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牺牲     
路易·拉米埃尔的脸色阴沉着,前额上有一道深深的皱纹。他的母亲胆怯而又自豪地望着她漂亮的儿子。她一直为他而操心,也为他去吃苦,可是她比以前更爱他。她已经是第三次问他了,他回答:“我刚才见到埃莱娜的父亲了。他当然知道我爱他的女儿,他知道埃莱娜也爱我。于是他非常坦率地同我谈了,如果我能够拿出二十五万法郎,他就把埃莱娜嫁给我。这二十五万法郎将作为我在雨果·朗贝尔商店的一份股份。”拉米埃尔太太激动地胡思乱想着:这倒是彻底解决一生生活的好办法。雨果·朗贝尔商店就像法兰西银行一样可靠。可是……他们曾经有过这么多钱,甚至…  相似文献   

2.
1959年 查蒂·卡西 这个玩具娃娃非常受兴旺人家的喜爱。她会说:“我爱你,妈妈!”之类的奉承话。 1985年 特迪·腊克斯平 他有一双古怪的眼睛,塞入磁带,就能听到他讲话。 1992年 十几岁的多嘴芭比 她总会叫嚷:“数学课太难了!”听到这句话,有理性的女人便纷纷表示反感。 2000年 比利·巴斯 这是一条会唱歌  相似文献   

3.
伯莎·梅森作为夏洛蒂·勃朗特的自传体小说《简·爱》中的一位人物 ,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人们只是把她看作使剧情起波澜的配角。自从美国两位女教授把她从小阁楼中“解放”出来之后 ,人们逐渐认识到伯莎不再只是个使剧情曲折的配角 ,她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她同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她透射出简的内心世界。她是另一个简·爱 ,是现实生活中的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4.
夏绿蒂·勃朗特、狄更斯、盖斯凯尔夫人曾被马克思誉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但夏绿蒂·勃朗特不同于狄更斯和盖斯凯尔夫人两位作家,她喜欢在作品中把已经优秀的人物塑造得更优秀.小说《简·爱》就是通过几个不同的贫困情节展示了简·爱的人格发展和人格魅力。贫困和磨难对简·爱来说是一笔财富.正是在贫困中简·爱才学会了生活,懂得了怜悯,赢得了尊重,认识了自我,获得了独立,体验了爱情,完善了道德,使简·爱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崇高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5.
阅读卡片     
书名:《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内容介绍简·爱是个其貌不扬、身材矮小的年轻姑娘,从小是孤儿。小时候她受尽了舅母的虐待和兄弟姐妹的百般欺侮。后来,被送往慈善学校。当她走进社会时,她的心理素质和教养不次于任何人,却始终处于低人一等的地位,但她从未屈服、低头。最后,幸福终于降临到她的身边。写法评价当我读完《简·爱》这本书后,觉得简·爱的生活与作者的生活有许多巧合的地方。如:作者夏洛蒂和简·爱都曾担任过家庭教师,都曾被送往条件很差的寄宿学校等等。其实,这本书就是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的写照…  相似文献   

6.
非贝·布托不娶作为巴基斯坦总理贝·布托的丈夫,阿西夫·扎尔达里几乎抛掉了自己所有男性的尊严,恳求贝·布托与之缔结了秦晋之好。而在这之前,他早已知道贝·布托爱国甚于爱他,她甚至表示要在婚后保留原名,不冠夫姓,但这些并没有动摇他娶贝·布托的决心。扎尔达里出身名门,家产雄厚。撇开这种显贵身份,以他的才学和为人来说,他仍是众多女孩子心目中理想的“白马王子。”远在扎尔达里的少年时代,也就是贝·布托受世人瞩目之前,他已为布托的美貌与气质所倾倒,声称非布托不娶。立志甚坚。成年之后,面对许多人上门提亲,他曾对父亲说,如果娶不…  相似文献   

7.
苏珊·斯特瑞格尔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奥蒙德社区幼儿园的老师,教我的外孙女。我在2000年秋赴澳探亲时认识了她。苏珊是个好老师。她爱孩子,爱她的职业,有经验,一个人加上一个助手,把奥蒙德幼儿园办得远近闻名,很多家长选择她的幼儿园,甚至有孩子在排队等待入学。她的一些做法在我看来很新鲜。  相似文献   

8.
论《爱孩子的人》的形象体系周立人克里斯蒂娜·斯特德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她在澳洲文坛上的地位仅次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怀特。人们往往称他们为“澳洲文坛上的两大霸主。”①斯特德的一生中创作了十多篇长篇小说,其中最脍灸人口的是她的代表作《爱孩子的人...  相似文献   

9.
《简·爱》书中的女主人公简的形象成为女性自强、勇敢和理性的象征,而另一个奇特的女人———伯莎·梅森却往往被忽略。透过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性格和生平,我们可以看出,疯女人伯莎·梅森这一形象反映出夏洛蒂·勃朗特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所感受到的社会对妇女的压力,以及她的双重性格在《简·爱》中的曲折反映。  相似文献   

10.
偷心     
拉里(克里夫·欧文饰)爱着自己的妻子安娜(朱丽娅·罗伯茨饰),但安娜同丹(裘德·劳饰)有了一段婚外情,丹却又和他的女神艾丽丝(娜塔丽·波曼)住在一起。以爱的名义四人纠缠在了一起,不断靠近,却对每个人都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丹是伦敦一家报社的讣告作家,在拥挤的街头邂逅了将头发染成亮粉红色的年轻女孩艾丽丝,从此他不再相信世界没有一见钟情。艾丽丝是美国人,穿马路时看错了方向,被车带倒在地,丹赶紧前去营救。“你好,陌生人”是她醒来后对他说的第一句话。镜头一转跳过一段时光,丹为自己出版的第一本小说拍封底照,艾丽丝也许就是他的缪斯…  相似文献   

11.
克拉丽莎·达洛维是随着所处环境的不同变幻特征的一个人,她却是她自己,有她自己对生命、信仰和爱的看法,解读这一人物形象,可揭示伍尔夫超脱于现实生活之上的小说结构及其内在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2.
在一般史籍中,均把马可·波罗称为到达中国旅行的第一个西方人。然而,这是否是他制造的一个大骗局呢?他是否从未到过比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尔)更远的地方呢? 明年就将是马可·波罗说他从中国回到威尼斯的700周年纪念,他在书中说他是1295年从中国返回威尼斯的。然而,英国不列颠图书馆中国部主任弗朗西丝·伍德博土届时也将推出她的新著,她在这本书中认定,马可·波罗从未到过中国。  相似文献   

13.
旅行·探索·分隔——爱·摩·福斯特小说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英国“布卢姆斯伯里派”领导成员之一的爱·摩·福斯特在英国文学界享有盛誉。评论界普遍认为他是本世纪最重要的英国小说家之一。60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注重于研究他的现代主义倾向。福斯特之所以有吸引力是因为他的作品耐人寻味,在其深处有一种叫人捉摸不透的东西。评论家艾·阿·理查兹认为福斯特是“当代英国文坛最令人费解的人  相似文献   

14.
我言说故我在——论《简·爱》中的话语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作为"女性主义狂热崇拜的文本",其同名主人公简·爱毫无疑问拥有自由言说的权利。男主人公罗切斯特作为推进故事情节和简·爱的性格发展的人物,也享有一定的话语权。而另一关键人物,神秘的疯女人伯莎·梅森是唯一重要却又被完全剥夺了话语权的人,从而成为一个"沉默的他者"。本文试图通过对《简·爱》中的话语权的探讨来揭示言说对确认人物身份和存在价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贵的施与     
会爱的心加上善爱的智,这世界就长出了富含营养的故事——汽车大王福特不是一个吝啬的人,但他却很少捐款。他顽固地认为,金钱的价值并不在于多寡,而在于使用方法。他最担心的就是捐款经常会落到不善于运用它们的人手里。有一次,乔治亚州的马沙·贝蒂校长为了扩建学校来请求福特捐款,福特拒绝了她。她就说“那  相似文献   

16.
有一位生理教師,他對於考試評分有這樣的‘理論’:‘分數又不是我花錢買來的,既然多給些學生喜歡,咱何必那樣小氣。’於是他掌握了一條原則:‘多給為佳!’現在打開這位教師的記分冊看看: 某班有學生五十三人,生理學學期總評成績:得一百分的一人;九十九至九九·七分的七人;九十八至九八·六分的一七人;九十七至九七·九分的一二人;九六至九十六·六分的五人;九十五至九五·九分的三八;九四·一分的一人;九十三至九三·八分的二人;九十二至九二·九分的四人;最少的得八六·一分,僅一人。  相似文献   

17.
在简·爱的成长过程中,她遭受了来自社会的许多偏见和虐待。但同时她的女性的觉悟也逐渐得到了培养(发展)。她开始为追求自由、独立、平等和幸福而抗争、奋斗。为了在不利的环境下争取到这一切,她的反抗精神也逐渐形成,且变得越来越强烈。因此反抗精神是简·爱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也正是反抗精神使简·爱在世界文学作品中成为经久不衰的人物。  相似文献   

18.
“一句句话说得响亮,说得有趣,文字要生动,要合适,要连缀得好;尽你的才力,把要讲的话讲出来。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不乱不涩。”(《堂吉诃德》·前言) 这是塞万提斯在《堂吉阿德》的前言中所提出的他对语言的要求,而他笔下的《堂吉阿德》也确实体现了这一点:文字既活泼,语言也生动。正因为如此,凡是读过《堂吉诃德》的,“快乐的人愈加快乐,愚笨的不觉厌倦,聪明的爱它新奇,正经的不认为无聊,谨小慎微的也不吝称赞。”(《堂吉诃德》·前言)  相似文献   

19.
Kang Ta     
·Kang Ta的鼻梁中间有一块骨头比较突出,从右边看很明显,左边看不太出来,所以他照相时喜欢别人拍他的左脸。·他一直爱听张国荣的歌。·他对爱情的心得是:爱是眼泪的种子。目前他希望找眼睛漂亮(因为他觉得透过眼睛能看到对方的内心)又体谅人的女孩作伴。·他说自己做过的最疯狂的事,就是当年和女友分手  相似文献   

20.
都是过客     
马德 《八小时以外》2013,(4):123-123
与一个朋友聊天,快三十的人了,因为爱情哭得呜呜咽咽,说曾经相爱的人爱了别人不爱自己,痛苦得死去活来。她说为什么自己那么爱他,而他就是不爱自己?因为爱得太深,无法排解,朋友常在背地里一个人痛哭,哭到天昏地暗,疼到肝肠寸断。她走上了爱的死胡同。这天下有多少痴情的人,执于一人一事一念而放不开。明明知道前方是一条死胡同,却要走进去,还要一条道走到黑。其实你何妨告诉自己一句:这个世界,有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