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饮料与人生,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少年多喜欢汽水。它甜,它变化多,少年不识愁滋味,人生的甜酸苦辣,他独独只尝到甜味。世界在他眼中,犹如味道各异的汽水,缤纷多彩。进入青春期,他工作了,他恋爱了。  相似文献   

2.
通达与穷厄的文化隐喻——王昌龄《长信秋词》别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昌龄的人生轨迹及心态流变可以从其宫怨诗中看出。它不仅反映宫女的落寞生活 ,亦蕴含诗人有意为之的本真寄托 :一方面昭示他对理想人生 (功名通达 )的艳羡、痴想 ;另一方面则隐喻他对客观现实 (穷厄命运 )的哀怨和凄苦  相似文献   

3.
陈蓉 《初中生》2014,(8):15-15
画好成长路上的每个点,你的人生就不会留遗憾。酷咖网(kuka.hnjy.com.cn),愿做你人生起点的引路者。乔布斯创建苹果电脑,引领了电脑时尚的潮流;他创立皮克斯,拨动了娱乐业的风向;他创造iPod(数字多媒体播放器),又通过它影响了不只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一个矮矮的孩子走到一面高高的墙的面前,仰头望着它,他在想:怎么翻越它?这面墙,是人生的墙. 许多年以后,这个孩子长成了老人,还是面对着人生的这面墙.他感叹:人生的墙,需要用一生去翻越啊!  相似文献   

5.
【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在《老人与海》文学讨论课上,同学们各抒己见。有人赞美老人一心想在深海捕到大鱼,虽很长时间一无所获,仍坚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他的人生美在坚持;有人赞美老人在海上用生命同有形的鲨鱼和无形的孤寂搏斗,体现了老人的坚韧与顽强,他的人生美在抗争、拼搏的过程;有人赞美老人拖回了鱼骨,其实是伟大的胜利,它剔去了一切伪装和虚伪,他的人生美在能坦然面对平凡而真实的结局;有人赞美老人常在睡梦中梦见非洲雄狮,这暗示了他的追求与渴望,他的人生美在有梦想……请以“人生之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  相似文献   

6.
杨丹 《四川教育》2013,(7):51-51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凑史,没有阅凑的人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就没有人的精神的发育。”“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物相,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和品质。”……在“首届全国教师阅读和专业成长高峰论坛”上,朱永新老师的这一番阅读理论让我感触很深。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之友》2013,(17):61
经营自己的长处等于存一笔利率最高的存款,它能使你的人生不断增值;经营自己的短处等于贷了一笔利率最高的贷款,它会不断削弱你的人生。——闲鹤我们总爱笑话小时候的自己,笑我是一个努力学好的坏丫头,而他是一  相似文献   

8.
《桥,我感激你》这篇散文,在结构营构方面颇具特色。它原载《新民晚报》,是“十日谈”专栏,“人生与艺术”组合中的一篇。这类专栏文章题材范围、中心以及字数是限定了的。我们不妨把它看作是一篇命题作文,不过题目比较宽泛罢了。人生与艺术像是相交的两个圆。艺术触动了一个人的人生感悟,帮助他领略了人生的真谛;人生又可以成为艺术表现的内  相似文献   

9.
刘爱军 《考试周刊》2011,(49):25-25
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其豪迈奔放气势,深邃高远思想,为世人所瞩目;它那一泻汪洋的气势,曾倾倒了多少文人墨客;词中对人生的彻悟与洒脱也曾唤醒多少迷途苦闷的人;而它豪放之中带含蓄,高亢之中带深沉的感情基调也让很多人颇感困惑,本文从苏轼的人生遭际和他的性格入手对本词的思想内涵、感情基调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今天和你在一起,但也即将过去;明天我们共同创造……人生只有三天。"这段话是夏威夷某所学校一个班级的誓言,它警戒着我们:生命仅有三天。我们当然并非真的就是从昨天诞生,将在明天灭亡。可是,"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可他  相似文献   

11.
思考人生,选择人生,需要用哲理穿透"平凡",升华情感,提高文章品位,也要——【小引】与睿智聪慧的人交谈,总是感到如沐春风,是智慧赋予了他独特的魅力;一篇意味隽永的文章,总是让人觉得有思想深度,是哲理提升了文章的品位。哲理是利箭,它能穿透层层帷幔,直中目标;哲理是闪电,它能穿透层层  相似文献   

12.
那苇草     
<正>"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他如是说。漫无边际的宇宙里,我们是苇草,却是那拥有不同思想的苇草。于是,苇草沉浮,呈现别样人生。我们的人生似乎很长,而时间管它叫"一瞬"。有些人的人生可能很短,却可以因高尚而亘古永存。是了,苇草的一生若要恒久,便需要高尚的灯火长明不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  相似文献   

1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信念,并受它的牵引。王春秋的人生信念是:做了再说。这朴素的四个字撑起了他春华秋实的人生,激励并承担起事业征途中一个又一个重任,在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中,他真可谓:  相似文献   

14.
潇洒与人生     
人生,好似长河中的一叶扁舟。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那叶扁舟。潇洒,好似人生中的追求,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追求。然而,它们二者在同一时刻,同一起点,开始启程了。对人生而言,潇洒只是一种气质,潇洒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只不过他善于把痛苦收藏起来,让它化成硝烟;潇洒的人并非没有失落,只不过他在清醒的梳理中把失落梳理顺了,不带一  相似文献   

15.
易建军 《师道》2007,(3):20-21
教育需使人能够适应生存的时代,而不致将他排除在人生的最终伟大目标之外;它将开启世界的钥匙———独立和仁爱授之于人,赋予他作为一个自由人只身跋涉而步履轻盈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读完李永田教授新著《活得精彩些》,给我留下三个鲜明的印象一是别出心裁地解读人生之道,二是掏心掏肺地诉说生命真情,三是丰富多彩的文体格式创新。这是这部随笔集的主要内涵与形式。也是它的三大特色。我和李教授是多年的同事,亦师亦友,多承指教。所以,我知道这是他人生与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他的真情实感。大凡有人生阅历就必有人生感悟;阅历越丰富,感悟越多越深刻。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人生实践,都有对生活、对生命的感悟,对自己的人生故事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徐复观先生曾在他的《中国艺术精神》中说过:“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所导出。”庄子是主张返归自然,泯灭自我的大师。他把物我一体,与道为一看作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而嵇康的意义就在于他把庄子的理想的人生境界人间化了,把它从纯哲学的境界,变为一种实有的境界,把它从道的境界,变成诗的境界,从而成为第一位把庄子的返归自然的精神境界变为人间境界的人。  相似文献   

18.
李金初 《辅导员》2012,(27):9-10
人生中心教育明确宣示,它的理想追求是美好人生,它赞同并欣赏伟大人生、优秀人生,它容许许可人生,主张避免和改变错误人生,反对和藐视渺小人生,坚决反对并力主铲除卑劣人生、罪恶人生。任何人的一生,有而且仅有三项内容:做人、做事、生活;教育的功能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事、教人生活,就是影响人生;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教人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能使人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的教育就是优质教育,能提供优质教育  相似文献   

19.
疏与密     
<正>若把人生比作一首曲子,它就该有轻重徐疾、跌宕起伏;若把人生比作一桌筵席,它就该荤素相间、五味俱全;若把人生比作一场电影,它就该缓急张弛、场景交错。人生,从来就不是索然无味、淡若白水的,而应是绚烂多姿、丰富多彩的。疏,人生的闲适坦荡;密,人生的奋力拼搏。于人生,疏者,  相似文献   

20.
“死亡”与生存一样,都是人生的最大主题,也是海明威著作中一再出现的主题之一。它表明了海明威站在死亡这一人生的最高点上对人生本质的体悟和对人生历程中得失的反省,表现了他对人生的哲学和宗教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