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选修第二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诗歌,涉及到诗歌的韵律、节奏,并介绍了不同内容和形式的诗歌。这些英语诗歌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不仅能使学生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但由于高中生知识面不够宽,生活阅历浅,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英语诗歌教学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本文从英文诗歌鉴赏和品味的角度出发,旨在培养学生感受诗歌意境、领悟诗歌意境、品味诗歌意蕴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应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悟品味诗歌语言,描摹意境。从而实现新课标所提出的注重学生对诗歌的阅读领悟,关注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性的提升,使学生通过阅读,品味体会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鉴赏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象、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3.
<正>诗歌艺术能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和意境,体验美的情怀。诗歌教学的最高境界则是这种艺术在课堂中的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诗歌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并帮助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提高文学修养。阅读、赏析、评价诗歌,是评判高中生阅读欣赏能力、语文素养高低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并观照现代诗歌教学的现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而语文教材中,最具美育功能的内容要教诗歌,它最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美育的重要部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诗歌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诗歌中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那么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主要应从诗歌的"三美"——音乐美、思想美、意境美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古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好古典诗歌,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对学生成长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现实的诗歌教学却存在着重默写而轻品味、重背诵而少解读、重诗意而少激情、教学手段单一等许多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诗歌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科要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古代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诗歌翻转课堂教学有容量大、学生自主掌控等优点,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感悟美、鉴赏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21,(25):37-38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人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不仅是门重要的社会科学,还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桥梁。诗歌是语文中的精华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鉴赏是老师和学生高度重视的部分,但学习诗歌鉴赏的效果不显著,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来说它的效果缺乏显著性。单纯的以字、词、句的学习理解为主,这导致学生对于诗歌美的理解不够,也不利于培养他们在诗歌方面的创造力。如果能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前提来进行诗歌鉴赏的教学,不仅能够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还能引导学生真正去发现诗歌中的美,更深层次鉴赏诗歌。  相似文献   

8.
古典诗歌学习应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采用评点法,抓住诗歌教学的基本特点,即要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创造的意境中,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收到美的熏陶和进行艺术再创造的学习诗歌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美的,诗歌也是美的,学生或爱好诗词,或爱好音乐,这两者都是美的呈现。教师将音乐与诗歌结合在一起,会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兴趣。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在关注学科音乐的同时,关注学科综合,让诗歌和音乐融入学生的课堂以及生活中,达到音乐和诗歌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0.
审美教育是小学古诗教学的突破口,美本身就是诗的特性和本质,较之其他文学艺术形式,诗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有美的特质。要充分领略诗歌所创造的文学世界的美妙,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只有审美教育才能实现这点。  相似文献   

11.
诗歌以其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屹立于文坛数千年,那么诗歌教学,就是一个鉴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活动,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陶冶性情,放飞心灵。  相似文献   

12.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点拨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求诗歌意象的丰富内涵,品味诗歌美的意境。所谓点拨法,主要有启发和激疑两种,下面试分述之。一、启发点拨启发点拨法,就是在学习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启发点拨学生  相似文献   

13.
钟灿权 《文教资料》2006,(15):85-86
诗歌教学应当让学生把握诗歌可感性、多义性、音乐性的特点,体悟诗情,感受诗美。学生倾心融情赏美的过程,也就是乐意入境受教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汇聚美的元素于一身.如何借助现代诗歌引领学生徜徉于美的天地中?作者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一是自主预习,感悟诗歌的内涵美;二是咀嚼玩味,领悟诗歌的语言美;三是探究分析,体会诗歌的形式美;四是激情诵读,领略诗歌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汇聚美的元素于一身。如何借助现代诗歌引领学生徜徉于美的天地中?作者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一是自主预习,感悟诗歌的内涵美;二是咀嚼玩味,领悟诗歌的语言美;三是探究分析,体会诗歌的形式美;四是激情诵读,领略诗歌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16.
王天福 《学周刊C版》2019,(16):106-106
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选录了大量文质兼美的诗歌。学习这些诗歌,对于陶冶学生的性情,开阔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点拨式教学法更有利于诗歌的学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诗歌教学,是美育的较好途径。中学语文教材,有相当一部分为诗歌,它们都是古今诗歌中的佳品,是文学作品的精华,有着丰富的美学价值。这些作品,正适合青春期情感充沛、想象丰富、而又具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的中学生品味。所以,利用中学诗歌教学的得天独厚的契机进行美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诗歌教学中的美育,提高学生对诗歌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同时也相应提高对其他文艺作品的感受和鉴别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从而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丽  龚旎 《中学文科》2006,(6):43-44
作为文明古国的礼仪之邦,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诗教传统。 诗歌教学本能地蕴蓄学生的生活情思和理性思维。诗歌的思想美、音韵美、意象美的特点需要我们以诗话的形式传达诗意之美,让学生能长期浸润于诗歌的氛围中,让青春的心灵接受充满诗意的学习,享受智慧的沐浴,从而提高口语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通过对五首诗歌意象的分析,让学生接受文学艺术上美的熏陶,从而感受到了人类情感世界的美好与高尚。  相似文献   

20.
何晶 《语文天地》2019,(1):39-40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第二单元诗歌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诗歌美的意境;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