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春兰 《民族教育研究》2012,(2):106-108,49
本课题以Lenneberg的关键期假设为理论背景,通过调查166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初始英语学习年龄以及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探讨初始年龄对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早期接触有利于儿童将来的英语学习。其原因除了处于关键期的儿童大脑可塑性强、对语言输入敏感外,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汉语,这种二语习得的经验对英语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贵州省雷山县陶尧小学苗族学生为个案,从“三语习得”角度探讨学习者英语辅音习得过程中的迁移特征。研究发现,苗-汉-英三语辅音的客观语言距离有利于苗族学生习得英语的辅音;苗族学生母语(L1)和二语(L2)的能力对习得者习得英语辅音至关重要。习得者年龄因素同样影响着习得英语辅音时的迁移。  相似文献   

3.
为了验证英语学习起始年龄是否对语言习得效果产生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对三组受试的高考英语成绩和大学英语四级总成绩及其各分项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作用并不明显;(2)即使存在关键期,英语开始学习的最佳年龄是11~12岁;(3)英语学习起始年龄对听力的影响最显著,而对写作和翻译、阅读以及综合成绩的表现并没有实质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根据近年来孩子学英语的起始年龄越来越小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各个研究者对于关键期是否存在进行的研究,否认关键期的存在,说明学习英语并不是越早越好。任何年龄下,学好英语都是有可能的。年龄不是影响二语习得的主要因素,二语习得的成功与否应该考虑到内外因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Corder(1967)曾指出,“无论我们多么努力,总是会出现错误。”近年来,由于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的发展,人们对语言错误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学习者语言错误的分析也成为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本文以汉阴中学高三学生的英语作文为案例,从语言学习者二语习得的语误分析入手,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其英语的写作能力,以达到国家“新课程标准”高中英语作文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的概念及相关研究,指出关键期假设对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的影响并不确定,在中国外语学习并非越早越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我国小学开设英语课的问题与可行性,并提出了针对我国外语教学实际且符合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小学外语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7.
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旨在探究二语学习的最佳年龄。长期以来,语言学家对此一直很难达成一致。文章从关键期假说的渊源谈起,探析一种能被广泛接受的最佳起始年龄,进而分析影响二语习得效果的几个因素,以期能对教育教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年龄因素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语言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外语语言学习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简要介绍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的概念及中外学者对年龄因素与二语习得的关系的研究分析,探讨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影响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我国小学英语低龄化趋势,指出这一趋势的优点与不足。最后,写出自己关于我国幼儿英语教育早期化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曾琳琳 《考试周刊》2013,(19):106-107
作者主张在我国小学全面开展英语教学是对关键期假说的误用。由于年龄越大,学习效率越高,以及英语教学在我国属于外语学习,而非二语习得,因此目前不适宜在我国小学全面开展英语教学。有条件开设英语课的学校,要注意师资力量的培养及加强语音教学。  相似文献   

10.
陶然 《海外英语》2012,(24):260-262,266
母语的获得有一个关键期,第二语言的获得也存在关键期,大约在5-6岁之前。在关键期进行第二语言学习可有助于提高习得成效。尽早以浸入式的方式开展双语教学活动,让儿童获得并列性双语,是保证早期二语习得成效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上来说,浸入式教学模式是最理想的早期二语习得的方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具体可以归纳为"教的人、教了什么、怎么教和教的效果"的问题。因此双语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深造,提高自身英语能力和双语教学的能力,并借鉴其他的英语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实现浸入式的目标。双语教育研究人员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国际儿童口语语料库(CHILDES),对早期二语习得的效果及时跟踪并进行研究和评价。家长也应竭力创造早期二语习得的语言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早期二语习得的持续性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二语习得除了受语言习得机制、语言迁移、学习者的认知特点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外,也受社会因素、语言输入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宁夏回族聚居地区群众因其民族信仰的独特性及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很多回族儿童除了母语汉语(夹杂伊斯兰语)之外,同时学习阿拉伯语与英语两种语言,使得这一地区儿童的英语学习完全不同于其他地方。运用二语习得"学习—习得假说"理论,研究其学得与习得的独特性,期望能对这一区域的中、小学英语学习及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受关键期假说的影响,我国学习英语的儿童越来越低龄化。其实语言习得是否存在关键期一直富有争议,尤其在我国这种外语环境中,学习英语的年龄太小反而会带来很多负面效果。所以,希望教育部门将二语习得的理论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充分地实证研究,并在遵循儿童教育特殊规律的基础上,制订基础教育的政策。  相似文献   

13.
从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入手,结合幼儿习得语言的规律,探讨幼儿习得英语的方法,避免进入学习误区,该文提出一些幼儿英语教学模式,并为幼儿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沈敬萍 《教学与管理》2014,(12):131-133
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被引入语言学领域后,对二语习得的起始年龄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我国,主要体现为英语学习的低龄化。本文从关键期假说的理论起源入手,结合我国学前英语教育的现状,探析关键期假说对我国学前英语教育的启示:学前英语教育并非越早越好,而应该在母语习得基本完成之后开始;学前英语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兴趣为重点;英语习得是教师、幼儿、家长共同给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人们对外语的广泛重视,英语目前已成为小学教育一个重要的内容。英语学习的年级开始下降,小学三年级以上均开设英语课,不光城镇小学的学生学习英语,英语教学同时也走进了农村小学的课堂。由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的基本原理和在语言学习研究中的运用,概括了二语学习关键期、二语学习与母语学习异同的ERP研究证据,力图回答二语学习者能否用学习母语的方式学习二语。最后,得出结论:(1)ERP是用来标志语言理解和产生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觉和认知过程的先进技术。(2)使用ERP研究第二语言学习和加工具有独特优势:不要求作出外显反应,即使在外显行为没有显示学习的时候也能揭示内在学习特点和规律。(3)二语习得有关键期效应,其间习得年龄与最终成就存在强烈的负线性关系,二语迟学者达不到母语一样的熟练程度。(4)二语学习者能否用母语的学习方式学习二语取决于以下互相关联的因素:初始学习二语的年龄、语言结构的相似性、对特定的违规语言现象产生预期能力的高低、二语的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17.
根据认知隐喻理论应用于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成果,通过教学实验,以检验认知隐喻的词汇教学策略在二语词汇习得中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认知隐喻的词汇教学策略能够:(1)扩大学生词汇习得的广度;(2)促进学生多义单词、动词短语和习语的习得;(3)促进基本词汇、多义词及英语习语的长时记忆。  相似文献   

18.
语言学习关键期是指人类能够自然地、毫不费力地习得语言的时期.一般认为在2-10岁左右。教育部规定我国从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这种规定是有科学依据的,也是可行的.但目前我国小学外语教学的现状,说明了我们要认识并重视在小学开设外语教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CPH)的理论,文章考察了学者们不同观点,指出并不存在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的最佳年龄,也不支持通常认为的儿童更善于学习二语的论断。不同年龄段的人在语言学习的不同方面各有长处,学习者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学习目标语(target language)。这些对我们的外语教学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关键期假说的诸多研究旨在说明年龄因素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和讨论一些二语习得中的问题,证明了关键期确实存在于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并提出几条有关二语习得学习策略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