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市空间理论属于空间批评的一部分,文学与城市的双重构建关系让我们在文学文本中看到更加清晰的一个城市的意象。詹姆斯·乔伊斯是一代文学大师,他用毕生精力书写他的故乡都柏林,1914年他发表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这十五篇短篇故事看似短小平淡,但展现了都柏林这座现代城市的状况和城市中人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在乔伊斯看来,爱尔兰首都都柏林是畸形的:贫富的两极分化,因欲望而导致的道德沦丧,社会秩序混乱等等。文学中的城市是现实城市的影子,也是对现实城市的再现,本文拟运用城市空间理论,通过一系列城市中最典型的空间形象——窗户,房子,街道,花园,酒吧等对《都柏林人》中的《姐妹》《伊芙琳》《一小片阴云》三篇文章进行分析,从而一窥城市化对都柏林的影响,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部伟大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建构是社会文化背景和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存在着物质文化迟滞、制度文化混乱、精神文化缺失等问题;建构过程中倡导因地制宜,构建独立学院校园的文化主体地位;因势利导,构建独立学院校园的文化特色体系;因利乘便,构建独立学院校园的文化品牌标识。  相似文献   

3.
《都柏林人》可存在多种的解读。文本的意义和读者对文本的再造都有其合理性诠释的空间,也许这正是《都柏林人》作为文学典型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建构是社会文化背景和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存在着物质文化迟滞、制度文化混乱、精神文化缺失等问题;建构过程中倡导因地制宜,构建独立学院校园的文化主体地位;因势利导,构建独立学院校园的文化特色体系;因利乘便,构建独立学院校园的文化品牌标识。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有关教学活动主体的概念建构,源自于哲学的认识论,这种研究理论假设,面临是否合理的质疑。教学活动主体的概念重构,要避免主观臆想因素,凸显时间指向、空间指向和属性指向。主体的具体界定,应以"当代"、"影响"、"人"为聚焦,彰显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和"人"的交互作用特点。主体概念及其构成研究,要求当代中国教学生态建设以整体思维和复杂性思维为思维特征,以主体内部与相互之间应然关系建构为实践基础,以自律和"他律"为方法选择,以所有"人"的科学评价为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正处在现代化的文化转型过程中,人是社会的主体,文化转型的过程也是作为主体的人自身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本文从文化与人的主体性、文化转型期对人的主体性的影响以及文化转型期人的主体性的构建等方面分析了文化转型期中人的主体性的现状、所受的影响以及构建情况。对文化转型期人的主体性问题的探讨是人的现代化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其对人的主体性得以优化建构和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空间批评关注空间的社会文化等属性,文本中的空间是一种蕴含多维意义的指涉系统。乔伊斯在其短篇小说《阿拉比》中分别从景观空间、社会空间和个体空间三个角度呈现精神瘫痪的都柏林。景观空间反映出都柏林社会的沉闷压抑、毫无生气、令人窒息;社会空间为情节提供了发展的广度;个人空间则折射出主人公压抑的心情。这三种空间成为小说中的一种指涉系统,成功地展现了都柏林这座瘫痪中心的全景。  相似文献   

8.
《都柏林人》呈现出了个体、社会和景观三个不同层次的城市空间,文本中的空间描述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实体,表达了乔伊斯对城市的深刻理解,揭露了都柏林令人窒息、毫无生气的社会现状。这三种空间成为了小说中的一种指涉系统,共同展现了都柏林这座瘫痪城市的全景。  相似文献   

9.
在旅游展演场景中,民间艺术审美主体呈现为由文化持有者、舞台表演者、节目策划者以及导游等多种不同文化身份共同动态建构而成的复杂状态。这种审美主体不是指单个人,而是一个群体,是一群体代表不同文化逻辑的话语力量。它既是民间艺术展演文本的文化持有者和生产者,也是民间艺术展演文本的演出承担者和意义生发者。同时,这种审美主体又是处于被凝视状态的,它必须依靠旅游者的观看和想像才得以存在和凸显,才显示出有效的文化身份和文化意义。因此,旅游展演语境中的民间艺术审美主体是一种虚化、模糊而又有多重含义的想像对象,也显示出民间艺术审美主体的呈现是一种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建构。  相似文献   

10.
文化对德育的影响机制是具有规律性的作用模式。这种模式表现为文化对德育的外部影响机制和内部影响机制。外部影响机制是指文化作为一种环境因素,通过一定的形式、渠道和媒介把信息传导给德育主体,不同的德育主体通过对文化环境中所含信息进行不同的理解与选择,进而产生对德育建构的影响;它主要通过文化对德育的信息传导、选择、重组等实现。内部影响机制是指文化作为德育的母体,为德育系统的建构提供基本的价值导向及内容规范,进而规定和制约着德育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存在与发展;它主要通过文化对德育内部要素的预设、建构、导向、规范等实现。外部机制和内部机制的有机结合是文化促进德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