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无论是对文言实词的专项考查,还是对文句的翻译、文意的理解,都涉及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理解,文言实词覆盖面广,赋分值大,失误率也较其他知识能力点要高。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失分的理由主要是文言基础知识不牢靠,在备考练习时缺乏正确得分意识的引导。如果学生在文言实词释义时树立三点意识,就会免去无谓的失分。  相似文献   

2.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无论是对文言实词的专项考查,还是对文句的翻译、文意的理解,都涉及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理解,文言实词覆盖面广,赋分值大,失误率也较其他知识能力点要高。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失分的理由主要是文言基础知识不牢靠,在备考练习时缺乏正确得分意识的引导。如果学生在文言实词释义时树立三点意识,就会免去无谓的失分。一、语言环境意识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所在的语境。仔细分析上下文的内容或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可  相似文献   

3.
古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考查,提供的语言材材料都 是经过精心选择的,翻译时要揣摩命题者的本意,准确 找出得分点。从近几年高考的翻译题来看,得分点通常 放在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语气语调上。因此,考生在做 此类题型时,要结合全篇,字斟句酌,确切地译出词义, 正确地体现语法,生动地展现修辞,做到文从句顺,简明 规范,还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毋庸置疑,文言文阅读理解与翻译,是考生必须跨过的一道"坎"。如何有效地备考文言文?本期"特别策划"回答了这个问题,它从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省略句、文言文翻译以及文意理解等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解读了文言文的解题技巧。这是一组实用性强的文章——毋庸置疑,文言文阅读理解与翻译,是考生必须跨过的一道"坎"。如何有效地备考文言文?本期"特别策划"回答了这个问题,它从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省略句、文言文翻译以及文意理解等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解读了文言文的解题技巧。这是一组实用性强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正正确把握文言实词的含义是理解文言文内涵的关键。本文选取历年安徽高考试题,从文言文实词词义考查出发,列举考生实词理解错误的原因,进而概述考试中常用的实词词义分析的方法。一、高考文言实词词义考查考点分析在《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语文》中对文言文实词考查考点阐述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是重点考查内容。考试中对实词的考查一般有两类题型,一是选择题,二是翻译  相似文献   

6.
【考点点击】高考文言文在实词方面的考查,"考纲"中规定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属于"理解(B)"级能力。这里有两点应明确,即"常见"和"文中"。这意味着,文言实词的考查范围一般设定在古汉语120个常用实词上,而考查重点是文言实词在具  相似文献   

7.
文言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文言实词,常见的文言实词数量多.义项多.变化也多。怎样来准确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呢?这是每个考生最为关心的问题.教学中.笔者化“虚”为“实”.总结了几种文言翻译有章可循的方法。在准确推断、解释文言实词含义和正确翻译文言句子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高考试题中有三个文言句的翻译,一般考查学生对文言句中的句式特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的掌握情况。而文言句式中被动句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一种特殊的文言被动句,学生若没掌握其规律特点,就很难准确翻译出来。  相似文献   

9.
在文言文复习中,除了分类复习虚词、实词和句式之外,还应当选择一些典型的文章或片段让学生练习翻译。通过翻译练习,学生平时所学的文言词语、文言语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得到综合运用;反复运用,就能加深理解,不断熟习,逐步系统,以至达到抓住规律、融会贯通的程度。因此,文言文的翻译练习是复习文言文的一种重要方法,应当重视。指导学生在文言文复习中做翻译练习,我们主要抓住以下两点。一、强调直译,注意意译,落实文言词语知识直译有助于训练学生确切地把握词义、词性和用法,对于初学文言文亟需打好基础的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训练方式。因此,我们在指导翻译时,特别强调直译,始终注意引导学  相似文献   

10.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与"翻译古诗文中的句子"是2011年高考必考点.分析近十年试题,命题者在这两点上设计问题的落脚点主要在实词上.我们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有一条总的原则,那就是:字(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具体来讲,利用已有知识正确理解文言实词必须内化四种意识.  相似文献   

11.
向明康 《初中生》2011,(21):21-27
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有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文言语句的翻译,这都需要掌握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如果翻译时不能准确把握关键实词的含义,翻译就难以下笔。考试中常常会碰到一些生疏的文言实词,让我们犯难。怎么办呢?最好的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阅读解题的关键是能理解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虽然考的是课外的,但是知识点是课内的。由去年的考题可以看出,考的四个文言实词,均可以在教材当中找到意思。不仅如此,连翻译的重点词也可以在课本中找到出处。考纲中文言虚词就是18个,常见用法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例句。虚词考题中每组的第二个句子都来自课本。因此,临近高考之际,在做了大量习题的情况下,我们提倡回归课本,以课本为基础落实考点,扎扎实实掌握实词的各种义项、虚词的各种用法,务实文言基础知识,奠定实现知识迁移的基础,力求多得分。  相似文献   

13.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 考的热点、难点。文言实词是文言文的主 体,是阅读文言文的关键,也是翻译文言 文的核心。因此,在积累常见实词,掌握其 基本义的基础上,正确推断它在文中的含 义尤为重要。下面就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 谈六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抓关键词语   一个文言句子的主要意思往往凝聚在几个关键词语(实词、虚词)里,只要能比较准确地翻译这几个词语,句子的翻译就解决了,即使译文不是很准确,也抓住了得分点.   示例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2006全国卷)   ……  相似文献   

15.
2020年全国Ⅰ卷语文高考文言文选自《宋史·苏轼传》。第一题翻译原文为:"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粥药剂,遣使挟医生分坊治病,活者甚众。"下面我们通过考点顺序来展开研究内容。一、如何区分"粜"和"籴"这对反义文言实词"又减价粜常平米"中"粜"的正确翻译应当是"卖出""出售"等。但是部分学生将"粜"的意思译成"买进""买入"等。我们知道另外一个文言实词"籴"的意思才是"买进""买入"。分析可知,学生正是犯了"(词)正反混淆,忽略语用"的错误。  相似文献   

16.
正高考文言实词考察需注意两点:一是"常见实词",所谓"常见实词",它既包括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过的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也包括一些中学生尚未接触到而传世名篇中却经常出现的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所谓"在文中的含义",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是一  相似文献   

17.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无论是对文言实词的专项考查,还是对文句的翻译、文意的理解,都涉及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把握。这一考点辐射面广,赋分值大,失误率也较其他知识、能力点要高。究其错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四种情况: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其中文言实词的理解、分析与翻译则为重要环节。本文结合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思索探究,通过分析《孙权劝学》中的"士"、《木兰辞》中的"户"等文言实词的案例教学,提出教学中需要就文言实词进行历史观照,即结合历史背景知识帮助分析理解,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并对文言实词进行文化阐释,也具有重要意义。双管齐下,不仅能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文言实词的内涵,而且能够培养见叶知秋、自主探索分析的意识与本领,深刻领悟和赏析我国历史文化,增长见识、拓宽视野。  相似文献   

19.
一、抓关键词语   一个文言句子的主要意思往往凝聚在几个关键词语(实词、虚词)里,只要能比较准确地翻译这几个词语,句子的翻译就解决了,即使译文不是很准确,也抓住了得分点.   示例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2006全国卷)   ……  相似文献   

20.
<正>学习文言文,离不开对文本的对译。文言文的翻译,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也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够准确理解文本的意义。文言文翻译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对即逐字逐句对应解释。这一原则也正体现了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文言句中每一个字词都有相对应的意思,要细细品读,字字落实。实词一般都有实在意义,在落实词义的时候,要前瞻后联,要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恰当加以解释,一般不要架空翻译。为了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需要掌握以下有关文言实词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