北京条约》赔偿英法军费增加了1200万两,故共计1800万两。但在今秋投入使用的教材中,将原有教材中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第五条:“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  相似文献   

12.
在师生共同探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中,有同学提出疑问:1858年,英法联军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清政府又被迫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条款之一“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相似文献   

13.
开埠通商是近代中国许多不平等条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始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列强通过开埠通商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学历史教材涉及开埠通商的内容有: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这两节内容时,总有同学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一、在这两场战争前夕,中国为何要援越抗法和派兵帮助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二、《中法新约》和《马关条约》第一条分别规定“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清政府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为什么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以及朝鲜  相似文献   

15.
岳麓版《初中历史》第三册第78页说:“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力量抗日。”实际上中共中央并未发表《八一宣言》。张绍嗣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大辞典》(武汉出版社,1995年,第476页)说:“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正式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名义发表。”简称《八一宣言》。  相似文献   

16.
课本第 15页以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 ,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应是 185 6年 10月至 1860年 10月 ;而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则是在1860年 11月。这样 ,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则不是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因此《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书》第 3 1页练习题第一题的答案就不应把中俄《北京条约》列入。中俄《北京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吗?$湖北省安陆市第一高级中学@尹国涛  相似文献   

17.
岳麓版《初中历史》第三册第78页说:“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力量抗日。”但实际上中共中央并未发表《八一宣言》。  相似文献   

18.
第一节马、辛条约签订前后的天津经济和天津银行业的兴起及发展一、《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签订前后的天津经济《马关条约》前外国侵略者由于没有取得在中国投资设厂的权利,因此,所办的工厂主要是为其商品输出服务的一些规模不大、资本不多的小型厂。《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帝国主义国家在获得  相似文献   

19.
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2—13页说:《天津条约》“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据此,可以对最终的赔款数额作出多种解释。  相似文献   

20.
随着今年初胡锦涛主席访问法国取得圆满成功和欧盟外长会议开始讨论是否解除对中国长达15年的武器禁运,中欧关系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的势头,格外引人注目。发展中欧关系是双方都有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欧洲联盟是由欧洲共同体演变而来的,简称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7年3月25日,6国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65年4月8日,6国又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把三个共同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