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好的体育习惯是终身体育的基础,终身体育是民族素质的保证,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是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终身受益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新春寄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代表教育部向全国广大青少年学生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值此新春伊始、万物复苏的大好时节,我愿用这三句话向全国广大青少年学生遥寄新年的祝愿。“每天锻炼一小时”——这是应该终身养成的良好习惯,也是健康人生的基本条件。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有两种习惯,一种是坏的习惯,一种是好的习惯。保留一种坏的习惯,会使人终身受害;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每天锻炼一小时”,说起来并不难,难就难在持之以恒。要真正做到每天不…  相似文献   

3.
随着体育教育实践的发展,体育的教育价值渐渐为人们所认识,爱国进步教育家,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看到体育运动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振奋民族精神之重要。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1868-1940)把培养学生人格列为学校教育的宗旨,他认为:“健全的人格应包括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体育列为四育之首,他推崇西方“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的主张,强调学校教育的任务是“发达学生的身体,振作学生的精神”,要求自小学到大学都要重视体育教育。在他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积极提倡体育运动,竭力改变旧教育“只知终日伏首案前,不知运动”的恶习,要求学生“悉于体育之中,养成勤务之习惯”,满腔热情地号召青年学生“以健全的身体与运用思想、创造事业”。蔡元培先生虽然没有提出通过体育培养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但他的“健全精神,寓于健全身体”,体育能使学生“养成勤务的习惯”的思想,包括了体育育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体育是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故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样才能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正> 一位外国的教育家曾这样说:“如果谁能搞好中国八亿农民的教育,他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家。”是的,中国的现代化与占中国学生总数80%以上的农村教育的成功与否是分不开的。同样,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和中华民族身体素质的真正提高,也与中国农村体育教育的好坏分不开。但是,在生产力还相当低下,社会发展还相当落后的中国农村,那里的学校体育还面临着许多问题。●问题之一:一个女教师带着七个娃组成了一个学校,其中四个学生是正式的,而另外3个学生则是“代培”的(学前班)。教师的家、学生的启蒙教育和嬉戏玩耍都在这一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     
<正>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后改名知行,再改名行知,安徽歙县人。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他数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始终把健康教育做为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并躬行实践。丰富了我国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为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陶行知早年留学美国,1917年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那时他就提出,“体育为德智二育之基本”,应“以养成坚强之体魄,充实之精神为标准。”他常对学生们说:“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休闲时间要多活动,锻炼体魄”。他在答程仲沂先生的信中写道:“知行以为体健是人生的一个最要目的,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贯彻教育工作“三个面向”的需要,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课题。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对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当前,有许多学生在课堂中虽掌握了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一旦离开课堂和教师就不懂如何进行身体锻炼。正如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为将来走出校门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一生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度过了73个春秋,这与他一生从事体育锻炼是分不开的。孔子喜欢射箭、驾驭战车等运动,但更喜爱嬉水游泳。他从少年时期学会游泳起,一直坚持游到古稀之年。他的游泳方法也别具一格,一般人喜欢顺漂或横渡,而他却格外喜欢逆游,即逆水而上。他说,这样游不但可以锻炼身体,而且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他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倡导体育教育的教育家。他不但自己十分喜爱体育,而且还要求所有学生都学会游泳。为了使学生都学会游泳,他…  相似文献   

9.
随着在中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学校体育教育的地位将更加重要。本文谈论了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从传授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培养和激发体育锻炼兴趣,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来提高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以及对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有所稗益。随着体育的不断社会化、娱乐化和终身化,现代学校体育既要注重增强体质的近期效益,更要着眼于将来对“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教学主要目的是塑造每一个学生具有强健体魄,使每一个学生身心都得到健壮成长。但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保持很好的身体状况,身为体育教师必须使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起来。  相似文献   

10.
<正> 培根说,“人对生理卫生知识的了解,也是一种保健食品。”世界卫生组织总部精神卫生处处长诺曼·萨托瑞斯指出,“至少有50%病人的病是出自己的行为引起的。”可见,卫生知识的教育与卫生习惯的培养对于人的健康是多么重要。在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体育与卫生保健工作是一对挛生兄弟,因为只有把学校体育与卫生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广大中小学生学到体育、卫生知识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与锻炼习惯,才能达到增进健康和增强体质的目的。那么,体育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应对中小学生进行哪些卫生知识的教育和卫生习惯的培养呢?  相似文献   

11.
按照教育“三个面向”的指示新时期新型人才在体育方面的要求。体育课要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让学生的创造精神、个性得到发展和培养。使他们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这涉及改革体育教学,我的浅识,改革体育教学,首先是改革体育教育思  相似文献   

12.
学校历来十分注重对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观念的教育。我国古代把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方面,周代“六艺”中的“乐”即美育。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把美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孔子就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荀子也主张“化性起伪,礼乐相济”。把“乐”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教育家卢棱在《爱弥儿》一书中,曾设想培养儿童对美的事物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的自然素质不至于被腐蚀。我国近代的教育家王国维、蔡元培等也提出了重视美育的主张。蔡元培在  相似文献   

13.
1.最好的体育教师不是通过讲,而是通过帮助辅导使学生自己思考体验出答案,把学生培养成心胸宽阔、会健康生活的人;尊重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力与人格。使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培养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与自我运动教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校课外体育工作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通高校课外体育工作的调查研究山东建材学院王良民,韩晓惠1问题的提出课外体育工作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于学生巩固和运用已掌握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及培养学生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九0年国家教委颁布“大学生体...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农村留守学生体育习惯养成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把体育习惯养成与终身体育相结合,确定“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认清体育习惯养成对农村留守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探讨留守学生在父母缺位情况下体育习惯养成途径和保障机制,为农村留守学生体育习惯养成作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下简称自锻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自1983年2月以来,我们在上海、苏州、常州、徐州、南京、南通等地的一些中学做了调查研究,对学生的自锻能力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培养自锻能力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自锻能力是贯彻教育工作“三个面向”的需要,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是改变当前不少学生离开课堂和教师就不懂如何锻炼身体状况的有力措施。培养学生的自锻能力,对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体育锻炼生活化和社会化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的和深远的意义。正如古人云:“授人  相似文献   

17.
来稿认为 :体育习惯的培养应做到 :1.从小培养古语说 :“养成习于童蒙”。从小培养可以事半功倍。《汉书·贾谊传》中写道 :“少说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就是这个意思。喜爱身体活动是儿童的天性 ,特别是9—11岁的儿童最需要身体活动。因此 ,积极引导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既符合他们的需要、也容易养成他们的体育习惯。2、技能指导体育习惯是一定条件与一定运动技能自动化行为方式的连接。所以 ,运动技能是体育习惯的表现方式。为此 ,在中小学体育中把锻炼身体、掌握技能与习惯培养统一起来是可行的有效的。实践证明 ,运…  相似文献   

18.
在上二年级第一节体育室内课时,我步入教室的一刹那,学生大声嚷道:“朱老师,你今天怎么穿西装、穿皮鞋了?”我笑着说:“今天我们上体育室内课,不到操场上去活动了。”课堂“风波”被我美丽的谎言平息了,我在内心深处进行了自我批评,更坚定了我对学生体育细微习惯培养的决心,体育课最起码的一个常规——穿运动鞋。事虽小可要养成学生较为稳定的习惯却凝聚着教师教学的策略:1.形式中明理在开学初的第一节体育课上,我会老生常谈地向学生说一些穿运动鞋的好处,穿皮鞋的坏处。这仅仅是纸上谈兵,对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来说几乎没有作用。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9.
论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终身体育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培养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育成功的一个主要标志。忽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培养就不能奠定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贯彻教育工作三个面向的需要,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对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